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7.1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新版济南版20170508216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706325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7.1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新版济南版20170508216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7.1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新版济南版20170508216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7.1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新版济南版20170508216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7.1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新版济南版20170508216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7.1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新版济南版20170508216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7.1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新版济南版201705082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7.1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新版济南版2017050821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通过分析讨论砍伐森林的方式,说明人类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通过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资料的分析,举例说明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着重要影响。 (重难点)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的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合作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认识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在被人类自己破坏的危机感,关注的环境问题,参与环保活动。【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节课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雾霾对生活的严重影响,引入本节内容。通过探究实验“电池浸出液对小鱼生活有什么影响”和分析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

2、用而造成的生态破坏、资源枯竭,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已经对生物圈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从而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森林的完全砍伐和选择砍伐”对比,以及对自然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等事实,让学生认同人类活动可以减少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课前准备】 1、查找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资料、图片,布置学生查阅、整理资料。 2、教师提前制取废电池浸出液,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课上实验报告的汇报。【教学过程】1、 生活体验,引入课题 1、你认识这两种天气的符号吗? 2、谈谈生活在这两种环境中的心情和对健康有怎样的影响? 3、教师展示几幅公益广告的图片,学生分析交

3、流,图片所展示的是什么现象,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应该怎么应对? 学生分析交流后,教师引入本节: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霾的天气符号、学生的亲身体会和霾的影响及危害,激发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和更深入的了解,通过教师的提问: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引出本节课题,导入新课。二、开展活动,合作探究(一)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1、阅读下列有关资料,分析并讨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资料一:“霾”是指大量悬浮在空中肉眼无法分辨的微粒造成的浑浊现象,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它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住在城市里的人就相当于吸尘器,每天要过滤过滤15立方米的空气。深吸一

4、口气。虽然空气看起来很干净,但几乎可以确定你已经吸入了成千上万个PM2.5颗粒。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微米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5微米直径的可进入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以下的可100%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诱发疾病。霾除了伤肺,因研究发现还伤心脏、血管、皮肤、脑、生殖泌尿等人体器官。PM2.5其实就来自我们的生活,你开的车,为了你家温暖而烧的煤等等。问题:雾霾对我们的生活造成这么大的影响,你认为应该怎样改变这一现状?你能为改变现状做些什么呢?资料二:中国经营报2010年3月27日报道:2010年3月中旬,一场沙尘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3月 18日,北京黄沙遮日,这是

5、近5年来北京遭遇的最为严重的一次沙尘暴。作为北京防沙第一道防护墙的内蒙古大草原,由于多年过度放牧,草场逐年沙化,草原地力下降,生长的草逐渐减少,环境日益恶化,最终导致沙尘暴的出现。问题:人们过度放牧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 资料三:昔日的“北大荒”曾是“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千里沃野。20世纪 5070年代,几十万复员转业军人、农民和知识青年对其进行大规模开垦,建起了我国高度机械化的商品粮基地。长期开垦破坏了某些地方的湿地资源,土地沙化、盐碱化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资源减少。1999年,我国全面停止对“北大荒”的开垦,开始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牧,并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人工造林

6、等措施逐步恢复这里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为什么作出了退耕还林还牧的决定?谈谈你的看法。资料四:青岛晚报2011年9月5日报道:随着休渔期的结束,岛城 20 000多渔民开始出海捕捞。细心的市民发现,今年捕到的鱼类数量更少、个头更小。这说明网眼在2厘米左右的“绝户网”还在使用。“绝户网”一是绝了海里的鱼,二是绝了渔民的收成,三是绝了后代的盘中餐。据报道,3 792人参与的青岛灵山湾国际拉网节为“最多人参与的单网捕鱼活动”。然而,在渔汛期里,这张 1 200多米长的巨网没有捕到一条鱼。一位渔民说,这和使用“绝户网”有很大关系。问题: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休渔政策?过度捕捞对渔业资源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

7、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点拨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的分析和交流,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活动、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 【过渡】随着大量电子产品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电池家族”不断发展壮大,由此产生的废电池越来越多。一颗废旧电池若丢弃在水中,电池中的铅、汞、镉等重金属以及酸、碱等物质会污染60万升水,若丢进土里,会使土中的营养成分遭到污染,使土壤质量变得恶劣。 那么废旧电池究竟对生物有何影响呢?影响究竟大不大呢?它会带来那些后果呢?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请以小金鱼、大烧杯、清水、废电池浸出液等材料来探究水体污染对金鱼的影响。从而使我们获

