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案2新版济南版20170508255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705367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案2新版济南版20170508255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案2新版济南版20170508255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案2新版济南版20170508255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案2新版济南版20170508255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案2新版济南版20170508255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案2新版济南版2017050825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案2新版济南版20170508255(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阐明气体交换的原理。2、 概述肺泡内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重点、难点)能力目标1、 通过实验“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2、 通过归纳呼吸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组实验及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的素养。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教法和学法指导:七年级学生还缺乏相应的物理、化学知识,对气体交换的原理也难以理解。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手段,课件、绘图与教材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气体可以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知识的感性认识,并采用对比记

2、忆的方法实现了难点的突破。关于呼吸全过程所包括的四个环节,利用多媒体并结合课件进行总结,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的实验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设置对照实验。通过甲丙和乙丁装置 ,观察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现象和细木条的燃烧情况从而得出结论。对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学习, 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加强引导,规范实验步骤,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通过课堂练习使知识得以巩固。 学生准备:打火机、细木条等教师准备:集气瓶、水槽、澄清石灰水、玻璃弯管等实验用品、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动画、课件等。教学过程: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2分钟现有甲、乙两瓶气体,分别是人体吸入

3、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其成分如下表: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其他气体甲79.00%20.90%0.04%0.06%乙79.00%16.30%4.5%0.20%哪个瓶中的气体是人体呼出的气体?并说出你的理由?同学们是依据生活经验作出的判断,到底事实是不是这样?大家想不想通过实验探究比较吸入的气体和呼出气体的区别?学生观察表格后作出判断:乙瓶是呼出的气体生:乙瓶中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所以乙瓶是呼出的气体通过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积极进入课堂,并引入课题。 分组实验合作探究6分钟过渡:在实验之前我们先要了解实验的有关知识,结合以前的知识解决问题知识背景: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人

4、们常用这种性质检验二氧化碳。2.氧气有 的作用,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一、分组实验:比较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6页分组实验的内容我们共同简要的归纳实验的方法步骤:(1)取四个集气瓶,分别表为甲、乙、丙、丁(2)取甲、乙两个集气瓶,置于空气中,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瓶内的气体成分与 相同 。(3)将丙、丁两个集气瓶装满 ,用毛玻璃盖盖住瓶口,翻转过来,倒置于水槽中,将集气瓶稍微上提一点(图3.2-5),将弯导管伸入集气瓶内,用嘴向集气瓶 ,待有气泡向瓶外冒出时(瓶内无水),在水下用毛玻璃盖盖住瓶口,取出集气瓶 在桌面上待用,用此法收集 的气体(4)向 两个集气瓶内分别倒入少量

5、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瓶中石灰水的变化。(5)向 两个集气瓶中分别伸入一根点燃的细木条,观察细木条的燃烧情况。你认为实验中哪个步骤不好操作?教师演示并描述要领提出问题:本实验中有几组对照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表达交流 (1)向甲、丙两集气瓶内分别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瓶中石灰水的变化。 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 。 (2)向乙、丁两集气瓶中分别深入一根点燃的细木条,观察细木条的燃烧情况。 瓶中的细木条很快熄灭。说明 。由此可以看出:人体吸入的气体中 多,呼出的气体中 多有关专家也做了相关的测定,具体数据如下: 你能看出什么变化? 总结:呼出气体中 含量减少, 含量增多。说明人体内

6、发生了气体交换。(板书课题: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易错点点拨: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最高。呼出的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其他气体甲79.00%20.90%0.04%0.06%乙79.00%16.30%4.5%0.20%解决问题:依据实验论证和科学的数据你能否做出正确的判断出到底哪瓶是呼出的气体?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了解实验有关原理生1:变浑浊生2:助燃、复燃学生自学教材,了解实验的相关内容简要概述实验的方法步骤生:空气生:水,吹气,丁,呼出生:甲、丙生:乙、丁学生大多认为步骤3不好操作学生观察教师演示生:2组对照实验,分别是甲、丙和乙、丁生:丙。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生:丁,

