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6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金题练练看 声光(pdf)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86703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6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金题练练看 声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江省2016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金题练练看 声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江省2016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金题练练看 声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江省2016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金题练练看 声光(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江省2016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金题练练看 声光(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16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金题练练看 声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6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金题练练看 声光(pdf)(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题天天练-声光复习专题金题天天练-声光复习专题 模块一:声音三要素模块一:声音三要素 【例 1】(2015(2015宜昌)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 8 个相同的透明宜昌)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 8 个相同的透明 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 8 个玻璃瓶,会发出 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音调B振幅C音色D响度 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 8 个玻璃瓶,会发出 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音调B振幅C音色D响度 【分析】【分析】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叫响度;声音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振动越 快

2、音调越高 【解答】【解答】解:木棍敲击玻璃瓶时主要是水在振动,水越少,越容易振动,所以水越 少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故选 A 【例 2】(2013(2013怀化)如图所示,甲乙分别为音叉、长笛发声的波形图,下列怀化)如图所示,甲乙分别为音叉、长笛发声的波形图,下列 说法中不正确的是()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音色相同A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音色相同 B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响度相同B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响度相同 C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 D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 C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 D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 【分析】【分析】解答此题从

3、以下知识点入手: (1)频率是 1s 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 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 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发生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答】解:A、由图可知,音叉、长笛的波形不同,所以发生体不同,故音色不同, 故 A 错误 B、音叉、长笛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故 B 正确; C、由图可知,偏离原位置相同,因此响度相同,故 C 正确; D、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 D 正确 故选 A 模

4、块二:噪声及其防治模块二:噪声及其防治 【例 3】(2012(2012朝阳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朝阳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采用在声源处减弱的方法来减弱噪声的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采用在声源处减弱的方法来减弱噪声的 B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会不同 C我们听到的锣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中 D用棉花团堵住耳道,就听不清外界的声音,说明声音不能在棉花中 传播 B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会不同 C我们听到的锣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中 D用棉花团堵住耳道,就听不清外界的声音,说明声音不能在棉花中 传播 【分析】【

5、分析】(1)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 中减弱;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即其和振幅及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即振幅越大,其响 度就越大; (3)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气体、液体和固 体都能传播声音; (4)如雪、棉花等对于蓬松的物体能够吸收声音; 【解答】【解答】解: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即是在声源处减弱,故该选项正确; B、当用不同的力敲鼓时,鼓膜的振动幅度不同,因而其所发出的响度就不相同,故 该选项正确; C、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故我们在生活中听到锣鼓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朵的, 故该选项正确; D、用棉花团堵住耳道,就听不清

6、外界的声音是由于声音经过棉花时损失掉了很多, 并不是棉花不能传播声音,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 ABC ABC 光现象光现象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 【例 4】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塑料棚顶一个很小的“”形孔上,在地面形成的光斑是() A“”形B“”形C 方形D 圆形 【分析】【分析】根据小孔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此题; 小孔成像:物体发出(或反射)的沿直线传播的光通过小孔后,会在孔后面的屏上 形成倒立的实像 【解答】【解答】解: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是物体的像,而不是小孔的像;像的形状与 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塑料棚顶一个“”形的 小孔上,会在地面上形成太阳的像,因为太阳是圆的,因此光

7、斑的形状是圆形,即: “”形,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故答案为:D 【例 5】将点燃的蜡烛置于自制的小孔成像仪前,调节二者的位置,在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 蜡烛清晰倒立的像,若将光屏远离小孔少许,蜡烛的像将() A变大变暗B变大变亮C 变小变暗D 变小变亮 【分析】【分析】(1)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 像,这就是小孔成像; (2)小孔成像时,像的大小和亮暗程度会随物体与小孔之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解答】【解答】解:(1)小孔成像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2)若将蜡烛靠近成像仪少许,蜡烛的像将变大;但是由于蜡烛的靠近,导致穿过 小孔的光线减少,所以像

8、将变暗 反射定律反射定律 【例 6】(2003湖州)一根棒与它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互相垂直,那么棒与镜面之间的夹 角应是() A.90B60C45D30 C【分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是对称的,据此作图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答】解:当铅笔的物和像垂直时,铅笔与镜成 45 度夹角如图: 故选 C 【例 7】(2006绵阳)在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如图所示这 种检查视力的方法,视力表与人眼的距离相当于是() A4.6mB5.0mC2.9mD5.4m 【分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体 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

9、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视力表距平面镜 2.5m,像距平面镜 2.5m;人距平面镜 2.1m,则视力表的像与人眼的距离相当于 2.5m+2.1m=4.6m,故 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 A 【例 8】(2005钦州)如图所示,猴子看见水井中的“月亮” ,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 到关于水中的“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和猴子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C等于井中水的深度 D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分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进行分析 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

10、相等,物像连线和镜面垂直, 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答】解: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静的水面起反射作用,天上的月亮和水 中的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故选 D 平面镜实验平面镜实验 【例 9】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 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 A、B 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 以 A 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 ; 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 A 蜡烛的 同时,也能观察到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11、的问题。 (2)点燃 A 蜡烛,小心地移动 B 蜡烛,寻找像的位置,眼睛应该在蜡烛_(填“A” 或“B” )这一侧观察,直到与 A 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 进一步观察 A、B 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像 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 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 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 一项操作:_ A保持 A、B 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 A 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色散现象色散现象 【例 10】(2014株洲) 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 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

12、不同, 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 棱镜发生色散的是() 【分析】【分析】(1)成像的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成像越清晰 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能看到成像物体的像和镜后和像对比的 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当蜡烛 B 和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 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答】解:(1)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 成像不太清晰;烛焰在黑暗环境中,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 实验过

13、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烛 A 的像,也 能看到代替蜡烛 A 的蜡烛 B,当蜡烛 A 的像和蜡烛 B 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便于比较物像大小 故答案为:较黑暗;蜡烛 B (2)点燃 A 蜡烛,小心地移动 B 蜡烛,直到与 A 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发现:物 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玻璃板垂直;物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相等 【例 11】(2012东莞)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 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 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分析】【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其它色光照在它上面 时全部被吸收;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色 【解答】【解答】解:用红光照射白色瓷盘、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 白色瓷盘,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颜色,故瓷 盘呈现红色 红色的苹果反射红光,故呈现红色; 黄色香蕉,吸收红色的光,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故呈现黑色; 故选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