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015-2016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8 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99853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2015-2016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8 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2015-2016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8 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2015-2016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8 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2015-2016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8 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2015-2016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8 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2015-2016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8 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2015-2016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8 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18国共的十年对峙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一、南昌起义1背景(1)国民革命失败后,革命转入低潮。(2)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2过程(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成功发动南昌起义。(2)起义军在南下途中损失惨重。(3)一部分军队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另一部分进入海陆丰,与当地农民军会合。3意义(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易混易错南昌起义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而不是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早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已经掌握了一部分武装力量,但这些武装力量是出现在国共合作的旗帜下,而不是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二、土地革命1八七会议(1)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2)意义: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2秋收起义(1)过程: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意义: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3.“工农武装割据”(1)土地革命范围:在革命根据地。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影响:a.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促

3、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了根据地经济建设。b.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2)根据地建设经济建设:毛泽东领导革命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定都江西瑞金。(3)武装斗争: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三次大规模的“围剿”,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重点精讲如何理解井冈山道路?(1)井冈山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前提,土地改革是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根据地建设是阵地,走以农村包

4、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深化探究材料一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秋收起义思考据材料一,分析湘赣边秋收起义后为什么要改向井冈山进军,有何意义?答案(1)原因: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而井冈山地区敌人防御力量薄弱。(2)意义: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材料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信批评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他引用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5、。”由此,这句话就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表述。思考材料二中的“星星之火”喻指什么历史事件?促使中国革命在这一时期力量由弱到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案星星之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因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红军长征1原因:党内“左”倾错误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过程(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2)转折遵义会议内容意义(3)胜利3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3)红军长征一结束,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

6、易混易错遵义会议只是纠正了中国共产党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并不是完全纠正了“左”倾错误。因为在当时残酷的战争环境下,还不能完全纠正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左”倾错误。 重点精讲20世纪2030年代中国革命出现过两次严重失误,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又是怎样转危为安的?(1)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以陈独秀为代表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共产党以王明为代表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2)国民革命失败后,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长征,召开遵义会议,及时结束“左”倾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

7、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深化探究材料一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根据党和红军当时所处的战争环境,集中解决了最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鉴于当时党内大多数同志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政治上的错误尚未清醒认识,决议上写了“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中国红军长征记材料二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云消雾散霞光闪,捧出红日照山川。毛泽东,伟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遵义城头霞光闪思考(1)据材料一,分析遵义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决议提出“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

8、正确的”目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2)材料二中“云消雾散”指什么?毛泽东成为“舵手”指什么?“拨正船头胜利向前”又指什么?答案(1)主要问题:军事路线和军事指挥权问题。目的:团结党中央,避免党内分裂。说明:中国共产党处理问题策略的灵活性,反映了党已经走向成熟。(2)“云消雾散”:纠正了“左”倾错误的军事路线。“舵手”: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拨正船头胜利向前”: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归纳总结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1)中共“二大”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2)“八七会议”及时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

9、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出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3)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错误,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课堂小结1.根据下图中王小丫的提示,你的正确选择应该是()A武昌起义B秋收起义C南昌起义D井冈山会师答案C解析南昌起义由周恩来等人指挥,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21927年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曾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这里“新的出路”主要是指()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开展土地

10、革命C实现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D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答案B解析根据会议内容分析,“新的出路”是指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开展土地革命。3秋收起义暴动歌唱道:“拿起武器闹革命,工友农友真英雄;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歌曲中“成了功”的含义是()A起义军占领了大城市长沙B放弃攻打大城市,向山区进军C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号D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答案B解析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受挫后,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因此答案为B。4剑桥中华民国史写到:“当共产党出发长征时,亚朋德和A.J.比林汉(外国传教士)考察了共产党原先统治过的地区。在那里他们发现农民们喜欢的是共产党,而不是国

11、民党。”当时农民们喜欢共产党的主要原因是()A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围剿”B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C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利益D国民党对日妥协投降答案B解析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农民的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因此答案为B。5中央红军未能打破第五次反“围剿”,被迫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党军队实力强大B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加剧C红军的武器装备落后D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指挥答案D解析第五次反“围剿”时,指挥红军的是博古、李德,其执行的“左”倾错误军事路线,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故选D项。学思之窗思考: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2、 答案(1)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毛泽东所代表的正确路线得到了全党的公认。当时,张闻天负责中共日常工作,执行的路线是毛泽东的正确路线。(2)毛泽东参与了党政军的最高领导。在党内,毛泽东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在行政上,遵义会议前他是全国苏维埃主席;在军事上,他是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全面负责军事。因此,毛泽东实际上处于领导地位。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谈谈南昌起义的重大意义。答案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二、学习延伸你认为哪种意见正确?为什么?答案第一种意见正确,原因是第一种意见符合中国半殖民地

13、半封建社会的国情;第二种意见完全照搬苏俄经验,不符合中国国情。基础达标1下图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某次重大历史事件的领导人雕像,他们分别是贺龙、朱德、周恩来、叶挺和刘伯承。这座雕像纪念的是()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B井冈山会师C南昌起义 D湘赣边秋收起义答案C解析贺龙、朱德、周恩来、叶挺和刘伯承是南昌起义的领导人。2“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为此,毛泽东提出了()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统一战线理论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答案A解析由“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

14、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可得出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故答案为A。31930年,闽西苏区掀起文化建设热潮,有一首歌你追我赶实在忙唱道:“哥哥栽禾妹送秧,横直疏密要适当,但愿今年多产谷,支援红军打胜仗。”这反映出()A苏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起来B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C苏区人民期盼结束内战的美好愿望D苏区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苏区人民努力生产(生产积极性)和对红军的支持(革命积极性),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实行土地革命的结果,故选B项。4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开辟了以农村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这一革命道路开始形成于()A中共“一大”的召开B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D遵义会议的召开答案C5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南昌起义受挫B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C日军全面侵华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答案B6“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实践始于()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B南昌起义C创建井冈山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