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000字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107693573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0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0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0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000字(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000字作者:张贺本周继续阅读罗素西方哲学史,并对如下的两个问题进行思考。首先,一个判断虽然不见得比另一个判断更真,但是就其能有更好的后果这一意义来说,它却可以比另一个判断更好。这就暗示了实用主义。【1】读到这句话,想到了在普通心理学中学习第六章决策时,讲到行为决策理论时提到了西蒙的满意性原则.所谓满意性是指决策时,个体并不考虑所有可能的选项及其可能的结果,而是仅仅考虑几个选项,一旦感到满意,就会立即停止搜索。【2】就比如我们买电脑,电脑的品牌多种多样,我们会综合自身的用途、预期价位、实用性等来进行选择,在这个范围内挑选自己满意的电脑并作出决策。前两天听老师的录音讲到失位,即

2、你不在你该呆的那个位置上。那怎么就不失位?灵活。其实满意性原则就是一种灵活,不应该在难以抉择的时候,事事都要求做到十全十美,只要找到满意的选项,在一定范围内学会适度的降低目标,也会是最优的结果。第二,亚里士多德按照中庸之道的学说所主张的是,适度的资产才最能够与德行结合在一起:人类并不借助于外在的财货才能获得或者保持德行,反而是外在的财富要借助于德行;幸福无论是存在于快乐,还是存在于德行,还是兼存于这两者,往往总是在那些在自己的心灵上与性格上有着最高度的教养却只有适度的身外财富的人们的身上才能够找得到,而不是在那些具有多的无用的身外财货却缺少高尚品质的人们的身上找到的(1323a与b)【3】抛开

3、亚里士多德不信仰平等的观念不谈,我同意以上的观点。身外财货是需和德行、品质相称的,比如医生要有医德.医生需要有过硬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要有救死扶伤的高尚品质,只有德才兼备换来的自身财货才是最有价值和最有意义的。但是我认为当今社会风气过多的抬高了身外财货的价值,就如土豪原本的含义,即乡下财大气粗、没什么品味的有钱人。所以一些商贩会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唯利是图,却早已对诚信置之不理。还有一些现代的偶像剧,动辄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北京或者上海这样的城市里,租的起一套豪华单身公寓。或者遇到一个霸道总裁,从此咸鱼翻身。针对这些虚构的偶像剧,我们可以一笑而过,但是对于正处于追偶像剧而又没有形成稳固的价值观的青少年而言,他们会对这样的生活抱有幻想,这就是在传播一种错误的社会风气,传达一种不劳而获的成功秘笈.所以外在的财富是要借助于德行的,需要与德行、高尚的品质相称的。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