8、得实验真实的感受。2、 探究水体污染对金鱼的影响:(1)小组展示实验报告,师生共同点评和交流。 (2)小组展示: A 组:废电池浓度较大,短时间观察现象组别时间 实验组小鱼状况 (4节电池+1升水) 对照组小鱼状况 (等量清水)2:00呼吸平稳,无明显变化呼吸平稳,无明显变化2:10靠近水面游动,无太大变化呼吸平稳,无明显变化2:20呼吸频率变慢,其中有两条在挣扎呼吸平稳,无明显变化2:30呼吸频率较慢,游动慢,身体倾斜呼吸平稳,无明显变化 B 组:废电池浓度较小,较长时间观察现象(每两天向两鱼缸中放入相同的鱼食和换一次水,实验组鱼缸补充等量同浓度的废旧电池浸出液。) 组别时间 实验组小鱼状况

9、 (1节电池+1升水) 对照组小鱼状况 (等量清水)第一天13:005条小鱼一切正确,无反常状况5条小鱼一切正确,无反常状况第二天13:00其中有一条有点昏昏欲睡的感觉,其它4条良好。5条小鱼一切正确,无反常状况第三天13:00第二天不正常的小鱼死掉了,但是有2条小鱼出现不愿动弹的现象。5条小鱼一切正确,无反常状况第四天13:001条小鱼又死去了,死时口中吐出少许白沫。5条小鱼一切正确,无反常状况第五天13:00又死了一条小鱼,活着的2条都显得懒洋洋的,始终没有活动。5条小鱼一切正确,无反常状况(3) 得出结论:废旧电池浸出液对小鱼的呼吸和生存有不利的影响,直接危害着小鱼的生命。(4) 表达交

10、流:减少一次性电池的使用,做好垃圾分类,将废旧电池集中放入废旧电池回收箱,不要随便的丢弃电池。【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实验的真实感受,真正的体会到环境污染对生物生存的危害性。 3、小结:通过以上资料和小实验分析交流,大家认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产生哪些影响?我们从中应该受到哪些教训,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总结: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

11、理、权衡利弊,既要考虑短期效益,更要考虑长远影响。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过渡】以上我们展示的都是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我们人类能不能与生物圈和谐相处,对生物圈产生正面影响呢?过渡到人类对资源的利用。(二)人类对资源的利用1、教师展示图片,讨论交流人与自然是怎样达到“双赢”的?通过对以上图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可以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双赢”!这主要取决于人类采取什么方式,开发和利用生物圈中的各种资源?下面请以砍伐森林为例,说明人类应该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2、 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哪种砍伐方式会在不减少未来供应的前提下,使人们能定期获取一定数量的木材?完全砍伐和选择性

12、砍伐各有哪些利弊? 方式 利 弊 完全砍伐 便于作业、节约成本、工作效率高。对森林永久性破坏、破坏生态环境、动物丧失栖息地、土壤暴露、土质变差等。选择性砍伐持续利用木材、保护生态环境、保持水土。作业困难、成本较高、工作效率低。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1) 自然资源根据能否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自然恢复或再生,可以分为哪两类?并举例 说明。(2)有人说:“保护生物圈中的各种资源,就要完全禁止对其开发和利用。”也有人说:“我 们必须利用生物圈中的资源,但是要边利用,边保护。”对于这两种观点,你怎么理解?4、教师小结:人类为了发展势必要利用和改造自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能尽力使环境的破坏最小化;要

13、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使再生性资源能保持其再生能力,非再生性资源不致过度消耗,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设计意图】将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可以使学生对本节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更有条理性。三、课堂总结: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生物圈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减少人类活动对生物圈产生的负面影响。保护生物圈、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枣庄森林城市是我们

14、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请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善待我们周围的生命,善待这颗美丽的星球吧!让我们和“地球-母亲”同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我们国家的大事,同时将本节内容的主题进行提升,并自然的引出下一节内容:保护我们的家园。四、达标检测:1、提倡家庭使用无氟冰箱的主要原因是( )A.防止儿童患呼吸道疾病 B.防止酸雨的形成 C.保护大气臭氧层 D.防止产生光化学烟雾2、倡导“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A、减少固体垃圾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D、移风易俗3、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主要原因是

15、:( )A、利用废电池外壳的金属 B、防治废电池中镉、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C、不让废电池中渗出的电解液腐蚀其它物品 D、回收其中的石墨电极4、工业、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磷,家用洗涤剂是生活污水中磷的一个重要来源(洗涤剂中含有三聚磷酸钠)。在处理污水时要不要去磷?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磷是生物的营养元素,不必除去B、含磷的污水是很好的肥料,不必除去C、含磷的污水排到自然水体中会引起藻类增殖,使水变质,必须除去D、磷对人体无害,除去与否无关紧要5、雾霾是由空气污染造成的。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A增加绿化面积B提倡秸秆焚烧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D降低排放标准6、下列措施符合环保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