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中考地理 关注温室效应复习教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98386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辽阳市中考地理 关注温室效应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辽宁省辽阳市中考地理 关注温室效应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辽阳市中考地理 关注温室效应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辽阳市中考地理 关注温室效应复习教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关注温室效应一、教学设计思路 “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以贴近生活实际的污染大气环境实例为素材,以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知地明理说理析事”的序列设计问题,提高学生获取、加工、应用信息的水平,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及团体合作意识,增强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温室气体的种类,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过程与方法:联系实际,调查当地大气污染状况,提出防治措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环保的意义,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念、全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温室效应的危害

2、,如何有效地控制温室效应的产生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 自主阅读、分组讨论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 1982年冬天,美国纽约出现22度高温,创百年记录;1987年夏天,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46度高温天气;1988年7月中国武汉高温天气持续25天之久。 【提问】这个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全球气候变暖。 【过渡】全球气候变暖是由温室效应引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重点来研究温室效应的危害,如何有效地控制温室效应的产生。 1、温室效应的原理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

3、辐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促使地球气温升高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许多其它痕量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其中有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还强。 2、那么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哪些呢?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气等。(二氧化碳的含量最多) 3、为什么二氧化碳的含量在不断的增加呢? 学生分组讨论: 自然原因人为原因:(1)、燃烧大量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2)、乱砍滥伐导致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特别是对热带雨林的破坏。 【过渡】由此可见,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导致了大气的保

4、温效应,大气的保温的效应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暖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利弊参杂,但总的来说是弊大于利。 4、温室效应的危害 【学生讨论,归纳小结】: 它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 (1)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2)海平面上升; (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介绍】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思考讨论】全球变暖弊大于利,为缓解目前状况,你有哪些锦囊妙计

5、呢?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收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总结】通过共同交流,同学们都献计献策,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争做“绿色家园”的环保卫士,精神可佳可贺,但愿能积极投入于行动。6月5日已成为“世界环境保护日”,这足以说明国际社会已达成共识,联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防治措施:1.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 2.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温室效应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内容较简单,所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去发现教学内容,明确目标任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问题情景,再通过讨论、自主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环保的意义,自觉树立环保的意识。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