7、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少生:氧气、二氧化碳学生观察图表描述变化: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学生总结:氧气、二氧化碳学生辨析并说明理由生1:不管是呼出的气体还是呼出的气体都是氮气含量最高生2: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相比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生:乙瓶是呼出的气体明确实验先关的知识背景,使学生对实验的把握更准确以填空的形式强调实验中关键的步骤,学生对实验步骤了然于心,对后面的实验操作做好铺垫,使分组实验更加有序和高效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学生对实验 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用所学知识解决课前导入时的问题,前后

8、呼应,同时对所学知识的及时加深组织交流点拨建构20分钟二、气体扩散过渡: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现象:妈妈在厨房做饭时,你在很远就能闻见香味。这说明气体是运动的还是扩散的?为了让大家更直接的观察到气体的扩散,老师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瓶气体,大家猜测如果拿掉两个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棕黄色的气体会往哪运动?事实到底是不是这样? 实验后实验前 教师演示实验:气体的扩散说明气体是怎样运动的? 在生活中有类似的现象吗?点拨: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这就是气体扩散原理3、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渡: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原理也是气体扩散 观察图片,结合教材28页相关内容概括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

9、哪两个过程? 点拨: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知识点一: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怎么进行的?观看动画,结合教材第29页第一段内容,小组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肺泡内气体交换指肺泡和什么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2.在交换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向什么方向扩散?3.经过气体交换后血液成分发生了怎样变化?教师板图,学生在简图中分别标示出氧气、二氧化碳的扩散的向,并描述肺泡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师生小结:氧气二氧化碳肺泡血液 提出问题:肺泡中氧气从哪儿来的? 点拨:当空气通过呼吸运动由呼吸道进入肺泡后,由于肺泡内的氧气含量高于血液中氧气的含量,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

10、于肺泡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所以肺泡中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因此,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使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这种含氧气丰富的血经血液循环到达身体各处。 知识点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过渡:气体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后随着血液在人体内运输,这一环节我们称为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气体的运输需要一定的载体,请观察教材图3.2-10运输氧气的载体是 。运输二氧化碳的载体是 。生活中煤气中毒的现象时有发生,你知道煤气的成分吗? 一氧化碳的特性:一氧化碳与红细胞的结合能力特别强,要比氧气与红细胞的结合能力强200多倍;并且一氧化碳一旦与红细胞结合就很难与之分离。缺氧

11、案例: 一氧化碳含量高时,会造成中毒,使人体缺氧而导致呼吸障碍甚至死亡。请试着分析原因?知识点三: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渡:气体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内,又进行一次气体交换,称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1.观察图片,结合教材29页第二段小组讨论解决下列问题:CO2O2 (1)组织内气体交换指组织细胞和什么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向什么方向扩散? (3)经过气体交换后血液成分发生了怎样变化? 观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动画,请同学们给动画做配音解说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过程 师生小结:二氧化碳血液 组织细胞氧气提出问题:氧气到底哪去了?二氧化碳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人体

12、内总存在气体的浓度差?为什么气体的扩散不停的进行?人体内氧气含量最低的地方是哪?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地方是哪?呼吸作用的实质是什么?你能用以前学过的公式试着表达吗?点拨:因为组织细胞中不停地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不断地消耗着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因而组织细胞内氧气的含量低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氧气通过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通过扩散进入血液。这样,组织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就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及时地运走。生:气体是运动的学生猜测:气体会从下往上运动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生:气体从浓度高像浓度低的地方扩散学生举例:香烟的飘散、喷香水等等 学生

13、观察图片结合教材总结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学生观看动画,结合教材,小组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组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与血液之间组2:氧气从肺泡内向血液扩散;二氧化碳从血液中向肺泡内扩散组3:经过气体交换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升高了,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了学生标示出气体的扩散方向学生结合上节课所学知识回答:氧气是由呼吸运动由呼吸道进入肺泡的生:红细胞生:血浆学生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煤气中毒的原因:一氧化碳争夺红细胞,阻碍氧气的运输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教材小组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组1: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组2:氧气从血液向组织细胞处扩散;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向血液扩散组3:经过气体交换后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了,氧气含量降低了观察动画,学生描述组织里气体交换的过程生:氧气进入到组织细胞处,二氧化碳是组织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产生的生:组织细胞、组织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