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13地市(2017-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考点31 探究题(含解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706285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13地市(2017-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考点31 探究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江苏省13地市(2017-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考点31 探究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江苏省13地市(2017-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考点31 探究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江苏省13地市(2017-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考点31 探究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江苏省13地市(2017-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考点31 探究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13地市(2017-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考点31 探究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13地市(2017-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考点31 探究题(含解析)(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31 探究题14(2019宿迁)碳酸氢钠是小苏打的主要成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用途,化学课上同学们为了解碳酸氢钠的性质,将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和稀硫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有气体逸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认为除一定含有硫酸钠外,可能还含有其他成分,因此进行了猜想并作了如下实验【实验用品】pH试纸、锌片,氧化铜粉末,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成分:猜想一:碳酸钠猜想二:碳酸钠、碳酸氢钠猜想三:硫酸钠、硫酸【实验探究】同学们取反应后的溶液用不同方案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结论完成如表实验现象中的空格:【得

2、出结论】猜想三正确【评价反思】(1)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案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探究中存在一处明显的操作错误_,(2)有同学对实验方案B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仅凭此现象不能得出猜想三正确,请说明理由_。【总结提高】依据所给实验用品设计与上述实验不同的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请你写出你的实验方案_。【答案】2NaHCO3+H2SO4=Na2SO4+2CO2+2H2O 无气泡产生 有气泡产生 (1)C实验中将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 (2)氯化钡与碳酸钠也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与试管中,加入足量反应后的溶液,若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则猜想三正确 28(

3、2019常州)装品牌苏打饼干的配料和营养成分如下表,研究性学习小组対其成分进行了探究。配料营养成分(每100g)小麦粉,食用植物油,洋葱粉、食用盐、碳酸钙、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香葱、酵母、麦精、食用香精等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钙2017千焦8.5克21.0克63.5克500毫克280毫克说明饼干制作的烘焙过程中,配料中的碳酸氢钠的全部受热分解转化为碳酸钠,而碳酸钠不分解。.定性判断饼干中有关成分的确认。取一小包饼干。研碎后放入烧杯,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得到待检液。实验操作和现象实验结论淀粉的检验取少量待检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碘水,观察到溶液_饼干中含有淀粉碳酸盐的检验另取少量

4、待检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饼干中含有_(填离子符号)【交流讨论】(1)饼干中的_元素可减少人体骨质疏松、畸形、佝偻病的发生,有利于人体健康。(2)饼干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深入探究】如何进一步确认饼干中含有两种碳酸盐?将剩余待检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固体2至3次;将_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反应的现象,则证明讲干中既有碳酸钙,又有碳酸钠。定量检测:饼干中碳酸钠质量的测定。【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按图9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取一小包饼干研碎后放入烧杯,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过滤,洗涤;将滤液和洗涤液合并后倒

5、入容器A,按图示装入其他药品(试剂X用于吸收挥发出来的HCl,它不与CO2反应);打开止水夹,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N2后,关闭止水夹;用电子天平称量干燥管的质量,记录数据m1;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停止滴加;_;重复步骤,记录数据m2。【交流讨论】步骤将滤液和洗涤液合并的原因是_。【数据处理】m2m10.088g,则这包饼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_g。【答案】. 蓝色 CO32-、HCO3- 【交流讨论】(1)钙 (2)CaCO3+2HCl=MgCl2+H2O+CO2【深入探究】残留固体和洗涤液中分别 【实验步骤】打开止水夹,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N2后,关闭止水夹【交流讨论】滤液中含有溶解

6、的碳酸钠,洗涤液中也含有溶解的碳酸钠,两者合并确保样品的碳酸钠不损失,全部参与反应【数据处理】0.21218(2019淮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1)实验室依次编号为1、2、3、4的药品柜中,分别存放常见的酸、碱、盐和酸碱指示剂。小刚欲使用熟石灰,他需从_号柜中取出。(2)小涵发现盛放Na2CO3与NaCl两种溶液的试剂瓶标签脱落,为鉴别两种溶液,分别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若为Na2CO3,则观察到溶液变为_色。(3)小文从柜中取出标有“10%NaOH溶液”的试剂瓶,取少量样品加入试管中,向其中滴入稀盐酸,发现产生气泡,判断该NaOH溶液中含有

