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706444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全卷共6页34题;完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同学们:欢迎来到历史海洋!在你扬帆遨游时,请将所有的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内一律无效。现在开始起帆吧,相信你一定会满载而归!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填涂所选答案的字母。)1“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句话中的“本大臣”指( )A. 魏源 B. 林则徐 C. 李鸿章 D. 关天培2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2、 ) A. 虎门销烟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鸦片战争3以下各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的是( )A. 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B. 赔款2100万银元 C. 割占香港岛 D. 领事裁判权4我国当代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右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A.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B. 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C. 洋务运动破产 D.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5近代侵占大量领土,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家是( )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俄国6“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

3、妖言传真经。”这是中国近代的( )A. 三元里人民抗英 B. 义和团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辛亥革命7太平天国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A定都天京 B金田起义 C永安改制 D天京陷落8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 )A平等 B求富 C民主 D自强9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洋务运动中最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A开平矿务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汉阳铁厂 D轮船招商局10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从根本上讲是为了( ) A引进西方的生产技术 B发展军事工业 C维护清朝的统治 D发展民用工业11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

4、家的声威”该历史场景出现在()A定海战役 B威海卫战役 C辽东半岛战役 D黄海海战1218951945年台湾离开祖国怀抱50年,造成这种状况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3在近代中国请求变法图强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A康有为、梁启超 B李大钊、胡适C李鸿章、张之洞 D曾国藩、奕14戊戌变法运动又称“百日维新”,揭开这次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新青年的创办 B中外纪闻的创办C强学会的成立 D公车上书15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 )A义和团运动 B禁烟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戊戌变法运动 16右图是戊戌变法中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他应是( )A康有为

5、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光绪帝17三民主义不包括( )A民族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18孙中山建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同盟会 B华兴会 C兴中会 D光复会19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去实地考查辛亥革命的首发地,他们应该去()。A. 南京 B上海 C武昌 D北京 20如图中的内容最有可能出自()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C同盟会章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1如图是一枚“中华民国十八年”发行的银元,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张银元发行于公元()A1928年B1929年C1930年D1932年22“1915年底发表讨袁檄文,发起护国运动,目的在于维护 ()A中华帝国 B中

6、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 D清王朝23如果老师让你查阅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资料,下列刊物中你应首选()A民报B新青年 C中外纪闻 D申报24“Democracy”(民主)和“Science”(科学)是近代中国从西方请进来的两位“先生”,它们成为近代中国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旗帜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25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人是()A. 胡适 B.李大钊 C.鲁迅 D. 陈独秀26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C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D德国强占胶州湾 27周恩来曾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

7、安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A鸦片战争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中国共产党成立528五四运动所体现的五四精神最突出的是()A爱国主义精神 B科学创新精神C民主法制精神 D国际主义精神29“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中华民国成立 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D中国共产党成立30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一生可能经历哪些事情( ) 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A B C D 二、辨析题(本大题有 1 小题,共5 分。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者观点1分,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例题:公元7世纪

8、,日本“大化改新”的结果之一是出现了向欧美学习的社会风尚。(5分)错误:“大化改新”向欧美学习。(1分)理由:“大化改新”学习的是中国隋唐文化;(2分) 日本向欧美学习是在明治维新时期。(2分)31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主张学习的西方先进技术。(5分)错误(1分): 。理由(4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 3 小题,第32小题 13 分,第33小题 14 分,第34小题 8 分,共 35 分)32(13分)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

9、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1)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哪次战争?(2分)为什么说“这次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4分)(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备受列强欺辱,沦为半殖民地的原因是什么?(4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你最深的启迪是什么?(3分)33(14分)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

10、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什么历史事件?(2分)根据材料一,总结这一事件兴起的具体原因。(4分)【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2)材料二中的“革命”是指哪一重大事件?(2分)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总结这一革

11、命成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4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近代化历程的看法。(2分)34. (8分)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整个社会却依然笼罩在传统文化氛围中。回答:(1)材料二是所说的“改良”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6分)特别提示: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填入答题卡相应的位置,非选择题务必注意每题相应的题号,凡是填在试卷上答案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上交答题卡。泉港区2017秋季八年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BDAADCADBCDCADA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CBACDBCBDABADB二、辨析题(5分)31错误:康有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