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3单元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第33讲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9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98672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3单元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第33讲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9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3单元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第33讲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9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3单元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第33讲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9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3单元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第33讲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9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3单元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第33讲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9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3单元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第33讲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3单元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第33讲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9(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3讲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一、“蒸汽”的力量第一次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的条件(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动力和政治保障。(2)经济条件资本殖民扩张和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市场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扩大了海外市场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技术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3)直接动力:市场的需求急剧扩大,推动生产技术革命。教材补缺圈地运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的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的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

2、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发展走向的重大转折点,在客观上推动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英国社会的发展。2工业革命的过程(1)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开始的标志是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2)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推动了各行业的革命。(3)以蒸汽机做动力的汽船、火车成为重要交通工具。(4)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得到推广。(5)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不久,法国和美国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完成。归纳总结工业革命过程流程图首先开始于纺织业(标志是珍妮机的问世)冶金、采矿和交通运

3、输业的技术革新蒸汽动力的出现和广泛使用(瓦特蒸汽机),“蒸汽时代”到来交通运输业的革命(火车和汽船)向欧美大陆的扩展(18世纪末19世纪初)。3工业革命的影响(1)经济上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率先从农业社会变为工业社会。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开展,机械化生产迅速普及,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2)社会上城乡结构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城市化进程阶级关系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社会变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3)思想文化上: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业革命后产

4、生三大思潮: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三大潮流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4)消极影响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造成阶级矛盾尖锐。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生产不足被生产的相对过剩取代,工业革命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成为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破坏力越来越大,成为新的经济问题。工业革命制造的强大生产力也造就了强大的军工企业,再加上世界市场的形成,战争的破坏力更加巨大,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

5、,使人类更加珍爱和平。4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民主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进行法制化建设,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旧法令,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对外推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利用大工厂制对工人进行严格管理和残酷剥削。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2)影响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5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1)形成条件物质条件: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技术条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重要保障:资本

6、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2)形成标志: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以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3)成熟标志: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特别提示殖民扩张、国际贸易的发展、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人口的迁移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撞击等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二、走向整体的世界1第二次工业革命(1)前提和条件政治前提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政治局面相对稳定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理论基础自然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市场条件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本条件大量

7、资本的积累(2)概况中心发源地:美国和德国。电的广泛使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化学工业发展,令人瞩目。科学技术推动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3)影响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工业部门:诞生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生产结构: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生产组织: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垄断组织。世界体系: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

8、系最终建立。归纳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2世界连接为一体(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2)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3)表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框架:资本主义市场。手段: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内容: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4)影响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促进了各地区之间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全球性文化交流扩大,19世纪末的国际关系日趋复杂。归纳总结世界市场的形成考点一改变世界的

9、力量两次工业革命1手工作坊是封建社会城市中的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手工作坊主拥有私有的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要的生活来源,一般不雇佣工人,只有做辅助性工作的帮工和学徒。帮工、学徒没有工资,仅有维持生计的微薄报酬,因此,作坊主与帮工、学徒之间不存在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2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它是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相比,不仅表现在生产规模、技术分工上的进步,关键是手工工场已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

10、织形式,这是与手工作坊的本质区别。3工厂在世界近代史中泛指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即使用机械化劳动代替手工劳动的资本主义工业。工厂和手工工场相比,虽然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但它采用了机械化大生产,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针对练1(2018郑州二模)英国某学者指出:“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一套由若干相依成分所组成的、带有一个总动力的设备,只能安设在一个地方,而它的运转是由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的。这个地方就是工厂,工厂是不允许有别的定义的。”这种制度的确立()A使劳动力开始集中生产B开创了精细生产分工的模式C推动了机器生产的普及D开启了流水线标准化的生产

11、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在工厂里,“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着总动力设备,这说明工厂制度的确立推动了机器生产的普及,故选C项。早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劳动力已经开始集中生产,且分工精细,故A、B两项错误;流水线标准化生产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工厂制度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故D项错误。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技术来源: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开始部门:首先发生在轻纺部门。范围:首先发生在英国,后缓慢扩展到其他国家。(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

12、。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在一些国家形成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例如:德国和日本。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飞机制造业、电讯业等。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唯物史观辩证看待工业革命的双重影响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工业革命在推动全球化进程,带动政治上法制化和民主化,经济上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和社会生活文明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

13、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考点二工业文明拓展的桥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表现(1)市场的空间范围日益扩大。市场范围经历了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区域贸易到世界贸易的发展过程。(2)市场的联系方式更加快捷。交通运输方式经历了马、帆船运载到汽船、火车、汽车、飞机运载的过程,商品信息传递经历了人员传递到通过电报、电话以及网络传递的方式,商品运输的速度和运载量迅速扩大。(3)市场的商品种类迅速增加。经历了由农牧业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换,到工业产品与原料的交换,再到资金、劳动力与商业服务的交换的过程。(4)市场组织、维护机制不断完善。通过建立银行、交易所,成

14、立政府特许公司、垄断公司等工业公司和商业公司,保障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顺畅。(5)贸易中心的不断变化。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没有世界性的贸易中心;14001700年,西、葡、荷兰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后来美国取而代之。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2)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

15、和落后。(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针对练2(2018江西百校联考)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表中信息表明()16991701年17721774年18041806年18341836年18541856年欧洲83.645.037.336.328.9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13.346.946.434.728.1非洲、近东、亚洲、澳洲和拉美3.18.116.329.043.0A.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B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大大提高C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D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