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教育演示文稿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698217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导式教育演示文稿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引导式教育演示文稿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引导式教育演示文稿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引导式教育演示文稿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引导式教育演示文稿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引导式教育演示文稿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导式教育演示文稿剖析(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导式教育,简介,引导式教育起源于40年代,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由peto教授首创。并在布达佩斯的运动残疾学院得到实践。同时还成立了国立运动损伤和引导员培训学院和脑瘫学院。,香港已有20多年的发展史。40多所各类残疾康复机构都在遵循引导式教育的理念和原则。差不多所有的身体残疾和有严重智障的儿童的特殊机构都已采用了引导式教育。,国内从2007年起,通过李嘉诚基金会长江新里程计划,残联携手全国30个康复机构开始学习引导式教育。在香港的指导下举办了4期引导式教育培训班。目前开展的比较好的如:东莞、浙江、广东、济南等地。,基于大脑受损儿童仍有相当大的潜力的观点,peto以大脑可塑性原理作为理论基础,他创

2、建性地设计了能够发展孩子人格的方法和促进他们获得适应环境能力的方法引导式教育。他不要求治愈,但他以即使是严重残疾的儿童,给他们设计正确的目标,在适当的环境下,促进他们去参与和学习,使他们也能控制好他们的活动。,引导式教育与传统康复之区别 传统的康复治疗:各科分别实施康复措施,周期长、花费大、效果缓慢。康复治疗与儿童日常生活、心理、情感发展需求相脱离。对患儿来说是被动的,依赖的,是接受。治疗是分割式的。目的是单一的。,引导式教育:把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结合,在运动技能的获得和行为调整方面有效地运用了康复与教育相结合的原理。,引导式教育:致力于个人身体与心智的融合,着眼于人与周围环境的联系,通过

3、人和物的互动交流,诱发孩子内在的学习欲望,培养主动学习的态度。独立自主的个性和面对人生逆境时的自信心。懂得:任何进步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是付出。治疗过程不脱离群体,不脱离日常生活,强调以人为本的整合学习。,实施原则: 以全人发展为宗旨、以建立正常生活为基础、以主动参与为策略、以培养积极的性格为目的。,基本元素: 专业团队(引导员) 小组学习 整日流程 习作程序 节律性意向 整合的课程 规划的环境 家长的参与 诱发技巧,团队: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特教老师或幼教老师、护理员、家长等。,引导员:首先是教育者。为了保证系统的连贯性,他们需要轮班制工作。成为引导式教育的中心人物。,职责: 评估和观察儿

4、童 设立目标 组织小组活动 制定整日流程、习作程序 实施习作程序,引导儿童完成全天的活动,引导员应该懂得寓教于乐,通过玩耍、游戏、歌曲和童谣进行学习。最好的学习效果发生在孩子们主动参与和尽情玩耍的过程中。,小组:为孩子提供互相观察、交流、模仿的机会,提供学习社交技巧的自然环境。能够调动孩子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集体的归属感和安全感,逐步学会等待、轮作、互助和合作。减少对成人的依赖。逐步学会承担责任。灌输了竞争意识。小组学习是引导式教育实施的基本要素。,整日流程: 一日活动顺序(作息时间)。包括课堂习作和起床、穿衣、入厕等,每一刻都是学习的机会。将学习到的动作范化到日常生活中。,peto教

5、授最喜欢的一句话:对于学习而言,每日每时每分每秒都是学习的时刻。,习作程序 是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按照儿童的能力,把要学习的动作分解成细小的步骤,串联起来成为一个连贯的,循序渐进的具体的活动。但它不是简单的运动练习,而是要把引导式教育的其他元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有意义 的课堂活动。,节律性意向 定义:是引导式教育独有的教学策略及诱发技巧,孩子通过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诱发和调节自己的动作和活动。每句话以“我”开头,强调自我负责的态度。,根据俄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语言可以调节肌能(运动)行为的理论,peto博士创造了“节律性意向”。,意向:通过节律性的语言来表达一项活动目标。先在脑子里准备进

6、行一个活动,语言和动作连接在一起促进运动的学习,最终达到目的。 以引导员带领孩子边做边说,把言语内容,节奏和具体活动联系在一起,加深孩子动作记忆和理解。使动作顺利完成。同时还能帮助发展语言。,节律:是配合习作活动,编排有节奏感并重复的口令或儿歌。把节奏转化为动作,有节律地数数,动词的重复或有节律的唱儿歌,为孩子提供节奏感,这种感觉对提高他们的运动协调能力至关重要。,有节律的数数如: “我握着我的手,1.2.3.4.5” 重复动作如: “我抓住木棒,抓.抓.抓。”,节律意向的作用: 强调“我”,孩子对自己负责并主动参与 强调目标而不是症状 帮助他们表达意向,形成内部语言 帮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活