7、Na2C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OH溶液变质的原因:_。小文同学对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一系列实验,实现药品再利用。.测定NaOH溶液中有Na2CO3的质量分数【实验操作】取40.0g10%的NaOH溶液样品进行如题所示的实验。【数据处理】所取用盐酸(溶质质量分数7.3%)的质量理论上不少于_g。图中,反应前后天平示数相差1.1g,计算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变质的NaOH溶液再利用小文将剩余NaOH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经计算所需的熟石灰粉末,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到NaOH溶液和滤渣,充分搅拌的主要目的是_。(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实验产生的废液和废

8、渣倒入指定的烧杯中,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溶液中除一定存在的溶质外,可能存在的溶质是_。同学们再次实验,确认成分后,对废液回收利用,绿色排放。【答案】(1)2 (2)红 (3)2NaOH+CO2=Na2CO3+H2O .50.0 解: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为x。Na2CO3+2HCl=2 NaCl+H2O+CO2106 44x 1.1gx=2.65g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00%=6.6%。答: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6.6%。.让溶液中的碳酸钠与熟石灰充分反应,完全除去(4)CaCl221(2019南京)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进行

9、相关探究。【实验回顾】(1)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实验探究】 (2)如图1所示,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导管另一端伸入装有滴加了紫色石溶液的蒸馏水的试管中,轻轻振荡汽水瓶,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加热上述试管,发现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紫色,写出上述変化过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 。 (4)如图所示,在C处放入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完成以下实验: 在A处持续而缓缓地通入气体X。当关闭K时,C处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当打开K后,C处的紫色石蕊

10、纸花变为红色。 若气体X为未经干燥的二氧化碳,则B瓶中盛放的溶液可以为 (填字母);若气体X为未经干燥且混有氯化氢的二氧化碳,则B瓶中盛放的溶液可以为 (填字母)。A.浓硫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交流反思】(5)该小组用空气样品和提高二氧化碳含量的空气的样品,控制相同条件测定二者在光照前后温度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则与空气样品对应的温度变化曲线是 (填“a”或“b”),二氧化碳可以产生温室效应。请简述温室效应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功与过 (各写一点)。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发生反应 (2)CO

11、2+H2OH2CO3 H2CO3H2O+CO2 (3)一定温度下,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4)AB AB (5)a 功:温室效应使全球地表温度提高到目前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等;过: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或导致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沙漠化,造成农业减产;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等,答一点即可)19(2019泰州)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后,对某些盐的性质开展了探究活动。 研究主题:探究FeCl3溶液加热、灼烧的变化。 相关信息:酒精(C2H5OH)具有还原性,加热条件下能与Fe2O3反应;Fe和Fe3O4,易被磁铁吸引,FeO是一种黑色

12、固体。不能被磁铁吸引; Fe3O4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1)实验一:将大约20 mL饱和FeCl3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沸腾后发现溶液中逐渐产生红褐色浑浊。FeCl3溶液呈黄色主要是因为溶液中含有铁离子,铁离子符号为_。加热时,FeCl3溶液易与水反应生成红褐色的物质和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由实验启示,FeCl3溶液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_(填“能”或“不能”)获得FeCl3固体。(2)实验二:将实验一蒸发获得的红褐色固体转移到坩埚中灼烧,颜色由红褐色变为红棕色。 此过程发生分解反应,除生成红棕色物质外,还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氢氧化镁、氢氧化铜等加热分解也能得到对应的金

13、属氧化物,结合实验,从物质类别及其溶解性推断,通过加热分解_可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3)实验三:小组同学用多根玻璃棒蘸取饱和FeCl3溶液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随着加热时间的持续,在1分钟内观察到玻璃棒表面颜色的变化依次为:黄色、红褐色、红棕色、黑色。 实验三相对于实验一和二,优点是_(答1点即可)。 同学们对黑色物质的成分产生了疑问。联系酒精的可燃性、还原性等相关性质,对黑色物质的成分提出了猜想,经讨论认为,可能是_和Fe3O4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了确定黑色物质的成分,收集黑色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观察现象 黑色粉末全部被磁铁吸引 综合实验现象判断,此黑色物质成分是_ 向装有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