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35组合逻辑控制器设计)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07696448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26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组成原理(35组合逻辑控制器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35组合逻辑控制器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35组合逻辑控制器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35组合逻辑控制器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35组合逻辑控制器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组成原理(35组合逻辑控制器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组成原理(35组合逻辑控制器设计)(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姚爱红 本节采用组合逻辑控制方式进一步设计模型机 的控制器逻辑,包括安排时序、拟定指令流程 与微命令序列、形成控制逻辑等。 3.5 组合逻辑控制方式 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姚爱红 2 组合逻辑控制器的时序划分一般组合逻辑控制器的时序划分一般 3.5.1时序控制方式 即时序信号与操作的关系 采用三级时序系统:采用三级时序系统: 指令周期 工作周期1 工作周期2 工作周期n 指令周期 工作周期1 工作周期2 工作周期n 时钟周期1 时钟周期2 时钟周期m 时钟周期1 时钟周期2 时钟周期m . 工作脉冲1 工作脉冲2 工作脉冲k 工作脉冲1 工作脉冲

2、2 工作脉冲k . (节拍1) (节拍2) (节拍m) (节拍1) (节拍2) (节拍m) 时序关系举例: 晶振输出 工作周期1 工作周期2 工作周期3 时钟T1 工作脉冲P 时钟T2 指令周期 控制不同阶段操作时间 控制分步操作时间 对微操作定时 取指 执行 取数 取出指令 修改PC 打入IR打入PC 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姚爱红 4 模型机时序系统设计 (1)工作周期 取指周期FT 用于指令正常执行 设置6个触发器分别 作为各周期状态标志 源周期ST 目的周期DT 执行周期ET 中断周期IT DMA周期DMAT 用于I/O传送控制 1 工作周期开始 0 工作周期结束 在整个指令

3、周期中, 任何时候必须、且只 能有一个工作周期状 态标志为“1”。 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姚爱红 5 1)取指周期FT 从M取出指令并译码; 公操作 修改PC。 3)目的周期DT 取指结束时,按操作码和寻址方式(R/非R寻址) 转相应工作周期。 按寻址方式(非R寻址)形成源地址,从M取出源操 作数,暂存于C。 2)源周期ST 按寻址方式(非R寻址)形成目的地址,或从M取出 目的操作数,暂存于D。 (1)工作周期(续) 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姚爱红 6 5)中断周期IT 关中断、保存断点和PSW、转服务程序入口。 由硬件完成 IT指CPU响应中断请求后,到执行中断服务程序

4、前。 6)DMA周期DMAT DMAT指CPU响应DMA请求后,到传送完一次数据。 DMA控制器接管总线权,控制直传。 由硬件完成 4)执行周期ET 按操作码完成相应操作(传送、运算、取转移地址送入PC、 返回地址压栈保存);后续指令地址送入MAR。 (1)工作周期(续) 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姚爱红 7 1)时钟周期时间: 一次从M读出,并经数据通路传送的操作;或 一次数据通路传送操作;或 一次向M写入的操作 (2)时钟周期(节拍)T 1微秒 完成一步操作: 模型机以访存时间作为一步操作时间。一个总线 周期等于一个时钟周期,可根据需要扩展。 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姚爱

5、红 8 2)时钟周期数: 每个工作周期第一拍T=0, 每开始一个新节拍T计数, 工作周期结束时T清0。 一个工作周期中的时钟数可变。 用计数器T控制节拍数 将计数值译码,可产生节拍电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姚爱红 9 每个时钟结束时设置一个脉冲。 (3)工作脉冲P 1S T P 打入寄存器进行时序转换 (周期状态设置/清除 时钟T计数/清除) (4)控制流程(工作周期转换) FTFT 双双单转单转 SRSR STST DRDR DTDT ETET DMATDMAT DMA请求?DMA请求? 中断请求?中断请求? ITIT SR DR Y N SR DR Y N Y N Y N

6、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姚爱红 11 3.5.2指令流程图与操作时间表3.5.2指令流程图与操作时间表 拟定指令流程: 确定各工作周期中每拍完成的具体 操作(寄存器传送级)。 列操作时间表: 列出每一步操作所需的微命令及产 生条件。 拟定指令流程: 确定各工作周期中每拍完成的具体 操作(寄存器传送级)。 列操作时间表: 列出每一步操作所需的微命令及产 生条件。 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姚爱红 12 (1)取指周期(1)取指周期FT 初始化时置入FT, FT 初始化时置入FT, 1)进入1)进入FTFT的方式的方式 FTFT SR DC QQ SR DC QQ 总清总清 1

7、1 程序正常运行时同步打入FT。程序正常运行时同步打入FT。 1 FT1 FTCPFTCPFT 初始化置入 复位初始化 运算过程中 同步打入 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姚爱红 13 FTFT 双双单转单转 SRSR STST DRDR DTDT ETET DMATDMAT DMA请求?DMA请求? 中断请求?中断请求? ITIT SR DR Y N SR DR Y N Y N Y N ()()ITDMATDMATITITDMATETFT+=11111 (1)取指周期(1)取指周期FTFT 2)流程图 1 ST1 ST FT0: PC+1 PC FT0: PC+1 PC M IRM IR

8、 3)操作时间表 FT0:电位型微命令脉冲型微命令 M IRM IREMAR, R, SIR PC+1 PC EMAR, R, SIR PC+1 PCPC A,PC A,A+1,DMCPPC 1 DT A+1,DMCPPC 1 DT 1 ET1 ET 或 或 CPFT( P)或 或 CPFT( P) CPST( P)CPST( P) CPDT( P)CPDT( P) CPET( P)CPET( P) CPT ( P)CPT ( P) 工作周期中,每拍结束时发CPT;工作周期结束时, 5个时序打入命令都发。 转 换 4)时序关系4)时序关系 FT0: EMAR PC A FT0: EMAR PC

