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五四学制)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07734097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五四学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五四学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五四学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五四学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五四学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五四学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五四学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五四学制)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葡萄榨汁 葡萄酿酒 用土烧制瓷器 用土堆成土丘 稻草造纸 用纸制作风筝 头发剪断 头发长长 A.B.C.D.【答案】 A 【解析】 解:葡萄酿酒用土烧制瓷器稻草造纸头发长长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葡萄榨汁用土堆成土丘用纸制作风筝头发剪断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

2、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原子”一词在希腊文中的含义是“不可再分”对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时非常微小的实心球体 C.原子核在化学变化中不发生变化 D.原子只是假想的一种粒子,根本不存在【答案】 C 【解析】 解:A、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三种微粒不能比较大小,故A错; B、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故B错; 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所以原子核也是不变的,故C正确; D

3、、原子是确实存在的粒子,故D错 故选C A、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考虑;B、原子不是实心球体;C、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考虑;D、原子是确实存在的粒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原子的结构,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3.如图,这四位同学描述的可能同是下面哪一个化学符号() A.KClB.O2C.H2OD.HCHO【答案】 C 【解析】 解:根据题意,该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1个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A该符号不能表示一个分子,故错误; B该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错误; CH2O由两种不同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1个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故正确; D该物质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故选C 根据化学式的意

4、义进行分析: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化学式的意义,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Sb2O5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用X来生成该阻燃剂的化学方程式为:X+2H2O2Sb2O5+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 A.SbO2B.Sb2O3C.HSbO3D.H3SbO4【答案】 B 【解析】 解:从X+2H2O2=Sb2O5+2H2O看,反应前有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Sb原子、4个H原子、7个O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在X中含有

5、2个Sb原子、3个O原子,即其化学式为:Sb2O3 故选B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比较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可以完成对X的化学式的推断 本题考查物质化学式的推断,学生应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原子守恒来解答 5.空气是一种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性质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B.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可以将铜丝换成木炭 C.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答案】 C 【解析】 解:A、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故A错;

6、 B、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不能将铜丝换成木炭,因为木炭燃烧生成气体二氧化碳,瓶内气体压强基本保持不变,故B错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做食品防腐的保护气和防腐剂,故C正确; D、氧气不具有可燃性,具有助燃性,故D错 故选C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熟记空气中各成分的特点和作用 6.下列实验方法中正确的是() A.除去木炭中的铁粉-过滤 B.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氧气-将灼热的铁丝伸入混合气体中 C.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吸附 D.用海水制得蒸馏水-蒸馏【答案】 D 【解析】 解:A、因为木条和铁粉都不溶于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木炭中的铁粉,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B、

7、灼热的铁丝能和纯净的氧气反应,而在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氧气中灼热的铁丝不能和氧气反应,不能用将灼热的铁丝伸入混合气体中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氧气,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C、活性炭等吸附剂不能吸附硬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通过吸附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D、蒸馏海水时可以得到蒸馏水,该选项方法正确 故选:D 木条和铁粉都不溶于水; 灼热的铁丝能和纯净的氧气反应,而在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氧气中灼热的铁丝不能和氧气反应; 含有较多钙离子、镁离子的水属于硬水,含有较少或不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的水属于软水; 蒸馏海水可以得到蒸馏水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

8、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7.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灾害,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A.使用蜡烛时不慎使书本着火,用湿布盖灭 B.实验时,把没有用完的白磷丢进垃圾筐里 C.厨房燃气管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D.高楼着火,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撤离【答案】 B 【解析】 解:A、使用蜡烛时不慎使书本着火,应用湿布盖住,可以使书本隔绝氧气而熄灭,故做法合理 B、实验时,应把没有用完的白磷放到指定的容器里,不应丢进垃圾筐里,故做法不合理 C、厨房燃气具有可燃性,漏气时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降低其浓度,千万不能见明火,故做法合理 D、湿毛巾有类

9、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可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或烟尘,因此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会聚集在上方,因此蹲下靠近地面,故做法合理 故选:B A、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 B、根据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分析 C、根据厨房燃气管漏气时的处理方法分析,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不能见明火 D、根据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和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判断 “安全重于泰山”,防火、防爆问题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故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防火防爆的措施、逃生的方法等是解题的前提 8.燃烧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变化,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10、 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 C.燃烧一定有火焰 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一定可以灭火【答案】 D 【解析】 解:A、物质跟氧气也可能发生缓慢氧化,如铁的生锈,故选项说法错误; 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应该还产生大量的热或气,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C、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没有火焰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D、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是灭火的一种措施,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燃烧的定义分析; B、根据爆炸的条件分析; C、根据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灭火的措施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概念、特征、现象和灭火的措施等是正

11、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撒进云层,很快变成气体,并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的温度下降,云层中的水蒸气就凝结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降水当飞机将干冰撒进云层后,云层中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A.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B.水分子运动速率 C.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D.水分子间的间隔【答案】 A 【解析】 解: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固体变成气体叫升华由固态变为气态,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二氧化碳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干冰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使水蒸气遇冷冷凝成水滴,水分子之间间隔变小 故选A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固体变成气体叫升华干冰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使水蒸气遇冷

12、冷凝成水滴 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导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10.物质的着火点为t,图中的该物质烧旺的是() A.aB.bC.cD.d【答案】 D 【解析】 解:a点的温度虽然达到了物着火点,但气的浓度较低能燃,不会太旺 c点温度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然与气接触,但不能燃烧 故图中的该质燃最旺的点是 b点的温度达到了燃物的着火点并氧气的度大,燃烧较 故选: 根燃烧的件(烧需要同时满三个条件:可燃物或空气、温度要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本题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件,掌握燃烧的条并能灵运用是确解答本关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0.0分)1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氮气 _ 锌 _

13、 硫酸钾 _ 氢氧化铜 _ 硝酸银 _ 【答案】 N2;Zn;K2SO4;Cu(OH)2;AgNO3 【解析】 解:氮气是一种双原子分子构成的单质,化学式为N2; 锌是一种金属单质,其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为Zn; 硫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硫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K2SO4; 氢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Cu(OH)2; 硝酸银中,银元素显+1价,硝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AgNO3 故答案为:N2;Zn;K2SO4;Cu(OH)2;AgNO3 根据单质与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

14、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从化学的角度看水 水对我们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 (1)冬季家中通了暖气,致使室内空气比较干燥,因此许多家庭使用了加湿器加湿器是在通电的条件下将水加热至沸点,产生水蒸气释放到空气中,以增加空气的湿度但有报道说“加湿器里加自来水,PM2.5浓度升高三成” 你认为导致PM2.5浓度升高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编号) _ A室内空气水蒸气的含量过大 B在加热过程中部分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排放到空气中 C水蒸气冷凝成小水滴分散在空气中 D水中的矿物质在蒸发时结晶后随水蒸气排放到空气中 使用加湿器时,为避免PM2.5浓度升高,你的建议是 _ (2)温泉水中通常含有某种元素,对皮肤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图中,甲是该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