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705967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章第1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测试时间:5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2014淮安月考)我国古代道教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天人合一”思想。据此回答12题。1“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类中心论思想C人本主义思想 D人地伙伴论思想2下列符合该思想的做法是()A跨流域调水 B过度抽取地下水C毁林开荒 D在耕地中大量使用化肥解析:第1题,“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即“天人合一”体现了人地伙伴论思想。第2题,跨流域调水符合人地伙伴论思想。答案:1.D2.A(2014西安一中期末考试)下图为

2、“某地年平均降水pH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3关于a、b、c、d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四地都处在酸雨区 Ba地较b地酸雨严重Cc地较d地酸雨严重 Da、b为重酸雨区4该地pH等值线的弯曲受主导风的影响,该地主导风向应该是()A东南风 B西北风C西南风 D东北风解析:第3题,a地pH值小于b地,说明a地较b地酸雨严重。第4题,从pH等值线的弯曲方向和数值变化上可知该地主导风向为西南风。答案:3.B4.C(2014通化一中月考)很多科学家认为,北极周围形成的大量参差不齐的冰川将在2030年夏季完全消失(甲图)。科学家借助卫星图证实,南极一巨大冰川正从冰架上断裂入海(乙图)。据此完成56

3、题。5图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臭氧层破坏 B酸雨C冰川运动 D全球变暖6针对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是()植树造林控制酸性气体排放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减少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A BC D解析:图中显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我们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发展新能源,推广节能技术,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来控制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答案:5.D6.B(2014天水一中期末考试)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回答78题。年份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km2)年降水量(mm)气温年较差()河流含沙量粮食平均单产(万千克/公顷)粮食总产量(亿千克)1975

4、19%3334203810%1.231.025199512%4783504235%0.90.9757.上述材料反映导致该地区20年来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退耕还牧面积增大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D人口增长过快8目前,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寒潮危害严重B水土流失严重C气候大陆性特征增强D光照条件差解析:从表中可知森林减少,耕地增多,降水减少,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从含沙量增大可知该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答案:7.B8.B(2014嘉兴一中期中)在风力较小、逆温、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能见度小于10千米

5、的现象叫霾。下图为三省市各月霾日数变化图,读图完成910题。9由图可知,以下关于霾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个地区霾日数均为夏季多于冬季B三个地区霾日数均为冬季多于夏季C三个地区霾日数夏季差异最大D北京全年皆高于其他两省市10由图可知,造成河北霾日数季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A春季降水最多,霾日数少B夏季多大风,霾日数最多C秋季晴朗天气多,霾日数最少D冬季燃煤取暖,霾日数最多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夏季三个地区的霾日数差异最大。第10题,河北冬季霾日数季节差异较大,冬季霾日数明显比夏季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燃煤取暖。答案:9.C10.D(泗水一中月考)读人口、资源、环境污染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1

6、112题。11若此图表示某个国家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则该国最有可能位于()A非洲 B西欧C北美 D大洋洲12上图反映的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A到20世纪末全球性三大问题仍然是人口过快增长、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加剧B图中反映的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严重C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在发达国家没有出现过D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大部分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解析:第11题,非洲人口增长迅速,资源数量减少,环境污染严重,符合图中所显示的现象。第12题,图中反映的问题在发达国家也出现过。答案:11.A12.C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13-15题。13.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7、()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14.下列污染物与图中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A.工业排放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 C.汽车排放废气 D.建筑工地扬尘15.图中土地沙漠化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A.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B.滥伐森林,植被遭到破坏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解析】13.从图

8、中可以看出,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和内陆地区,特别是撒哈拉沙漠和中亚沙漠区,只能是沙漠化问题;分布在西欧发达国家最多,很可能是酸雨问题;分布在非洲的原始森林区和亚洲的横断山区,只能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在中国的黄土高原至云贵高原一带较多,可能是水土流失问题;分布在沿岸海域一带,应该是海域污染问题。14.西欧的酸雨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造成的。15.土地沙化的自然原因是在沙漠周围由于气候干旱,在风力作用下沙土地运动造成的。【答案】13.B 14.D 15.C二、综合题(40分)13(扬州调研)2013年冬春季节我国部分城市频繁出现雾霾天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形成雾霾的主要物质。图1为“

9、2013年1月29日全国雾霾区预报图”,图2为“北京市2012年12月28日PM2.5(细颗粒物)浓度走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1)图1显示同时受雾和霾影响的地区是_平原,该地区夏季雾霾天气较少的自然原因主要有_。(2)2012年12月28日,北京市PM2.5浓度的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_时左右和_时左右,可见北京市的PM2.5最主要来源是_。(3)雾霾的主要危害有_。减少城市雾霾,再现蓝天白云的措施主要有_。解析:(1)从图1中可知同时出现雾和霾的地区是华北(黄淮海)平原。夏季雾霾较少与降水多,植被茂密等有关。(2)从图2中可知北京市PM2.5浓度峰值大约出现在7点和18点,由此可知

10、它与汽车排放的尾气有关。(3)雾霾可使环境质量下降,大气能见度下降,影响交通,危害人体健康。主要措施可从控制污染源、建立相关法规等方面分析。答案:(1)华北(或黄淮海)夏季降水多;植物茂盛,吸烟滞尘效益高(2)7(在700730范围内均可)18(在18001830范围内均可)汽车(交通)尾气(3)使环境质量下降;使大气能见度下降,影响交通;危害人类健康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严格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对废气进行处理,达标排放;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提高植被覆盖率14(2014安徽泗县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4年5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

11、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三工作组报告宣讲会在中国气象局召开。报告指出:如不采取行动,全球变暖将超过4 ,如积极行动,仍有可能实现2 升温目标。要实现在本世纪末2 升温的目标,需要能源供应部门进行重大变革,并及早实施全球长期减排的路径。他建议,加强风险管理,降低气候变化风险,要从国家层次上重视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呼吁大家行动起来,科学认识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材料二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a_;b_;c_;d_。(2)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CO2排放量的合

12、理措施。(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 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量排放CO2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防御措施。答案:(1)毁林燃烧矿物燃料极冰融化沿海低地被淹(2)原因:人口和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措施: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温室气体的回收;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3)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强城市规划;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加高加固堤防、整理疏浚河流增加泄洪能力、消除内涝威胁等相应的防御措施和对策;加强监测和预报;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