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武士道》有感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107740651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武士道》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读《武士道》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读《武士道》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读《武士道》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读《武士道》有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武士道》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武士道》有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武士道有感悉察日本大思想家新渡户稻造所著的武士道通过较为现代化的历史观并结合穿插大量有关武士道的史料,在阐述了武士道的起源、内容和影响之余,让读者对日本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武士道一书具备了经典的所有必备要素,是研究日本精神文化史和武士道不可绕过的一座大山。高山仰止,本人只是粗读过此书,对于写书评是深感底力不足,只能把我读此书的收益和感悟在此叙述一番,故文章起名为读武士道有感,而非武士道书评。武士道是日本特有的传统文化,论述和研究武士道,必须对日本文化的特点要有所了解。日本的文化就像是一个洋葱头,一层比一层鲜艳,你剥开一层,就会想要剥开下一层,但是,你会发现,当你把它的表皮都剥光后,它就一无

2、所有了。它没有内核,不如说,它没有自己的内核。这种说法的来源是日本自古以来的文化形成就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完全由它自己形成的文化却很少。古代日本圣德太子大化改新开始后就派出了大量的遣隋使和遣唐使,全方位地学习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从治国的经世之论,到教化百姓的孔孟之道,一直到当时中国盛行的佛教,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使得日本的政治机构更像是唐朝的政治机构,日本的民间文化更像是唐朝的民间文化,近代明治维新后日本又接受吸收西学,推行全面西化的的文明开化政策。日本的文化是在多重异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因此会有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化内核的一说。但是,这并不是在说没有仅是扎根于日本本土的具有

3、日本自身特色的的文化,而是恰恰相反,日本拥有丰富的本土文化,像是相扑,艺伎,俳句,浮世绘等,只不过它们很多都是依附于或由外来的文化延伸发展出来的。因此,日本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化内核,但是它自身文化和许多外来文化一起,沉淀于每一片洋葱表皮的每一个细胞中。武士道便是如此,它深受孔孟儒学和佛学的影响,但同时它也深受本土神道教文化的影响,它就像是樱花一样,是日本固有的文化,是大和民族独有的文化沉淀,同富士山一道成为日本的标志,历经数百年生生不息,至今仍隐藏于每一个日本人的每一个细胞中。武士道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其形成和演变的过程始终与儒家文化分不开。孔子与孟子的思想,即孔孟之道,古代日本整个社会,不分男

4、女老幼,都要对其有所了解,甚至于成为日本年轻人的主要教科书以及老一辈人讨论问题时的最高权威解答,只知孔孟思想皮毛的人是不能获得世人的尊敬的。对于重视荣誉的日本武士来说,不能获得他人的尊敬是不可以容忍的,他们大多学习过孔孟之道,而且这种学习不仅停留在粗浅的了解上,他们还要身体力行,在平时的生活上也要努力践行孔孟之道,培养自制修养,做到克己复礼,仁者爱人。有句日本谚语:读论语而不知论语,就是讽刺那些只把仁义道德挂在嘴边却不践行的只会读书的书生,武士最不齿于这种读书人,将之貶为蛀书虫。同样地,王阳明的学说也深深影响着日本武士,武士认为,知识只有在经过心灵吸收,并且在品德上表现出来,才算是真正的知识。

5、这种追求知行合一,回复本心的信念,与王阳明的心学不谋而合。王阳明心学修养了武士的心性,培养了武士对苦难甘之如饴的坚韧人格,就连新渡户稻造本人也相信,日本神道教信徒所呈现的心性,有相当程度受到王阳明学说的影响。孔孟之道和阳明心学对于武士道而言,就犹如西塞罗论公正一般,在武士们要面临抉择时,它们就会闪闪发光,在武士心中亮起来。儒学思想在东亚文化圈绵延千百年的生存发展,推动了整个东亚的思想文化发展,支撑了整个中华文化圈的思想根基,即使在明治维新后,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仍然主张日本的年轻人应该一手捧着论语,一手拿着算盘。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着武士道和日本的发展,当下的国人是否更应该从儒家文化中学习吸取

6、经验呢?请原谅我打了个岔子,说回武士道。虽然武士道深受儒学影响,但是大多数武士都只是对儒学有过粗浅的了解,因为哲学对于处于好战的封建时期的武士而言只是完善个人品格的辅助工具,并不如政治和和军事来得重要,武士道里的仁义礼智信与儒家文化里的仁义礼智信也不尽相同,而且武士道比起儒家更强调荣耀、勇气和忠诚。荣耀,是武士最看重的东西,值得他们花尽一生去追求和维护,生命与荣耀之间发生矛盾,武士甚至会选择切腹以明志!那么,武士所追求的荣耀是一种什么样的荣耀呢?荣耀说到底是世人的尊敬,要获得世人的尊敬的方法有很多,为国捐躯,马革裹尸,或者谄媚奉承德高望重,权力很大的人,例如天皇或主公,通过他们的恩宠获得更大的

