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玉门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93064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玉门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甘肃省玉门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甘肃省玉门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甘肃省玉门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甘肃省玉门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玉门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玉门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玉门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课外论述文阅读,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关题目。(每题2分,共6分)无主体熟人社会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代表着中国传统精华的乡土中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迁。由于我们尚未有现成的理论和概念可以套用,造成经验描述性、总结性成果大量涌现,理论创新鲜见。仅就农民城乡流动问题而言,即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离土不离乡”、“城乡二元结构”、“新生代农民工”等话语主题。总之,有关中国农村社会问题研究所显现的特点一直是经验研究不少,而理论概括不足,直至我们在2011年第1期读书上读到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一文,才使得我们有机会看到理论

2、苗头的出现。无主体熟人社会的提出可以说使得费老(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的很多观点有了时代的呼应,让我们看到中国乡土社会在现代化中所体现的特点。我们知道,熟人社会是由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所形成的一种很成熟的社会形态,由于现代化和都市化的作用,这个形态正在解体之中,可解体下的乡土社会有何特点呢?无主体熟人社会给了我们一个形态或类型上的说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是在一个有着自身文明、历史、思维和习性的社会中发生的。我个人一直认为传统与现代在中国社会不能做两极式的或二元对立的处理。许多学者将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似乎要现代就不能有传统,有传统就无法现代。但中国社会从来没有呈现过这样的特征,可见解释中国的有效概

3、念也应该是一个有张力的、交融性的概念。无主体熟人社会符合这一原理,因此它比较真实地解释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形态。中国式的概念还有一个特点,即它们往往不是界定性的。如果套用社会学中的符号互动论来讲,就是带有触发性。所谓触发性,就是我们建构一个概念不是为了对这个概念进行定义,然后将定义操作化,最后进行实证研究用,而是提出一个引导性的概念,由此引发学者们对这个概念的深度思考,并随着事物动态过程让其内涵发生一定的变化。许多文化领域的学者都倾向于把儒家思想看作中国文化的代表,它不但长久统治着中国人的灵魂,包括现代的中国人,而且具有普遍性的价值。但如果我们理解了乡土社会的特点,便可以发现儒家思想实际上具有嵌入

4、性的特点,而其嵌入的背景条件就是熟人社会。它的运作方式是伦理规范远大于法律诉讼。费老在乡土中国中将其归纳为“礼制秩序”和“无讼”;梁漱溟将其归纳为“伦理本位”;钱穆将其归纳为“和合”;许烺光将其归纳为“情境中心”。既然熟人社会倾向伦理生活,自然该社会就会把人伦秩序放在首位,人的言行可以通过舆论得到纠正,面子成为人生的追求,关系成为生活的基础。而这些都是儒家思想最为关注的。可是,如果一个社会形态走向了都市生活,变成了彼此陌生的社区,走进了互不相认的市场,那么我们无论如何强调儒家思想之重要,它也只能是有劲无处使。一件件触目惊心的伤害他人事件从个人到团伙、从组织到企业都在不停地提醒我们,这样的伦理在

5、如今的社会萎缩了,沦落了。(选自2011年9月20日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第1自然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改革开放30多年来,乡土中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迁,但是学界对这一变迁的理论研究还不够。B“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离土不离乡”、“新生代农民工”等,都是一些描述性语言,理论性不强。C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一文,在对中国农村社会问题理论研究上可谓是先走了一步。D“无主体熟人社会”这一概念的提出,已经是有关中国农村社会问题研究的理论创新。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熟人社会是由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所形成的一种很成熟的社会形态,因此这种形态即使在现代化和都

6、市化中仍有一定的活力。B熟人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正在解体而无主体熟人社会则从形态或类型上揭示了解体下的乡土社会的特点。C中国式的概念还应具有触发性,即建构一个概念不是对这个概念进行定义,使其具有操作性,为实证研究提供便利。D儒家思想和熟人社会的关系比较微妙,儒家思想嵌入熟人社会,其运作方式就是伦理规范远远大于法律诉讼。3.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乡土中国发生着的社会变迁,我们之所以还多是停留在经验描述性、成果总结性的水平上,是因为尚未有现成的理论和概念可用。B有学者认为传统与现代在中国不能做二元的对立处理,但作者否认了这一观点并认为解释中国的有效概念应是有张力、交融性的概念。

7、C既然熟人社会倾向伦理生活,所以就会把人伦秩序放在首位,人的言行、面子、关系都能发挥其作用,这是儒家思想最为关注的。D如果一个社会走向了都市生活,变成了彼此陌生的社区,走进了互不相认的市场,那么儒家思想想发挥其作用就失去了应有的载体。课外诗词鉴赏,选择题部分(每2分,共4分)甲词: 安公子 柳永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字声声,劝人不如归去。【注】拾翠汀洲:古代妇女喜欢到河滩上拾翠鸟尾羽作装

