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影评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107685730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上的星星影评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地球上的星星影评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地球上的星星影评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地球上的星星影评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地球上的星星影评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上的星星影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上的星星影评(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球上的星星影评大家好!本来把这个题目报给 陶老师的时候,是想在公益群分享的,后来咱的课表安排在这儿,我记得咱们家长学校这边分享过这部电影,只是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兴趣再来一起回顾一下这部感人致深的电影?让我决定再次分享这部影片的原因,其实是我再次重新观看的时候,看到了很多以前看不到的细节,所以,也想通过这次分享让大家知道,好的东西不一定只看一次,可以反复地去看、去思考,会得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这部影片我记得是已经看第四次了,前两次是连续看的,因此写了这部电影的观后感。大家在今天我们分享之后,去看一看我曾经写过的观后感,看看是不是有了很多不一样的感受。我想从几个部分来进行咱们

2、今天的分享:第一个分享:别让孩子形成“我不行、我不好”的信念。在这部电影的开始,就是一位老师在公布一次考试的分数,我注意到,每一个孩子的分数好像都在20分左右,而我们的小主人公伊桑却只有2分。大家不妨去做两次设身处地的感受:第一个,去感受一下小伊桑拿到这个分数应该是什么样的表现?而事实上他的表现是什么样的?这是小伊桑真实的感受吗?他的行动说明了什么?按我们正常的想法,当我们取得这样一个低的不能再低的分数时,我们会非常的难过和沮丧,并且会觉得对不起老师和父母,甚至会觉得自己很糟糕。现实中,这样的孩子会有怎样的表现?小伊桑一直是面无表情,甚至有着他这个年龄段孩子没有的一种落莫和木纳。从他的脸上你绝

3、对看不到他内心有一丝因考试失利而出现的内疚和不安。当看到这儿的时候,大家觉得这是小伊桑真实的感受吗?他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表现?大家不妨想一想自己来家长学校之出,当你看到孩子因考不好而无动于衷、不思悔改、不求上进的漠然表现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我记得不止一个家长告诉过我:我的孩子考不好也不知道着急;我的孩子一点也不求上进;我的孩子考的不好却没有努力的行动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因为只有我们弄懂了孩子表现的原因,才能真正去理解孩子,只有理解了孩子,我们内心才不会窝火对不对?当我们理解了孩子,内心平静的时候,自然就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分析问题,就能找到真正帮到孩子的

4、好方法对不对?前两天,有一位家长曾跟我这样交流:我的儿子从高二开始成绩下滑的非常厉害,从前二百名下滑到今天的倒数几十名,真是非常着急。关键是看到他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每天就知道玩,不努力,我说他吧,他就跟我闹,甚至不理我,这可怎么办呢?大家看看这个案例,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你觉得你会出于什么原因表现出不在乎,而只知道玩,不努力的态度?分析其原因一般有这么几点:一是,孩子已经在数次的失败下得出一个自己就是不行的结论,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有点破罐子破摔的心态。二是,孩子在这样的成绩面前有点无能为力,学习上确实遇到了困难。三是,孩子在用这种态度进行自我保护。对于前边的两个原因大家都能理解吧?第三个原因咱重

5、点说一下。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被周围的人认可和接纳。而当这个人感觉到自己不被接纳,并且有可能会伤害到自己的时候,他会出于一种本能地在外边给自己包裹上一层保护色,告诉周围的人,我根本不在乎现在我这个样子,所以,你也不用来训斥我、笑话我,我已经放弃了,所以,你们也放弃吧。回头说咱们的孩子,假如这个孩子真的放弃了自己,那么他可能真的不在乎什么分数、别人的目光、父母的责备。而偏偏是我们的孩子不管现在的状态你是不是接纳,他总是有一种愿望,就是得到父母的认可和接纳,因为这是他自信的重要来源。所以,当他的成绩不好时,当他看到父母因为他的成绩而伤心、生气时,他内心是很在乎的,但他现在又无能为力,你说让孩

6、子怎么办?他只好装出一幅满不在乎的样子,他是想让父母好受点,也想让父母闭嘴,不要来责备我,我根本不在乎。大家从小伊桑听到妈妈问他试卷发下来没有时那种漠然的表情,当听到哥哥说自己每门都是第一时那种羡慕和高兴的眼神中就看得出来,孩子还是很在乎成绩的,更在乎自己在妈妈眼中的形像。当哥哥有意无意地问伊桑把那个拼图快拼完了的时候,小伊桑脸上也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当我们能看到孩子这些不在乎的表现背后的这些原因时,我们是否也能用另一种心态去面对孩子?当我们以理解、接纳、认可的态度去对待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再是看到孩子的不作为,而是会去分析孩子成绩不好到底是出于哪种原因?会想办法去做些什么帮到孩子怎样改变目前的现