7、权力和威望。为国牺牲自己,成就大义确实可以获得他人的尊敬,但是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武士在战场上如果能通过龟缩的战术或撤退来保全性命,绝不会采取神风敢死队的肉弹幸战术。这是因为,武士道有犬死一说,他们认为,冲进刀光剑影的战场中战死是一件普通人也能办得到的简单的事情,没有留下任何足以让后人歌功颂德的传奇或功名战死是犬死,像狗死去一样差不多。因此,武士不惧死亡的献身精神是以主君的恩赏和扬名天下为前提的,因为这样他们的死亡才能给他们带来流芳百世的荣耀。而通过谄媚奉承主君来获得尊敬是为武士所不齿的。武士格言里,一个牺牲自我意识,像奴隶一样一味顺从主君和成全主君的幻想的人被称为宠臣或佞臣,等级甚底。作为

8、一名合格尽职的武士,应该在主君犯错误时敢于直谏,纠正主君的错误,如果主君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意,必要时甚至能以死明志。这种为了恢复和维护主君的英明的名誉而不惜生命的忠诚与勇气才能换来武士真正的荣耀。武士的这种重视荣耀的品质还影响到了武家女性的地位和独特性格的形成。武士的女儿在武家男儿式的训练中使得她们缺乏女性的柔美,但是也让她们养成了同样重视荣耀的性格。这体现在她们重视贞洁和她们在社会与家庭的地位中。如果贞洁有被侵犯的危险,会掏出时刻藏于衣饰间的匕首,大多数时不是为了自保,而是随时准备自尽。在家庭中,她们作为内人和母亲,辛勤打理家庭内务,还承担着相夫教子的义务,男人有了她们才可在外无后顾之忧。因此

9、,丈夫即使在外会以拙妻或愚妻等贬称称呼她们,有时甚至当众呵斥她们,但回到家里往往都很尊重她们,偷偷在外纳了妾惹得她们不开心了,还要想办法哄回她们。而武家之女有了外遇,丈夫可以选择休妻或者以家法伺候,但是像是骑木马、浸猪笼等有损尊严的刑罚并不存在于对武家之女的惩罚中,因为武家之女在接受这种屈辱前往往都会选择自尽。勇气,是武士的基本,如果缺乏了勇气,那就失去了作为一名武士的资格。美国电影金刚.骷髅岛里面的美国二战老兵面对骷髅巨蟒的扑袭,仍能手持武士刀,有板有眼地摆出迎战的姿态,眼神坚定,冷静地说出一句日语:“死屈服”,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宁死不屈。这个场景可能是借鉴了日本大画家一勇斋国芳的画作武士与

10、蟒蛇,那位帅气的美国老兵的眼神跟画中的与蟒蛇搏斗的武士的眼神可谓如出一辙。不管是电影金刚.骷髅岛中的美国老兵,还是画作武士与蟒蛇中的勇猛武士,都完美的体现了一个合格的武士应该具备的勇气:即使蟒蛇就扑在面前,生死仅在一线之间,也能临危不惧,依然握紧武士的灵魂-武士刀,按照以往每天上百上千次的挥刀训练那般冷静地挥刀迎战!武士认为不管是遇到了怎样的危险或突发情况,都要保持冷静,即使内心感到慌乱,在神色上也不能表露出来,因为正是在危机来临时,武士在平常生活中对情绪的喜怒不形于色的自制训练才能得到最淋漓尽致的表现,而且在突如其来的状况前乱了阵脚,不仅无济于事甚至会被视为懦夫,与其临阵退缩,还不如正面迎敌

11、,为自己争取胜利的希望和荣耀。这种喜怒不形于色的自制和冷静,以及在危险和强敌面前也绝不退缩的勇气帮助武士无数次在险境中化险为夷,在战场中夺得无数的荣耀。处于高速运作的高压社会中的现代人实在应该去学习像武士的这种克制的勇气。如果说勇气是武士的左膀右臂,那么忠诚就是武士的心脏。忠诚,是武士的基本职责。武士道的忠诚最初可以追溯到镰仓时代的御家人制度的武士和将军的御恩和奉公的义务关系:将军应允赐予武士们土地、钱财和官职,武士们则必须承担起保护并忠于将军的义务。这说明最初武士的忠诚并非对上的绝对愚忠,而是在主君的慷慨恩赏的前提下实现的。不过随着儒家文化君臣有义和佛教禅宗死生如一的思想的传入,义逐渐在武士

12、道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武士的忠诚对物质的追求越来越淡化,对于节义的追求则得到了更多的强调。室町时代的斯波义竹马抄一书强调了对主君的绝对的忠诚,江户时代的山鹿素行的山鹿物语则通过道的自觉进一步在道德伦理上论述了武士对主君的忠义的必要性。武士的忠诚甚至影响到了整个日本国民。母亲自愿以自己的儿子作为主公的儿子的替罪羊,木村众成之妻自杀前仍不忘嘱咐丈夫勿忘主君之恩随着时间的消逝和空间的变化,武士的忠诚发展到今天成为一种忠国爱家的精神,武士道则成了历史文化博物馆的一张名片,但是它已经深深的嵌入了每一个日本人的文化基因中,至今仍发挥着作用,其留下的思想遗产,将会如新渡户稻造所言,如它的象征樱花一般,经过四方之风吹拂后,仍以香气丰富人生,幸福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