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705333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25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25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标要求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1)目的:增强国防实力,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2)表现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重视和平利用核能,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易混易错“

2、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原子弹、氢弹。“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2载人航天技术(1)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2)成就1999年起,“神舟”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3)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重点精讲发展航天技术对人类现在和未来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有何作用与意义?(1)航天技术可以带动计算机、电子、测控等多种科学技术的发展。(2)航天技术可直接服务

3、于我们的生活,例如通信卫星、气象卫星等,改善了我们的生活。(3)航天技术直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航天技术的发展对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竞争力、国际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大意义。深化探究材料1950年,旅美科学家钱学森开始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1955年,在新中国的外交斡旋下,钱学森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国外评论家指出,“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20年”。思考(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阻挠钱学森回归祖国的原因。(2)概括我国

4、取得“两弹一星”成就的历史意义。答案(1)原因: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钱学森具有突出的科学才能。(2)历史意义:打破了美、苏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安全保障,振奋了民族精神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培养出一批科学人才,为后来和平利用原子能和空间技术奠定了基础。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背景(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大国,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2)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许多科学家付出艰辛的努力。2成果(1)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2)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3意义: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

5、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重点精讲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水稻,为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大幅度、大面积的增产,这项成果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农业科研的一项重大成果。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深化探究材料一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有这样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材料二

6、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思考(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谁?为什么他会“名满天下”?(2)材料二中,中国农民为什么说吃饭靠“两平”?答案(1)人物:袁隆平。原因:培育出杂交水稻,让人们远离饥饿。(2)邓小平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了农村经济的活力;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1)开始: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2)成就: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银河I号”。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在十几年间不断问世

7、。(3)影响: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2生物技术(1)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2)中国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和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重点精讲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有哪些?(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2)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3)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

8、新和无私奉献。(4)20世纪中期,世界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启示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启示。(1)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是密切相关的。(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要求,反之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3)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的灾难。(4)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对待,合理把握,为人类造福。课堂小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突飞猛进,一系列高科技成果令世界瞩目。“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使中国的国防能力大大增强。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为世界农业科技作出重大

9、贡献。高性能计算机的应用加速了国家的信息化发展。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和现代化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1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他对中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两弹一星”。“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D表明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答案B解析“两弹一星”是在美苏垄断核武器的情况下实施的,其研制成功主要是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维护了我国的国防安全。B项符合题意。2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实

10、现了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A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B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D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答案B解析考查识记能力。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3“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这一评价是指()A“神舟5号”顺利发射并返航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D“银河”型计算机研制成功答案A解析解答题目时注意“航天技术”“21世纪”等关键

11、信息,符合这些要求的只能是A项。4江门日报曾刊载“墨顽童”钟志明的题为“袁隆平的梦”的漫画,表达了人们对袁隆平的喜爱。袁隆平备受人们喜爱主要是因为他()A使人类实现了“丰衣足食”的梦想B解决了人类的生存问题C推动了世界人口的增长D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答案D解析袁隆平培育成功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5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亲自挥笔命名为“银河”,并题诗一首:“亿万星辰汇银河,世人难知有几多。神机妙算巧安排,笑向繁星任高歌。”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行列B中国航天人流下了许多辛勤

12、的汗水C中国每秒运算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问世D21世纪初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果令人备受鼓舞答案C解析关键信息:银河、神机妙算等。1983年我国成功研制出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号”,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无从反映。6新中国成立后,一些重大科技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下列对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研制于改革开放新时期B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C为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D是人类基因工程的重大成果答案B解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的。学思之窗提示邓小平的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尖端科技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

13、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它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同时,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标志。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提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具体科技成就主要有: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

14、,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83年,中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号”研制成功;2003年,“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二、学习延伸提示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如同意第一种观点,需从核武器对人类的危害、破坏和平、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考虑;如同意第二种观点,需从维护中国安全、保卫世界和平、为经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提高国际地位等方面考虑。基础达标1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

15、智慧的民族。”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答案A解析注意关键词“1964年”和“直接原因”。中国建成大亚湾核电站、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1970年,排除B、C、D;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改变。2在给2007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其中的“两弹”是指()A原子弹、氢弹B原子弹、导弹C氢弹、导弹D原子弹、人造地球卫星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所作出的发展“两弹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