7、状,是不是呢?刚才案例中的妈妈,我曾问她:“你觉得你现在带着怨气去跟孩子交流时,能帮到孩子吗?”妈妈很诚实地说:“不能,孩子现在根本不让我说话,一说就得吵起来。”大家来看看这个结果,是不是因为妈妈根本不能静下心来去接纳孩子、理解孩子成绩不好背后的原因?是不是妈妈现在的状态不但没帮到孩子,还成了孩子问题的一部分?本来孩子只是学习成绩的问题,现在变成了两个问题,就是亲子对抗的问题。大家想想,当孩子的精力用在与你对抗上一部分时,是不是更没有心情和精力去搞好他的学习?只要我们对症下药,以一个好的心态和态度去面对孩子的学习,是不是更会帮到我们的孩子提高成绩呢?第二个分享:学会尊重孩子的世界,接纳孩子的世

8、界。现在咱们再回到影片中来。大家看到电影的开始,用了很长的篇幅展示了水中的生物、天上的飞禽、地上的动物们,不管丑的、俊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都好像生活的非常快乐,他们都在以自己最好的状态生长着。这个地方我们能感受到点什么呢?只要尊重每个生物的特点,让它们各自在最适宜的状态下生活,它们就会展现出自己最好、最幸福、最快乐的状态。这个时候,你能说哪种动物更好?哪种鸟最好?哪种水中的生物最好?它们各得其所,展现的就是它们本来的样子,所以觉得它们都很好啊。对于这一点,我们是不是都很容易接纳?是不是我们对动物表现的都很宽容?因为我们很明确地知道,鸟就是鸟、鱼就是鱼,如果我想养好它们,我们只能尊重它们

9、各自的特点和习性,让它们以最大的限度去成长它们自己就好。我不知道大家家中是否养过什么动物,我们有没有因为它们是同一种动物而成长的速度不一样,长的样子不一样,个性不一样而嫌弃过它们或试图想改变它们呢?比如我曾养过两只小狗,两只小狗是同一个狗妈妈生的,但两个小家伙绝对不一样,一个纯白色的非常干净,一个是黑白相间的毛,相当漂亮。一个爱动,总是把我们的东西到处叼,一个爱静,我们看电视的时候总喜欢温顺地靠着我们腿边睡觉。当时,我们并没有因为它们的不一样而嫌弃哪个,甚至从没去认真地比较它们,只是觉得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可爱之处。可是,反过头来,再看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做到这样的包容了吗?我们有没有常常

10、自觉不自觉地拿我们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做比较?我们有没有觉得我们孩子赶不上别的孩子时感觉非常气恼?我们有没有在心里存在着一根“好孩子”的标尺时时测量着我们的孩子?我们有没有当孩子不符合我们内心的标准时而对孩子责备和怨恨?咱们先不慌去得出结论,接着看我们的小主人公伊桑的经历。咱再看一个镜头:小伊桑欣喜地发现地上有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拿在手里左看右瞧,其实只是一个拉链的一部分而已,而他却非常珍视地从兜里拿出一个袋子,并小心地把刚刚收获的这个宝贝收纳其中。大家可想而知,那个看起来很旧的袋子,应该是小伊桑的一个万宝囊,那里边是一个我们这些成人不能理解的世界。还有一个镜头,小伊桑把从外边捞来的小鱼苗倒入鱼

11、缸时那种欣喜的表情,让人看了就觉得特别舒心。那是孩子的另一个世界。而做为我们成人,可以回想一下,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时候,把一些小石头、小棍棒捡回家,当宝贝一样存起来?回想一下,我们有没有尊重孩子这个特别的世界?我记得女儿上初三时候,不知道从哪儿买来一些男明星的画像,然后拿脐带贴满她房间的两面墙。这让我和老公非常不满,一个女孩子,怎么能只挂男明显的画像?并且那些色彩还都是黑灰色调的,反正当时我看到的时候,感觉非常不舒服。可是,女儿却对这些明星特别喜爱,并且我知道她最喜欢的就是罗志祥。我后来才明白,那就是当时女儿的一个特别的世界。好处是,我那时已经在学习一些心理学,没有过多地批评女儿,虽然

