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041602127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705408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041602127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疆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041602127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疆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041602127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疆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041602127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疆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041602127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04160212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041602127(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问题。所以,要弄懂中国的艺术,我们必须从中国人的韵律和艺术灵感的来源谈起。我们承认韵律是普遍存在的,并非中国人的专利,西方艺术总是到女性人体那里寻求最理想、最完美的韵律,把女性当作灵感的来源。而中国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则通常满足于高兴地赏玩一只蜻蜓、一只青蛙、一只蚱蜢或一块嶙峋的怪石。由此看来,西方艺术的精神较为耽于声色,较为热情,较为充满艺术家的自我;而中国艺术的精神则较

2、为高雅,较为含蓄,较为和谐于自然。很奇怪,这种对韵律理想的崇拜首先是在中国书法艺术中发展起来的。人们面对一幅寥寥几笔画出的顽石图沉思冥想,并得到一种奇异的快感。西方人士要想懂得此种快感,就非懂得中国书法艺术的原则不可。学习书法艺术,实则学习形式与韵律的理论,由此可见书法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地位。我们甚至可以说,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比方说,中国的建筑,不管是牌楼、亭子还是庙宇,没有任何一种建筑的和谐感与形式美,不是来源于某种中国的书法风格。这样,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实在是

3、十分独特的。毛笔使用起来比钢笔更为精妙,更为敏感。由于毛笔的使用,书法便获得了与绘画平起平坐的真正的艺术地位。中国人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把绘画和书法视为姐妹艺术,合称为“书画”,几乎构成一个单独的概念,总是被人们相提并论。假如要问二者之中哪一个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回答毫无疑问是书法。于是,书法成了一门艺术。它丰富的传统,与得到的尊崇,以及人们对之投以的满腔热忱和献身精神,都丝毫不亚于绘画。书法代表了韵律和构造最为抽象的原则,它与绘画的关系,恰如纯数学与工程学或天文学的关系。欣赏中国书法,是全然不顾其字面含义的,人们仅仅欣赏它的线条和构造。在这绝对自由的天地里,各种各样的韵律都得到了尝试,

4、各种各样的结构都得到了探索。正是中国的毛笔使每一种韵律的表达成为可能。而中国字,尽管在理论上是方方正正的,实际上却是由最为奇特的笔划构成的,这就使得书法家不得不去设法解决那些干变万化的结构问题。于是通过书法,中国的学者训练了自己对各种美质的欣赏力,如线条上的刚劲、流畅、蕴蓄、精微、迅捷、优雅、雄壮、粗犷、谨严或洒脱,形式上的和谐、匀称、对比、平衡、长短、紧密,有时甚至是懒懒散散或参差不齐的美。这样,书法艺术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我们可以把这些术语所代表的观念看作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中国书法的美在动不在静,由于它表达了一种动态的美。迅捷稳重的一笔之所以是完美的,是因为它是速度和力量的象

5、征。不能摹仿,不能更改,因为任何更改都会带来不和谐。这也是为什么书法作为一门艺术非常难学的原因。它最为明显的特征,不是努力抚慰我们的心灵,而是竭力刺激我们的感官,由于这一原因,对中国书法及其万物有灵原则的研究,归根结底也就是在万物有灵或韵律活力的原则指导下,对自然界韵律所进行的再研究,它会为现代艺术开辟广阔的前景。(节选自林语堂书法、绘画、建筑与中国人的艺术生活)(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有一项是A要弄懂中国的艺术,必须从中国人的韵律和艺术灵感的来源谈起,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问题。B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有着很大的不同,西方艺术常常把女性作为灵感的来源,而中国艺术家则

6、满足于赏玩一物一虫。C书法给中国人提供了基本的美学概念和理念,中国人通过书法才学会了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D中国书法的美在动不在静,它表达的是一种动态美,如线条上的刚劲流畅与形式上的和谐匀称。(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有一项是A中国艺术家或艺术爱好者在赏玩一幅顽石图时会得到一种奇异的快感,这种快感与中国书法艺术的原则密不可分。B要想谈中国的艺术,必须得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因为中国人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C中国的建筑也是艺术的体现,不管是牌楼、亭子还是庙宇,它们的和谐感与形式美,都是来源于某种中国的书法风格。D因为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意识,

7、在中国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学习它就是学习形式与韵律的理论。(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人们把绘画和书法相提并论,但由于书法有着丰富的传统,得到了人们对它的尊崇,也就获得了高于绘画的地位。B由于书法代表了韵律和构造最为抽象的原则,所以欣赏中国书法艺术,仅仅欣赏它的线条和构造就能够领略其艺术美。C中国书法中线条上的刚劲、流畅、蕴蓄、精微、迅捷等美感,实际是书法家在解决汉字笔画的结构问题时创造出来的。D和谐、匀称、对比、平衡等这些书法艺术中的美学观念,可以看作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也同样运用于其他艺术欣赏。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4-5题。丢失的套鞋大家知

