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同步发展下的村庄产业规划与发展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693477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123 大小:8.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化同步发展下的村庄产业规划与发展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四化同步发展下的村庄产业规划与发展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四化同步发展下的村庄产业规划与发展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四化同步发展下的村庄产业规划与发展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四化同步发展下的村庄产业规划与发展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化同步发展下的村庄产业规划与发展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化同步发展下的村庄产业规划与发展剖析(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化”同步发展下的村庄 产业规划与经济发展,2019/10/20,镇级经济发展研究(1),1,一个村庄要想成功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必然是“四态联动”。,村庄社会经济转型,心态,形态,业态,生态,主要内容,2019/10/20,县域经济发展研究(1),3,一、中国城镇化趋势 二、“四化”同步发展下村庄类型及其产业选择 三、乡村旅游业发展 四、苏南工业强村发展模式 五、 “四化”同步发展下村域经济发展建议,一、中国城镇化趋势,(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有关城镇化内容 (二)中国城镇化现状 (三)中国城镇化趋势,2019/10/20,镇级经济发展研究(1),4,(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摘要),聚

2、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2019/10/20,镇级经济发展研究(1),5,2019/10/20,镇

3、级经济发展研究(1),6,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2019/10/20,镇级经济发展研究(1),7,要按

4、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2019/10/20,镇级经济发展研究(1),8,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

5、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二)中国城镇化现状,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说:21世纪经济增长动力:一是美国高科技,二是中国城市(镇)化。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2010年中国城镇

6、化率为49.68%;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3%, 中国由“乡村中国”发展成为“城镇中国”,2012年中国城镇人口所占比重52.6%。 2012年中国一、二、三次产业之比为10.1:45.3:44.6。经济越发达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越低,二、三产业比重越高。,(二)中国城镇化现状,城镇化三个阶段: 1.城镇化水平70%:平稳 后工业化,(二)中国城镇化现状,城镇化三个阶段: 1.城镇化水平70%:平稳 后工业化,城市化驱动,生存需求驱动,吃穿住行,(二)中国城镇化现状,城镇化类型: 内生型城镇化 外来型城镇化 土地型城镇化(外观型城镇化) 产业型城镇化 人口型城

7、镇化,(二)中国城镇化现状,纯粹外来型城镇化后果:政府和开发商剥夺了农民享有工业化和城镇化“红利”,社会矛盾越来越剧烈。 纯粹土地型城镇化,差的为“鬼城”,好的为“卧城”。 没有实现人口型城镇化的城镇化,不可能持续、和谐。,(三)中国城镇化趋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必然要求外来型城镇化于内生型城镇化结合、土地型城镇化与产业型城镇化、人口型城镇化相结合。 城镇化由“量”的扩大转变为“质”的提高。,二、“四化”同步发展下村庄类型及其产业选择,(一)“四化”同步发展下的村庄类型 (

8、二) “四化”同步发展下不同村庄产业选择,(一)“四化”同步发展下的村庄类型,1.城镇周边村庄 2.靠近城镇村庄 3.远离城镇村庄 4.靠近景区村庄,不同区位村庄,(二)“四化”同步发展下不同村庄产业选择,工业化类型:内生型工业化、外来型工业化 在城镇化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不同区位村庄工业化道路选择: 1.城镇周边村庄:村民为居民,物业经济 2.靠近城镇村庄:内生型工业化/城镇化+外来型工业化/城镇化 商贸物流、工业园区、都市农业 3.远离城镇村庄:内生型工业化/城镇化,以工业为主导,综合发展,“四化”同步发展下村庄产业选择,村庄产业选择,交通区位,可用资源,产业基础,市场需求,(二)

9、“四化”同步发展下不同村庄产业选择,交通区位: 靠近城镇村庄:园区经济(工业集中区、物流园区、商贸服务区) 远离城镇村庄: 工业集中区 内生型工业,(二)“四化”同步发展下不同村庄产业选择,土地资源 农业资源:特色农业、优势农业 人文资源:物质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资源,(二)“四化”同步发展下不同村庄产业选择,产业基础:集中产业,形成产业集群 市场需求,三、乡村旅游业发展,(一)乡村旅游业主要特点 (二)中国发展乡村旅游业资源分析 (三)中国乡村旅游业主要类型 (四)中国乡村旅游业主要问题 (五)中国乡村旅游业发展方向,2019/10/20,23,镇级经济发展研究(3),(一)乡村旅游业主要特

10、点,1.乡村旅游业是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游憩服务业三大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 台湾大学农业经济系江荣吉教授把乡村旅游称为第六产业,原因有二:一是乡村旅游涵盖了农业、工业、服务业,也就是一、二、三产业,123=6;二是效益大增,乡村旅游围绕农业产业化,做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乡村旅游效益是相乘的,即123=6。因这两方面原因,故乡村旅游又可称之谓第六产业。,2019/10/20,24,镇级经济发展研究(3),(一)乡村旅游业主要特点,2.乡村旅游业是体现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农业生态“三位一体”的农业经营方式 乡村旅游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城市游客需求为导向,以观光和体验为主要内容,