12、不满,还是像很多朋友们说的压抑住了自己。因此也不算给女儿造成很大的伤害。但我们对于那些画像的态度却也引起了女儿很大的不快。大家想一想,我们看到的为什么总是会和孩子不一样?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孩子们拥有的世界总是让我们感觉不舒服?原因就是我们总是在以我们成人的价值观、处世观、人生观等去衡量我们的孩子,我们却忘记了孩子们的世界只属于他们,每个阶段他们自己创设的世界正是他们成长的空间和力量。很明显地,孩子们的世界也是在不断地变化地,到女儿上高二的时候,她已经主动把墙上的画像摘下来了,我问她原因,她说:“感觉有点压抑了,不喜欢了。”然后,再在女儿墙上出现的便是一些可爱的形像,一些色彩显明的东西。特别是女儿

13、上了高三后,突发奇想地在墙上开始倒计时,我到现在还保留着那时的原样。现在截图给大家看看哈。影片中有几句歌词我觉得很感兴趣:“有一点甜,有一点酸,有一点近,不算太远,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自由。触手可及,但又转瞬即逝,如那海市蜃楼。梦的外套,暖如毛衣。云之彼端,我的世界。”从这儿我们得出一个什么经验和教训呢?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世界,接纳孩子的世界与你想的不一样,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中去摸索、去成长。尊重孩子每个阶段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孩子们大了以后有自己的隐私,更要尊重孩子有着跟我们不同的爱好和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开心,也才会成长为他们最好的样子。第三个分享:不给孩子贴标签,不要伤

14、害孩子的自尊心。影片中还有这样一个镜头:小伊桑的一些伙伴们在玩球,球踢出了很远,他们命令伊桑去捡,伊桑很高兴、很痛快地把球捡了回来。但是却由于扔过了头而把球扔到了别处。这让伙伴们非常恼怒,都一起大声地指责伊桑,刚开始,伊桑像做错了事一样的表现出了愧疚、害怕的表情,很容易地接纳了别人的指责。那些伙伴的态度非常恶劣,大声地责骂伊桑:“你脑瘫了?!看什么看,快去把球捡回来。”小伊桑当时的态度真的很像大家说的“受气包”,直到一个伙伴开始边骂边推搡他,才激起了小伊桑的怒气,与这个小伙伴打了起来。最后,因为他身体的弱小,吃了很大的亏,但他也同时咬了那个伙伴。大家现在能回想起当时的情境吧?大家想一想,小伊桑

15、为什么当时表现出一幅逆来顺受的状态?大家可以梳理一下影片中的一些镜头: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个人的分数,小伊桑以2分的成绩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小伙伴们不让他加入玩的行列,他只是和两只狗在一起玩耍,并且还会被孩子们要来喝去;妈妈和爸爸拿他跟哥哥不时地做着比较;检查的老师把小伊桑和另外的几个同学罚站在校门口,让所以上学的孩子们都看到他们“不听话”的样子;老师因小伊桑不能读出课文而把他赶出教室;家长和老师的见面会,成了老师向父母告状的控诉会;老师要求他转学,原因是他智商太低;在新的学校被老师和同学打击,原因是他太笨。大家从这儿可以看出小伊桑为什么会逆来顺受了吧?他在别人不断地告诉他“你不行!你笨蛋!你不好!

16、你不可爱!”等时,他慢慢地接纳了别人的看法,在内心也认为自己就是别人看到的这个样子,虽然有时还会疑惑,但最终还是接纳了。所以,当别人再说他、训他笑他的时候,他甚至会觉得有些麻木了。从这儿,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教训?不要轻易地给孩子贴标签,不要轻易地给孩子负面的评价,当孩子一次次经历失败后,一次次被别人告知他是不行的时,他就会真的向这方面发展,他真的成为一个什么都不是的孩子了。这需要我们去注意自己的言行,自己的心态,不要过早、过多地给孩子贴上不爱学习、不知道感恩、太懒、太没礼貌等标签,不然,你的孩子真的会向这方面如你的心愿了。你要在内心真正觉得你的孩子非常优秀、非常努力的孩子,是一个别人不能比的最独特、最棒的孩子,这样,你才会真正地接纳你的孩子暂时的脱离常规、暂时的不合你的心意、暂时的顾及不了你的感受和你的世界,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慢慢靠近你的期望、靠近你的心意。在这儿,不但是指明显的标签,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