8、饰品。一说拾翠是采摘香草。画桡:装饰华美的船桨。4.对这首作品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说明下了很长时间的雨,雨点逐渐稀疏,但天已近傍晚。为全词营造了迷蒙冷清的气氛。B“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以“双双”形容鸥鹭,衬托出抒情主人公的寂寞孤独,景中有情。C“停画桡两两舟人语”说明词人远已到达目的地,听到舟上两人的谈话声,却不知到自己该走向何方。D词的结尾,以听到杜宇哀啼结束,更觉深情婉转,凄恻动人。乙词: 水龙吟 苏轼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 因念浮旧侣,惯瑶

9、池、羽觞沈醉。青鸾歌舞,铢衣摇曳,壶中天地。飘堕人间,步虚声断,寒露风细。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5.下面对这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开头五句写景:小沟、长江、柳堤、苇岸、烟村、早市。描绘出一幅开阔辽远,祥和而富有生机的风景画。B在这样一个民风淳朴,景色极佳的小村,词人整天闲居无事,没有凡事纷扰,关心的唯有莼菜与玉藕等美食,表达了词人能过着寻常百姓的生活的快乐之情。C“飘坠人间”三句,作者笔锋一转,由“仙境”陡然坠入“人间”,反照现实,过着“露寒风细”贫困的贬居生活,好不凄凉,可见当时的苏轼面临着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困境。D整首词,词人采用以景托情,正反观照,杂以仙话寄托的手法,由景

10、入情,由实入虚,以虚显情,由虚而实,层次井然,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课外文言文(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甲文: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少与从弟劭俱知名,并有人伦臧否之称,而私情不协。劭为郡功曹,排摈靖不得齿叙,以马磨自给。颍川刘翊为汝南太守,乃举靖计吏,察孝廉,除尚书郎,典选举。灵帝崩,董卓秉政,以汉阳周毖为吏部尚书,与靖共谋议,进退天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乙文: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人也。年十余岁,诣同县乐隐受学。后隐为车骑将军何苗长史,招随卒业。值京都乱,苗、隐见害,招与隐门生史路等共殡敛隐尸,送丧还归。道遇寇钞,路等皆散走。贼欲斫棺取钉,招垂泪请赦。贼义之,乃释而去。由此显名。东诣太

11、祖。太祖将讨袁谭,而柳城乌丸欲出骑助谭。太祖遣诣柳城。到,值峭王严,以五千骑当遣诣谭。又辽东太守公孙康使韩忠赍单于印绶往假峭王。丙文:虞潭,字思奥,会稽余姚人。父忠,仕至宜都太守。潭清贞有检操,州辟从事、主簿,大司马齐王冏请为祭酒,除祁乡令。值张昌作乱,郡县多从之,潭独起兵斩昌别率邓穆等。襄阳太守华恢上潭领建平太守,以疾固辞。遂周旋征讨,以军功赐爵都亭侯。绥抚荒余,咸得其所。寻被元帝檄,使讨江州刺史华轶。潭至庐陵,会轶已平,而湘川贼杜弢犹盛。时甘卓屯宜阳,为杜弢所逼。潭进军救卓,卓上潭领长沙太守,固辞不就。帝为晋王,除屯骑校尉,迁宗正卿,以疾告归。会王含、沈充等攻逼京都,潭遂于本县招合宗人,及

12、郡中大姓,共起义军,众以万数,自假明威将军。丁文: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愿降熹”。更始乃征憙。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6.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B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

13、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C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D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7.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廉,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孝,指孝悌之人;廉,指廉洁之士。B印绶,旧时称印信(以作凭证)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丝带,佩带在身。C祭酒本是在大飨宴时以年老宾客一人举酒祭祀地神的风俗,后用为官名,意为首席、主管。D檄原是指较长的竹木筒,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后成为古代皇帝征召时所用文书的专称。8.

14、下列对四篇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许靖年少成名,却遭排斥。他善于评判人物,受人称赞,但与从弟不和,受到排挤,生活艰辛。B牵招有情有义,打动强盗。他的老师乐隐被害,牵招和乐隐另一门生史路收殓其尸首,归途中遇强盗抢劫,史路等逃跑,牵招含泪请求得以幸免。C虞潭清正有操守,屡次推辞他人的举荐。虞潭平叛有有功,得到华恢、甘卓等人的举荐,他却极力推辞,最后推辞不了才接受屯骑校尉一职。D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为暂时放过仇家。课内文言知识(每空2分,共20分)9.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求人可

15、使报(报复)秦者 B相如虽驽,独(唯独)畏廉将军哉C拜(拜访)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D使人遗(送给)赵王书10.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B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C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秦贪,负其强1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舍相如广成传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乃使其从者衣褐毕礼而归之宁许以负秦曲。”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且庸人尚羞之A/ B/ C/ D/12.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B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C璧有瑕,请指示王 D传以示美人及左右13.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使不辱于诸侯 D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14.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因厚赂(贿赂)单于 B如惠语以让(辞让)单于C既至匈奴,置币(钱币)遗单于 D少以父任,兄弟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