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双福中学支坪中学等七校2016_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联考试题20170109516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700549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双福中学支坪中学等七校2016_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联考试题20170109516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重庆市双福中学支坪中学等七校2016_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联考试题20170109516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重庆市双福中学支坪中学等七校2016_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联考试题20170109516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重庆市双福中学支坪中学等七校2016_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联考试题20170109516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重庆市双福中学支坪中学等七校2016_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联考试题20170109516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双福中学支坪中学等七校2016_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联考试题201701095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双福中学支坪中学等七校2016_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联考试题20170109516(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江津中学、双福中学、支坪中学)等七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联考试题(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A. 一个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 B. 课桌的高度大约为80mmC. 正常人心跳大约为每分钟70次 D.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10m/s 第2题图2. 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

2、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对接后,“神舟十一号”内的航天员看到“天宫二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缓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 A太阳 B地球 C“天宫二号” D“神舟十一号” 3.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又称“大火箭”、“冰箭”,用到了YF-77发动机,这种发动机作是一种液氧液氢燃气发生器循环火箭发动机,被用于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的芯一级。氧气变成液氧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属于 A. 蒸发 B. 液化 C. 凝华 D. 凝固 4.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中,正确的是第4题图A图甲中,物体通过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水中的笔变“弯”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图丙中,反射光线杂乱无

3、章,说明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图丁中,荷花在水中形成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第5题图5. 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了不同颜色的光,则 AA处应是紫光B只有AB之间有光C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D将电子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26. 如图所示是四位同学画出的物体abc在平面镜中的像。其中正确 A B C D第6题图7.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2016年杭州G20峰会期间拍摄的G20标志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遮住一半镜头,仍能照出完整物体 B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小明所使用的照

4、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D要想使像小一些,小明应靠近标志,调节暗箱长度后再拍摄 第7题图 第8题图8. 如图所示,OA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一条折射光线,若OA与水面夹角60,关于入射角、折射角的说法正确的是A60,60 B30,=30 D30,30第10题图9. 高老师戴着眼镜正批改作业,听到远处有学生叫他,为了看清该学生的容貌,高老师立即摘下眼镜跟这位学生打招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老师是近视眼 B高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C高老师不戴眼镜看近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前方D高老师的眼球前后径可能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可能过大 10. 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5、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凹透镜B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目镜起放大作用C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物镜起放大作用D反光镜的作用是将光反射到载物台上二、填空与作图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1. 在漆黑的夜晚,观察马路上或街道上行驶的汽车的前灯的光柱,可以发现光柱是_(填“直”或“弯”)的。这说明,在空气中,光是_传播的。12. 对于噪声较大的机器,需要制造一个外壳,然后把它罩起来,这是在处减弱噪声;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这是在中减弱噪声。13. 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尺精密些,物体的长度测量值应为_cm。 第13题图 第1

6、4题图14. 南美洲热带雨林中有一种鸟能抓住一根木棍打击树干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可谓是鸟界的“打击乐高手”。这声音是由树干的_产生的。如图所示是音叉和手风琴发声时,分别通过示波器产生的声波波形图,其中 的响度大。15. 为了探究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小明取来一只墨水瓶并装满带红色的煤油,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再将两端开口的空圆珠笔芯穿过橡皮塞插入煤油中,这就制成了一个简单温度计。在晴朗的夏天,他选定早晨、中午和傍晚三个时刻,观察细管中液柱的高度,并在管上画出记号如图所示。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中午所对应的刻线是_(选填“A” “B”或“C”)。制造此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_。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第17

7、题图16. 如图所示是现在市场热销的空调扇,盛夏来临时,空调扇的盒子中装入冰块,这样房间的温度就会下降,这是利用冰块熔化时要。当室外的气温高达35,但冰块尚未完全熔化时,冰盒内的温度为。(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17. 如图所示,渔民在叉鱼时,渔夫看到的“鱼”是鱼的_像(选填“虚”或“实”),渔夫看到鱼时,鱼也看到渔夫,这是因为在光折射时光路是_的。18. 夏令营活动中,小华和他的同伴们经过森林公园,刚走进园内,一幅醒目的告示牌出现在他们眼前,“为了防止森林火灾,请不要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小华沉思了片刻,立即明白了:一旦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_,它对太阳光有_作用,可能会导

8、致易燃物着火。19. 入射光线与一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_ ;若入射角增大1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_。20.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白霜的形成是_ 现象(填物质变化名称),在形成白霜的过程中会 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21. 下表是小丽同学在探究某物质的熔化实验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_。该物质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第21题图第23题图22. 摩托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正

9、前方有一座高山,摩托车鸣笛后2s司机听到了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听到回声时摩托车距高山_m,鸣笛时摩托车距高山_m。 23. 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画出相应的法线和平面镜。三、实验探究题(24题8分,25题8分,26题8分,共24分)24. 如图所示是小会同学用实验室温度计等器材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的装置。 甲 乙第24题图(1)除图甲中所示的实验器材以外,还需是的器材是_。在安装装置的过程中,需最后固定的器材是_。(2)当温度计刚插入热水中时,温度计的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水蒸气_成了小水珠,过一会儿又看得清楚了,这是由于发生了_

10、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3)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的示数,第2分钟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该同学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由此可判断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0123456温度/909296989898(4)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 “不变”或“降低”)。25. 某同学利用两支蜡烛等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1)实验时,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用支架把一块_ 作为平面镜竖直立在大纸上。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填“较亮

11、”或“较暗”)环境进行,除如图甲所示的器材以外,还需要火柴、刻度尺和_。 甲 乙第25题图(2)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镜前,可以看到它在镜后的像。再拿一支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竖立着在镜后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_。若此时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处时,两支蜡烛之间的距离为_cm。(3)他在白纸上记下了两支蜡烛的位置,如图乙所示,A、B表示两支蜡烛所地在的位置,则该同学在S处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所在的位置是_(选填“A”或“B”)。26. 小丽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2、,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在50cm刻度线的位置不变。(1)实验前应首先调节蜡烛的焰心、_ 、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若只有焰心偏高时,像将会成在光屏的偏_(选填“上方” “下方”或“中心”)。(2)调节好后,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_ 的实像(选填“放大” “等大”或“缩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填“照相机” “投影仪”或“放大镜”)。(3)在实验(2)的基础上,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_实像(选填“放大” “等大”或“缩小”)。(4)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56cm刻度线处,小丽从透镜的_(选填“左”或“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可制成_(填“照相机” “投影仪”或“放大镜”)。 第26题图 第27题图四、论述与计算题(27题6分,28题6分,29题8分,共2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解答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27. 如图所示是A、B两物体的s-t图象,已知A、B两物体都沿同一条直线向东做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