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6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91695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6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6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6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6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6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6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16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溶液变成浅绿色,无气体产生B用玻璃棒沾氢氧化钠溶液涂在pH试纸上,试纸显示红色C浓硝酸银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出现浑浊现象,滴加稀硝酸,浑浊消失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浑浊现象2下列关于常见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H2是目前发现的最清洁的燃料能源B用赤铁矿炼铁时,常用CO作氧化剂CSO2主要危害是形成pH6.5的酸雨D干燥的CO2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4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

2、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C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D若丙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5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是()A打开弹簧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探究白磷燃烧的条件C探究反应物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探究某化肥是不是铵态氮肥6过碳酸钠(Na2CO4)是一种常见的漂白杀菌剂,其水溶液显碱性,能和盐酸反应发生下列反应:2Na2CO4+4HCl4NaCl+2CO2+O2+2H2O工业用的过碳酸钠往往含有少量的碳酸钠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碳酸钠的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所以过碳酸钠是一种碱B过碳酸钠(Na2CO4)漂白杀

3、菌时,发生了化学变化C过碳酸钠(Na2C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D测定与盐酸反应后气体的总体积,可推算出过碳酸钠的纯度7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A电解水得到H2和O2,可知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B生活中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得到纯净水C净水的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蒸馏D水循环中的降水是指降雨或降雪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满分44分)8为适应火车提速,铁路上原有的短轨已全部连接为超长轨,工程技术人员常用铝粉和氧化铁粉在高温条件使之反应,产生成铁和氧化铝,生成红热的铁水来填充缝隙,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测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进行的理由9(6分)某兴趣小组用NaCl溶液、NaOH溶液和稀

4、H2SO4三种试剂,将含有Cu2+、Ba2+、Ag+和NO3的混合溶液中的三种阳离子逐一除去步骤如下(所加试剂均过量):步骤一:混合物中加入试剂A,过滤得到沉淀1和滤液1;步骤:滤液1中加入试剂B,过滤得到沉淀2和滤液2;步骤三:滤液2中加入试剂C,过滤得到沉淀3和滤液3(1)按要求,A试剂应选择的是(2)三种沉淀中,能溶于稀盐酸的是(填物质名称)(3)滤液3中,除NaNO3外还含有的盐是10工业上制纯碱(Na2CO3)的其中一种方法是用NaOH溶液和适量CO2气体反应制取,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当CO2过量时,极易生成NaHCO3,且无明显现象于是某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在实验室尝试

5、:将100克质量分数为40%NaOH等分成两份,分别盛放在烧杯A、B中向A中通入过量CO2气体,直到溶液不再吸收CO2为止将A、B两烧杯中的液体混合后蒸干(1)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NaOH=Na2CO3+H2O,其中的NaHCO3和NaOH能恰好完全反应,请分析恰好能完全反应的理由(3)已知NaHCO3受热分解,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如果在工业上采用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后,再将溶液蒸干、灼烧的方法,该方法与实验小组同学所设计的方法相比,不足是11现有两组实验小组的同学参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

6、积分数”实验(1)甲组同学采用课本实验装置(图2),他们先用图1的组合装置在空气中点燃红磷,然后慢慢地将燃烧匙从上到下插入广口瓶中,目的使上、下层空气中的氧气都能得到充分消耗,直到橡皮塞塞紧瓶口,红磷在瓶中继续燃烧直到熄灭,等广口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但这样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大于请分析原因(2)该装置本身在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也是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请分析其中一种缺陷,说明这种缺陷造成误差的理由(3)乙组同学先查阅资料(如下表),然后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图3所示的改进,右端玻璃管上端开口(其它仪器忽略)颜色、状态熔点/着火点/密度/(g/cm3)红磷暗红色固体5902402.34白

7、磷白色或黄白色固体44.1401.82乙组同学红磷换成了白磷的优点是大家用改进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待玻璃管冷却、管内白色的烟幕消失时,左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了一段距离,此时他们应该怎样操作之后,才能读取左管液面的刻度12现有两只相同规格的试剂瓶均盛有等体积澄清无色液体,一瓶是室温下饱和NaCl溶液,一瓶是蒸馏水,但未贴上标签除实例外,请你再运用两种不同的科学原理,分别设计两个简单实验来辨别这两瓶溶液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方案和明确的辨别依据有下列仪器、物品可供选择:新鲜菜柄、量筒、烧杯若干只、天平、硝酸银溶液、弹簧秤、体积已知的长方体铁块(能够足够浸没)、细线、长方体木块、刻度尺、学生电源、小灯泡、导

8、线若干例:取少量其中一瓶未知无色液体,倒入烧杯中,然后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钠溶液辨别依据:方案1:;辨别依据:方案2:;辨别依据:13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CaCO3、Na2SO4、Cu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实验小组对其组成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通过查阅资料得到:Na2CO3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能产生蓝色沉淀该小组取一定量上述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溶液,得到蓝色澄清溶液,则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填化学式)为进一步确定原固体粉末的组成,该实验小组同学先用托盘天平称取46.2g该粉末,溶于足量的水配成174.6g溶液,再往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产

9、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回答:(1)计算产生最大沉淀试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2)通过计算确定46.2g固体粉末的组成(回答出物质名称和其质量)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溶液变成浅绿色,无气体产生B用玻璃棒沾氢氧化钠溶液涂在pH试纸上,试纸显示红色C浓硝酸银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出现浑浊现象,滴加稀硝酸,浑浊消失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浑浊现象【考点】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

10、与化合物;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溶液变成黄色;但铁锈完全反应后,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会观察到有气体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B、用玻璃棒沾氢氧化钠溶液涂在pH试纸上,试纸显示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C、浓硝酸银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出现浑浊现象,滴加稀硝酸,浑浊消失,故选项说法正确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

11、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会观察到出现浑浊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下列关于常见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H2是目前发现的最清洁的燃料能源B用赤铁矿炼铁时,常用CO作氧化剂CSO2主要危害是形成pH6.5的酸雨D干燥的CO2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考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铁的冶炼;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能源;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A、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B、用赤铁矿炼铁时CO作还原剂;C

12、、pH6.5的是酸雨;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解答】解:A、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故正确;B、用赤铁矿炼铁时,CO中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故错误;C、SO2主要危害是形成pH6.5的酸雨,而不是pH6.5,故错误;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干燥的CO2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正确故选AD【点评】了解常见物质氢气、酸雨、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4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的基

13、本类型是分解反应C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D若丙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也不是催化剂【解答】解: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通过图示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8%=6%,故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6%=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14、,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A、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6%:34%=3:17,故选项说法正确;D、丙是生成物,故D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没有参与反应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5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是()A打开弹簧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探究白磷燃烧的条件C探究反应物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探究某化肥是不是铵态氮肥【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铵态氮肥的检验;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实验设计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B、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探究反应物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应控制变量,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铵态氮肥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图中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应关闭弹簧夹,否则不能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