8、道电车上很容易挤丢套鞋,特别是旁边有人稍稍使劲一挤,后边再粗鲁地踩你鞋后跟一脚,这样一来,你的套鞋就没有了。 丢掉一只套鞋,本来也不过是小事一桩。 我的那只套鞋一转眼的工夫就没了,简直快得惊人。 我记得,上电车的时候两只套鞋都在脚上。 可是,下车后,我看了一下脚:一只还在,另外一只却无影无踪了。靴子还在脚下,袜子也没丢,衬裤也在身上,可套鞋不见了,就少了一只套鞋。 去追电车,这怎么可能我脱了剩下的那只套鞋,用报纸包上,就这么上班去了。我想:下班后再找吧,应该不会丢的,能找回来。 一下班,我就去找套鞋。我先找了一个认识的电车司机,和他商量怎么办。 经他一指点,心里踏实了。他说:“算你运气好,把套

9、鞋丢在电车上,你要感谢老天了。要是丢在别的公共场所,那也许就不保险啦。丢在电车上,保险没事儿。我们局里有个失物招领处,到那儿就可以领回失物,没问题。” “噢,太感谢你了,”我说,“现在我心就定啦。唉,我的套鞋差不多还是新的呢,才穿了半年多。” 第二天,我到了失物招领处。 “朋友,我的一只套鞋在电车上弄丢了,不知能不能让我认领回去?” “可以,”招领处的人回答说,“您的套鞋是什么样的?” “套鞋嘛,就是一般的,”我说,“12号。” “12号的鞋,我们这里能有一万二千多只,你说说特点吧。” “特点嘛,也没什么特殊的,后跟已经被磨旧了,鞋里的衬绒也没有了被蹭光了。” “这样的鞋我们这儿也有上千只,还

10、有别的特殊记号吗?” “还有鞋包头快要掉了,勉强还连着。鞋后跟也快被磨秃了。鞋帮倒还可以,将就着没掉。” “您在这儿坐坐,我去看看。” 瞧,把我那只套鞋拿来了! 我高兴的要命,为他们的服务态度而感动。 我想,这里的工作真出色,为了一只套鞋他们真是不厌其烦,服务态度竟这么好。 “谢谢,”我说,“同志们,这件事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快给我吧,我这就穿上。谢谢你们啦。 “不行,尊敬的同志,还不能给您,因为我们不知道这套鞋究竟是不是您的。” “是我的,我不会说假话的。” “我们相信您,也十分同情您。很可能这就是您丢的那只套鞋,但不能现在就给您。请开个证明来,以此证明您真是丢了鞋。让居委会开个证明,有了证明

11、,我们立刻将东西归还失主,决不拖延。” “同志!”我说,“好同志,问题是我的街坊并不知道我出了这档子事,他们可能不给开这样的证明。” “会开的,这是他们应当做的事,否则要居委会干什么?” 我朝那只套鞋又看上一眼,只好出去了。 第二天,我找了居委会主任,对他说:“请给我开个证明,我丢了一只套鞋。” “真丢了吗?你不是故意这么说的吧!是不是想捞个非分之财?”居委会主任说。 “真的,”我说,“我的确是丢了套鞋。” 他说:“可是,空口无凭,我不能什么都信,要是电车公司能证明你丢了套鞋,我这就给你开条儿。把证明拿来我就给你开个条。” 我说:“就是他们让我来这儿开证明的。” 他说:“那你打个报告吧。” 我

12、说:“怎么写呢?” 他说:“你就写:某年某月某日我在汽车上丢失套鞋一只还得写上保证:在事情未弄清以前不擅自外出。” 我照他说的内容写了报告。第二天给我开了一张正式证明。 我拿着证明又到了失物招领处。他们很爽快,就把套鞋还给了我。 当我穿上这只套鞋时,心里万分激动:“瞧,他们的服务态度多好!要是别的单位,谁肯为一只套鞋花那么多时间!说不定会从车上扔出去了。我奔走还不到一星期,就物归原主了。” 唯一遗憾的是,正当我为失物奔走之际,不巧另一只套鞋又弄丢了一星期来我把它依旧包在报纸里一直随身带着。这次可记不得丢在哪里了。肯定不是丢在电车上,所以这只鞋是丢定了,再也找不回来了。 总算找回了另一只。现在我

13、把它放在五斗柜上。每当心里烦闷时,只要朝这只套鞋看上一眼,我就心平气和了。那时我心里总会想:我们的办事机构真是堪称模范机关! 我把这只套鞋留下作纪念,让子孙后代也来观赏吧!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3分)A小说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一开始极力描写办事机构的认真负责、热情周到,结果却是让主人公奔波了近一星期。B“我”最后尽管没能穿上一双完整的套鞋,但是却找回了一只值得纪念有警示意义的套鞋,小说这样安排用意深刻。C“我”是个心态比较平和的人,面对只剩一只套鞋的结局,还是心满意足的,并对帮助自己的办事处心存感激之情。D小说讲述了一只套鞋失而复得的故事,这本是一件微不足道

14、的事情,作者却小题大做,专门写文章来纪念。E作者用风趣的语言绘声绘色地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既让人开怀又让人深思的故事,幽默之中带着一点点讽刺。5 “我”要把这只套鞋留下作纪念,让子孙后代也来观赏。请结合文章主题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会儿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

15、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做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拨将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