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高中语文 第5课《荆轲刺秦王》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86074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高中语文 第5课《荆轲刺秦王》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高中语文 第5课《荆轲刺秦王》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高中语文 第5课《荆轲刺秦王》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为明实验学校高中语文 第5课《荆轲刺秦王》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荆轲刺秦王考纲、大纲描述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教材内容分析荆轲刺秦王是篇文言课文,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司马迁刻画了一个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安全,不惜牺牲自己性命的英雄荆轲的形象。文章对荆轲行刺前的精心准备做了较详细的叙述,对行刺的过程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

2、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对于浅易的文言文,学生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除疏通文意、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外,还要对文本深入解读和借鉴。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2、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重点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难点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复备导旧知回顾。思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根据课文谈谈你的看法。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议小组合作交流。展每个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其他学生质疑、纠错、补充。

3、评1、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根据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可从思想、性格、才能、精神方面分析: 思想: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他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行刺失败,他仍宣称欲生劫秦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性格:深沉,刚毅,机智勇敢。准备信物,深谋远虑。迟发见疑,他怒叱太子。 秦廷搏击。 才能:工于心计,善于言辞。事前胸有成竹,周密策划,义激樊於期。临危从容不迫,遮掩搪塞,机智过人。 精神: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明知“一去不复还”,仍然一往无前,“终已不顾”。行刺不就,身受重伤,仍拼死一搏,英雄气概,

4、值得称道。 2、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提示:荆轲刺秦王,是反抗强暴的正义行动。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愿望改变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就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因素作斗争来讲,这场斗争具有合理性;就整个历史进程来讲,它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对荆轲的评价,历来见仁见智。北宋苏洵非议荆轲“始速祸焉”。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物足言”。但肯定荆轲的人也很多,第一个是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结尾说:“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望也哉”。评者大都认为,荆轲虽不懂得以一人之力难以挽回狂澜于既倒的道理,也不懂得秦帝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他不畏强暴,、不怕牺

5、牲,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避艰险的精神和气概还是值得称道的。检(堂测)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2持千金之资币物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4樊于期偏袒扼腕而进5诸郎中执兵 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1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2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3穷困:(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4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5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6提:(古义)投击;(今义)拿着。用(限时练)见“限时练”板书设计爱国、深沉、刚毅、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视死如归教学反思检查结果: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