11、集农业生产、农业生活、农业生态于一体的特殊旅游形式。 成功的乡村旅游企业大多是借“势”而为,顺“势”而动,以多种农业资源、旅游资源有效组合,达到项目整体最优、效益最佳。,2019/10/20,25,镇级经济发展研究(3),(一)乡村旅游业主要特点,3.乡村旅游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乡村旅游所提供的休闲产品、休闲活动和休闲服务,具有服务业商品的特性,即生产与消费同一性、不可储存性,因此,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是企业生存的基础。,2019/10/20,26,镇级经济发展研究(3),(一)乡村旅游业主要特点,4.乡村旅游业具有明显季节性 乡村旅游业以农业、自然景观为基础,必然受气候影响,具有强烈季节性,一

12、年有旺、淡季之分。如何克服淡季太淡、旺季太旺?这是任何一家从事乡村旅游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2019/10/20,27,镇级经济发展研究(3),(一)乡村旅游业主要特点,5.乡村旅游本质上属于都市农业范畴 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是城市,要优先为城市游客提供休闲服务。乡村旅游优先为城市游客提供需求服务,是因为这种产业本身就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质上属于都市农业范畴,只有以城市游客的服务需求为导向,才能获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9/10/20,28,镇级经济发展研究(3),(一)乡村旅游业主要特点,6.生态和谐为乡村旅游主要特色 乡村旅游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性,可以为游客提供亲近

13、自然、回归自然的机会。因此,凡是乡村旅游做得好的经营者,都把生态效益放在与经济效益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乡村旅游业发展方面,作为旅游产品的生产者乡村旅游经营者,可以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优势农业,增加环境承载量,这也是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结合最紧密的地方,虽然生态旅游不等同于乡村旅游,但乡村旅游可以发展成生态旅游。,2019/10/20,29,镇级经济发展研究(3),(二)中国发展乡村旅游业资源分析,中国农村既是奇山秀水、古迹名胜、风情民俗等传统旅游资源的富集地,又是自然生态、田园风光等现代旅游资源的分布地。依托农村地区在旅游资源方面拥有的特殊优势,大力发展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生活

14、为主要吸引物的农业旅游,实现“大旅游”与“大农业”的互相渗透融合,既是加快发展中国旅游业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加快发展中国现代农业的一条路子。为此,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农村旅游也在20世纪80年代起,也经历了萌芽、成长、成熟等阶段。,2019/10/20,30,镇级经济发展研究(3),(二)中国发展乡村旅游业资源分析,乡村旅游是以农村村落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载体,融观赏、体验、学习、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自然环境多样性形成了农业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多样性,民族构成的多样性形成了民族民俗风情的多样性,社会发展的悠久性形成了区域文化多样性和复

15、杂性。 “特色生态资源+特色农业资源+特色民族民俗风情+特色区域文化”已构成中国乡村旅游主要资源基础。,2019/10/20,31,镇级经济发展研究(3),(二)中国发展乡村旅游业资源分析,1.中国发展乡村旅游农业资源分析 中国自然资源多样性和自然环境多样性造就了中国农业资源多样性。除了因各地光照、气温(积温)、降水等因素不同导致的大田作物不同外,中国各地还因土壤、地形、地势不同导致局部农产品不同。在农业资源方面,也完全可以称之谓“一方山水养一方作物”。 中国农产品概况起来可分为粮食、棉麻丝类、油料、糖料(甘蔗和甜菜)、蔬菜、瓜果、茶叶、肉类、禽蛋、水产品、奶类、花卉、苗木、食用菌等十余种,其

16、中,一些特色农产品既可以作为重要的旅游商品,且种养这些特色农产品本身也构成了乡村旅游重要内容。,2019/10/20,32,镇级经济发展研究(3),(二)中国发展乡村旅游业资源分析,构成乡村旅游重要内容的农业旅游,就是建立在特色农业、规模农业、生态农业、优势农业基础上的一种旅游形式,并且乡村旅游业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业完美结合。 农业通过旅游业得到了升华,农产品得到了增值;旅游业通过农业,扩大了经营范围,找到了新的增长点。,2019/10/20,33,镇级经济发展研究(3),(二)中国发展乡村旅游业资源分析,作为“食”要素,乡村旅游中的餐饮,强调的是本土、绿色、环保,一些利用本土自然生态种养而成农产品经开发形成的餐饮品种,不仅为游客提供食欲上的需要,而且也引导了生态、健康饮食潮流; 作为“住”要素,乡村宾馆向旅游者提供的是一种置身于田园氛围中的一种农家居住环境,体验的是一种田园牧歌式生活;,2019/10/20,34,(二)中国发展乡村旅游业资源分析,作为“游”要素,随着中国城市化道路转为城市区域化方向,城市居民离田园风光时空距离越来越远,对生活在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