7、动上,产生运动记忆 帮助他们逐渐学会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活动而不是依赖他人,整合的课程 是贯通各领域的学习,融合教育、治疗和日常生活的康复课程。将儿童6个方面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有意义的学习,获得完整的经验。,规划的环境 以孩子学习需要为中心,配合日常流程和课堂学习。留有足够的空间。教室、厕所、餐厅的距离要适合他们的能力等。,家长参与 家长参与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角色,使他们了解孩子的需要和发展的潜力,了解引导式教育的模式和方法。了解孩子的康复是长期的,每时每刻的。,实践,康复计划流程 康复评定 制定目标与分组 制定学习时间表 整合的学习计划(常规时段、课堂时 段) 实施计划 检查讨论,评

8、估 1初次综合评估:(45) 目的:了解脑瘫儿童的体能、精细活动、沟通、认知、社交及自理的粗略表现,以提供筛选和分组的数据。,2 进阶评估(实用技能评估):(55) 目的:了解儿童在不同范围的发展及能力. 作为制定整合学习计划的参考指标。 定期记录及提供个别儿童在各方面发展的数据。 要求:至少每学年2次 开始治疗1个月内完成评估,3 GMFCS(82) MACS 目的:为评估分析及目标制定用。,目标制定 制定目标在引导式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评估的分析和总结,又是对康复的指导。可分为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其中个人目标又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是康复的大方向,可以6个月为一个

9、周期。,常用的词汇: 建立:处于早期学习阶段,需要较多的帮助。 巩固:仍有明显限制,需要重复此阶段的学习。 增强:做下一阶段功能的准备。 扩展:接近下一阶段的功能学习。,短期目标:必须可度量。可按协助的程度 (大量、少量),协助的方法(口头、环境、触体提示、触体协助、用具协助),维持或完成活动的时间,完成活动的距离或次数。当然包括质量。,短期目标常用词汇: 偶尔做到:达成活动的次数少于30% 有时做到:达成活动的次数在30-70%之间 经常做到:达成活动的次数大于70%,个人目标(87) 小组目标(99),分组:按心智、年龄和体能进行整体考虑。 心智:分0-6个月、7-12个月、1-2岁、3-

10、5岁、6-8岁组。 年龄:分0-2岁母婴组、3-5岁幼儿组、和6-8岁学前组。 体能:以(GMFCS)分,1、2级为轻度,3-4级为重度,5级为严重。(82-86),1学前组:增强解难能力和独立性。 2幼儿组:建立幼儿遵守常规与适应小组学习的能力。 3母婴组:提升家长与孩子互动的能力。 4严重弱能组:诱导孩子对外界环境、事物及人的注意力和兴趣。 每组5-8人。,制定学习时间表 学习内容:大肌能、精细活动、生活自理、认知、沟通、社交。课堂种类:地席课、坐立课、位置转移、条台、体能、手部、口肌、感知、综合感官、沟通、玩耍技巧等。 作息时间表(伴23) 课堂学习与常规学习的分配(34),编写习作,目

11、的:编写程序是引导式教育的独特的体能教育方法。目的是使脑瘫儿童出现并且掌握功能生效的动作模式,学习主动解决功能障碍问题的方法。不是简单的把动作分解成细小的步骤,而是要结合引导式教育的其他元素,因此习作程序是以教育策略实行康复训练的,也是康教结合的。,原则: 习作程序以小组形式进行,也要照顾个别差异。 编写程序前要了解小组的发展阶段。 初期的模糊阶段:节奏要慢,活动内容不要太多、太复杂。 中期的成长阶段: 后期的成熟阶段:多具挑战性。 按儿童的能力和活动的难度制定每周习作的数量和类别。 必须包括“预备阶段核心阶段”“结束阶段”三个环节。,元素:(127) 各类习作的重点(129) 习作程序范例(

12、111、127、129、133、145、150、157),基本动作模式 组成一般功能活动所需要的基本动作,它能提供正确而协调的方法去进行功能活动,1朝向中线: 建立双手并用的能力 建立手眼协调的能力 建立对称的活动能力 专注自己的能力 学习社交技巧,2抓握及放手 操作日常对象 协助固定身体 辅助转移位置,3伸直手肘 能伸手接触不同角度、不同位置的对象 支撑身体做活动 建立支撑反应,4髋关节活动 屈曲可坐、蹲,伸可站立,交替可行走、上下楼梯,5固定 维持姿势 固定身体的一个部分,活动其他部分,6重心转移 7躯干转动,基本动作模式与正确的姿势 卧姿 头及躯干在中线位 伸直双下肢 伸直双手在身体两侧,握住条台,坐姿 头及躯干在中线 肘伸直,握条台(凳边) 髋、膝关节屈曲,臀向后 双脚分开,脚踏实地 腰伸直,站姿 头及躯干在中线 肘伸直,双手握梯背架 双脚分开平放 髋膝伸直 腰伸直,节律性意向 儿童通过运用自己的语言,诱发及调节自己的动作和活动。 编写原则(166-167),应用: 引导员说出意向。 大家跟随说出意向。 一起说出节律,同时配合动作。 说出节律性意向时要根据动作所需的节奏感整合声音的强弱、高低、速度。 在动作步骤已经内化时,可不说意向。 节律意向多运用于体能及手部习作中。在常规时间也要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