鲁迅补天读后感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107749864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补天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鲁迅补天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鲁迅补天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鲁迅补天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迅补天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补天读后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迅补天读后感张群鲁迅曾经在故事新编的序言中说到历史小说的创作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博考文献,言必有据”;另一种是“只取一点因有,随意点染,铺成一篇”。而补天作为故事新编的开山之作,是鲁迅“从古代和现代都采取题材,来做短篇小说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表现了他在艺术创作上新的探索。读完补天之后,一方面,我不仅深深叹服于鲁迅能如此精妙地将历史传说典故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鲁迅在这篇文章中所寓含思想也是十分深刻,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细细思考。补天这篇小说共分为三个部分。在小说的第一部分中,写了女娲造人的背景及过程,“地上都嫩绿了,便是不很换叶的松柏也显得格外娇嫩,桃红和青白色的斗大的杂花,在眼前还分

2、明,到远处就成为斑斓的烟霭了。” “嫩绿”“桃红”“青白”一系列色彩鲜明的词营造了一种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气氛,让人事前便感受到女娲造人前的生机与希望。女娲就在这样一种美好的环境中开始了她的造人事业。“只是不由得跪下一足,伸手掬起带水的软泥来,同时又揉捏几回,便有一个和自己差不多的小东西在两手里”第一次造人的成功,让女娲感到了喜悦,于是她“以未曾有的勇往和愉快继续着伊的事业。”可是造人的工作也是巨大而繁重的,女娲“几乎吹完了呼吸,流完了汗,而况又头昏,两眼朦胧起来,两颊也渐渐的发热然而伊还是照旧的不歇手,不自觉的只是做。”终于在最后一批“大半呆头呆脑,獐头鼠目的有些讨厌的”人类做完后,女娲终于“困

3、顿不堪似的懒洋洋的躺在地面上。”鲁迅在这一节中高度颂扬了女娲辛勤劳动创作的伟大形象,这一份饱含汗水与智慧的伟大工作,显示了女娲的勤劳善良及聪明智慧。如果说女娲造人是故事的一个开端,那么第二节在讲到女娲补天时则可以说使故事的发展达到了高潮。因为人类后来的互相残杀,共工和颛顼争权夺利,共工败,怒触不周山,天柱为之折断。天地之间“竟没有一些可以善心悦目的东西了”,女娲只得再“炼石补天”,使世界再重新恢复美好。“伊从此日日夜夜堆木柴,柴堆高多少,伊也就瘦多少”可以看出女娲为此的幸苦操劳。可纵然后来“累得眼花耳响,支持不住了”还是没有停下自己的工作。“风和火势卷得伊的头发都四散而且旋转,汗水如瀑布一般奔

4、流,大光焰烘托了伊的身躯,使宇宙间现出最后的肉红色”。随着女娲最后一口呼吸的吐出,她“便在这中间躺倒,并且不再呼吸了。”女娲以自己的生命守住了天地间的美好,这种高尚的献身精神无疑在天地间谱写下最豪壮的一曲颂歌。阳光普照的同时,也必然存在着阴影。鲁迅一方面以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怀深情地讴歌了以女娲为代表的劳动者辛勤勇敢、善良美好的品质,另一方面也以一种现实主义的笔触,对那些忘恩负义、争权夺利的小人给予了批评。当女娲在补天时,“正要伸手,又觉得脚趾上有什么东西刺着了”,最后这个手拿长方板刺人的“小东西”竟然还对女娲背诵如流般地说道:“裸裎淫佚,失德蔑礼,败度,禽兽行。国有常刑,惟禁”,对女娲的补天行动

5、进行了阻拦。鲁迅的这一段描写,深刻的揭露了那些愚昧无知和打着礼仪道德的虚假旗号的卑劣小人行径。故事的最后,也就是在女娲死后,人类生活的场面。那被遗留在尘世间的人每天仍然有着无休止的战争,而那些打着“女娲氏之肠”的虚伪口号的禁军们却在女娲尸体的肚皮上安营扎寨,只是“因为这一处最膏腴”。而这是多么讽刺的一件事!借着女娲的名义却干着有损先祖的事,其忘恩负义可见一斑。另一方面,那些因被神龟脱离尘世的仙山上的道士“也传了无数代了。他临死的时候,才将仙山被巨鳌背到海上这一件要闻传授徒弟,徒弟又传给徒孙,”这一发现,吸引了无数人的追寻,“方士寻不到仙山,秦始皇终于死掉了;汉武帝又教寻,也一样的没有影。”因女

6、娲善意的无意之举竟然促成了仙山的来源,而那些一心想长寿的自私的人却苦苦追寻不到,这大概也算是一种惩罚吧。鲁迅对于历史与现实,善良与邪恶的思考无疑是十分深刻的。这篇创作于1922年的历史小说,实际上是借女娲造人补天这一神话传说,借古讽今,来暗示当时的社会风气。对于那时一些国民的自私、愚昧、麻木,以及传统的封建礼教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以一种全面深入的方式剖析了人性中的劣根性。比如在说到女娲在一战场中看到一个受伤的小人“正从别着一个直挺挺的东西的腰间解下那破布来,慌乱系上自己的腰,但神色倒也很平淡”寥寥几笔的动作描写,就将人类中存在的那种自私、虚伪的本质刻画得淋漓尽致,而对于人类始祖女娲来说,她那种

7、崇高伟大、忘我牺牲的崇高情操与那些忘恩负义的小人、争权夺利的共工一流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震撼。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认清这个世界,然后去爱它。”在中国当时黑暗落后的社会时代背景下,有着许多像是文中故事所提到的那种卑劣小人,他们自私虚伪,甚至对于自己的恩人女娲,也是忘恩负义。但就像鲁迅在对待类似遭遇的态度一样,一方面对着诬蔑背弃他的人“黑的恶鬼似的站着”,一方面仍然对青年采取热情的帮助的态度;正如他所说:“不能因为遇见过几个坏人,便将人们都作坏人看。”也许,认清小说中“善”与“恶”的交织,认清楚鲁迅笔“光”与“影”的对立,在看清这个世界之后,仍能像女娲补天一般以一种宽容、和谐的心态来继续做出努力,才是鲁迅在这篇小说中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人生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