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2016_2017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97395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2016_2017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2016_2017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2016_2017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2016_2017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2016_2017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2016_2017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2016_2017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一二总分得分1、 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 小明在夏天出了很多汗水,出汗属于: ( )A 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B 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C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 生物能进行呼吸2.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 ( )A表皮 B叶肉 C叶脉 D气孔3、在有污染的燃煤发电厂周围,最易死亡的植物是:A、香樟树 B、葫芦藓 C、铁线蕨 D、凤仙花4.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 B.大

2、树底下好乘凉C.鸟类迁徙 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5.绿色开花植物跟人体结构层次相比较,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6. “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7. 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草鼠蛇鹰 B.鹰蛇鼠草 C.草鼠蛇鹰 D.鹰蛇鼠草 8.如果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的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怎样移动载玻片,才可以使像位于视野的中央?:( ) A.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 B.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 C.向左下方移动载玻片 D.向右上方移动载玻片9.丝瓜的花有些

3、不结果是因为缺少花的哪个结构:( ) A.雄蕊 B.雌蕊 C.萼片 D.花瓣 10.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过程中,你认为下列哪一个条件需要修改:( )条件土壤光照鼠妇只数温度甲湿土玻璃板1028乙湿土玻璃板1028 A. 土壤 B.光照 C. 鼠妇只数 D. 温度1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 )取镜 对光 装目镜 降镜筒 观察 A. B. C. D. 12.已知4台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倍数如下,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时,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少的组合是:( ) A.10、4 B.10、10 C.16、10 D.16、40 13.下列哪项不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 )A充足的阳光 B充足

4、的氧气 C适宜的湿度 D一定的水分14.长期阴雨天造成了小麦地中出现了水涝现象,植物出现了萎焉现象,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A、小麦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小麦根部吸收的水分太多C、小麦的蒸腾作用过于旺盛 D、小麦生活的土壤中氧气不足15.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农田B、一块草地C、生物圈D、一条河中的所有的鱼16.血液属于什么水平的结构:( )A、细胞 B、系统 C、组织 D、 器官17.下列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病毒B酵母菌C细菌D草履虫18.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生物圈 B.森林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19.种庄稼要施肥,养花种草也要

5、施肥。“肥”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 )A水 B无机盐 C有机物 D维生素20.细胞分裂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二个细胞。关于细胞分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裂后新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B.分裂后2个新细胞染色体数目和形态不相同C.分裂后2个新细胞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相同D.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一致。2. 非选择题(共6题,总60分)21.(12分)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表示某条食物链中四类生物按顺序以甲、乙、丙、丁为代号建立的能量金字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 开始的.(1分)(2)图一只表示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除此之外,生

6、态系统完整的生物部分还应包括 。该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3分)(3)图一的土壤中含有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2分)(4)若图二表示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的四类生物按顺序建立的能量金字塔,则甲对应的生物是 (2分)(5)森林生态系统与图一所处的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 (1分)(6)图一中兔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动物体.(3分)22. (8分)如图分别为显微镜结构和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和 (2分)(2)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若要使视野中的物

7、像更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 .若视野中光线太强,物像边界不明,此时应调节 器改用较小光圈,以减弱视野中的光线.(3分) (3)图中A细胞的结构比B细胞多了 和液泡,因此表示洋葱表皮细胞的是 图.(2分) (4)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先进行复制,这一过程发生在 细胞核内.(1分)23.(9分)图甲A、B、C分别表示某植物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甲为该植物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植物在黑暗环境中吸收的气体主要是,该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生理活动是。(填字母)(2分)(2)图乙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曲线是 ,它与图甲中的(填字母)生理活动相对应,进行

8、此生理活动的场所是 。(3分)(3)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和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目的是为了抑制图甲中生理活动。(填字母)(2分)(4)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为了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通常采用方法(答一种即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的 平衡有重要的作用。(2分)24. (12分)以下是绿色植物植株、花、果实、种子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连续干旱使我省农作物受灾严重,农作物根吸收的水分是通过根茎叶中的管道- 运输到植株各处的.(2分)(2)图甲中的(1)是由图丁中的 发育而来的,而图丙中的(1)是由图乙 发育而来.(4分)(3)大豆油是烹调时常用的食用油,它主要来自于图丁中的

9、 (选填图丁中的标号)(2分)(4) 图乙中要想结出果实必须经过 和 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4分)25. (7分)图一所示的是根尖的结构,图二和图三所示的分别是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而成的枝条,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幼根的生长是通过图一中 区细胞量的增多区细胞体积的增大实现的。而植物枝条的形成则依赖于叶芽 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其中图三中枝条的叶和茎分别是由图二中的 和发育而来的。(5分)(2)植物的生长需要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等营养物质。水和无机盐主要通过图一区的细胞来吸收,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则经茎中的 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2分 ) 26. .某校探究性学习小组同学

10、为了探究植物的生命活动,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装置中玻璃板与钟罩之间用凡士林密封,每个钟罩内放一只盛有某种液体的小烧杯,甲、乙、丙三个装置内放有生长状况相同的同一植物,实验在夏天某一晴朗的上午进行。请你与该小组同学一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实验前,将甲、乙、丙装置中完全相同的三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将。(2分)(2)上述实验装置中,若要探究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2分)(3)针对甲、乙两装置,要取得科学的实验结论,除了 这唯一变量不同外,其余实验条件均相同。(2分)(4)中午,阳阳同学观察图甲和图乙时发现,在钟罩壁上有许多水珠,

11、芳芳同学说这些水珠是植物通过 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的。(2分)(5)将甲、乙、丙三个装置同时放在光下,几小时后,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用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2分)(6)分别取在光下放置几个小时的甲、乙、丙装置中相同大小的一片叶子,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 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叶片变蓝的是装置中的叶片。(2分)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号_答 题 不 能 超 过 密 封 线 答题卡(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一二总分得分12345678910BDBBDDABBB11121314151617181920CDADDCAABC1. 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2. 非选择题(6题,共60分)21. (12分)(1) 植物 (生产者) (2) 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5 (3) 鹰 (4) 鹰 (5) 强 (6)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动物体22. (8分)(1) 清水 生理盐水 (2) 细准焦螺旋 遮光 (3) 细胞壁 A (4) 23.(9分)(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