9、 A S3 DM S3 DM S2S2 S1S1 S0S0 M M C0C0 1 ST1 ST CPPC CPFT( P) CPPC CPFT( P) CPST( P)CPST( P) CPDT( P)CPDT( P) CPET( P)CPET( P) T+1T+1 FT0: 1 FT FT0: 1 FT CPT ( P)CPT ( P) (2)传送指令2)传送指令 FT0:M IR,FT0:M IR, 1)流程图 例1:MOV R0,R1; 1)流程图 例1:MOV R0,R1; 源数源数 ET0:R1 R0ET0:R1 R0 PC MARPC MARET1:ET1: 例2:MOV(R0),

10、(R1);例2:MOV(R0),(R1); FT0:M IR,FT0:M IR,PC+1 PCPC+1 PC ST0:R1 MARST0:R1 MAR ST1:M MDR CST1:M MDR C DT0:R0 MARDT0:R0 MAR 目的地址目的地址 ET0:C MDRET0:C MDR ET1:MDR MET1:MDR M ET2:PC MARET2:PC MAR PC+1 PCPC+1 PC 形地形地 取源操作数, 暂存于C, 需5步。 取源操作数, 暂存于C, 需5步。 PC+1 PCPC+1 PC ST0:PC MARST0:PC MAR DT1: M MDR C DT1: M

11、MDR C DT0: C MDR DT0: C MDR 源数源数 ET0: C+R1 MAR ET0: C+R1 MAR ET1:MDR MET1:MDR M ET2:PC MARET2:PC MAR PC+1 PCPC+1 PC 例3:MOV X(R0),X(R1);FT0: M IR例3:MOV X(R0),X(R1);FT0: M IR M MDR CM MDR C ST1: ST2: ST3: ST4: PC MAR ST1: ST2: ST3: ST4: PC MAR M MDR DM MDR D 形地形地 PC+1 PCPC+1 PCDT2: DT3:D+R0 MAR DT2: D

12、T3:D+R0 MAR 目的地址目的地址 取目的地址, 暂存于MAR, 需4步。 取目的地址, 暂存于MAR, 需4步。 源数送存储器, 需3步。 源数送存储器, 需3步。 FT0:M IRFT0:M IR 2)操作时间表 例:MOV (R1),(SP)+; 2)操作时间表 例:MOV (R1),(SP)+; SP MARSP MAR M MDR CM MDR C PC+1 PCPC+1 PCCPPCCPPC ST0: SP+1 SP ST0: SP+1 SP EMAR R SMBREMAR R SMBR MDR BMDR B 输出B DM CPC SP A 输出B DM CPC SP AA+

13、1 DM CPSPA+1 DM CPSP EMAREMAR PC APC A A+1A+1 RSIRRSIR DMDM1 ST1 ST CPFT(P)CPFT(P)CPET(P)CPET(P) CPT(P)CPT(P) DM CPMAR输出ASP ADM CPMAR输出ASP AT+1 CPT(P) T+1 CPT(P) T+1 CPT(P)T+1 CPT(P) ST1: ST2:1 DT ST1: ST2:1 DT CPFT(P)CPFT(P)CPET(P)CPET(P) CPT(P)CPT(P) ET1: MDR MET1: MDR M PC MARPC MARET2: EMARWT+1

14、CPT(P) ET2: EMARWT+1 CPT(P) DM CPMAR输出APC ADM CPMAR输出APC A1 FT1 FT CPFT(P)CPFT(P)CPET(P)CPET(P) CPT(P)CPT(P) DT0: R1 MARDT0: R1 MAR DM CPMAR输出AR1 ADM CPMAR输出AR1 A T+1 CPT(P) T+1 CPT(P) 1 ET1 ET CPFT(P)CPFT(P)CPET(P)CPET(P) ET0: C MDRET0: C MDRC BC B 输出B DM CPMDR输出B DM CPMDR CPT(P)CPT(P) 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

15、与技术学院姚爱红 20 MOV指令流程图 (3)双操作数指令(3)双操作数指令 取目的数,暂存于D。取目的数,暂存于D。 例:ADD X(R1),(PC)+ ;例:ADD X(R1),(PC)+ ; FT0:M IR,FT0:M IR,PC+1 PCPC+1 PC 立即数立即数 ST0:PC MARST0:PC MAR ST1:M MDR CST1:M MDR C ST2:PC+1 PCST2:PC+1 PC DT0:PC MARDT0:PC MAR DT1:M MDR DDT1:M MDR D DT2:PC+1 PCDT2:PC+1 PC 形式地址形式地址 DT3:D+R1 MARDT3:D

16、+R1 MAR DT4:M MDR DDT4:M MDR D 目的数目的数 ET0: C+D MDRET0: C+D MDR ET1: MDR MET1: MDR M ET2: PC MARET2: PC MAR 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姚爱红 22 (4)单操作数指令(4)单操作数指令 FT0:M IR,FT0:M IR, 例:COM -(R0);例:COM -(R0); DT0:R0-1 R0DT0:R0-1 R0 、MAR DT1:M MDR D 、MAR DT1:M MDR D ET0: ET1:MDR M ET0: ET1:MDR M ET2:PC MARET2:PC MAR PC+1 PCPC+1 PC D MDRD MDR 0110 0110 000000000000 000000 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