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ⅲ核心突破六精准翻译句子二试题201905052112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85181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ⅲ核心突破六精准翻译句子二试题201905052112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ⅲ核心突破六精准翻译句子二试题201905052112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ⅲ核心突破六精准翻译句子二试题201905052112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ⅲ核心突破六精准翻译句子二试题201905052112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ⅲ核心突破六精准翻译句子二试题201905052112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ⅲ核心突破六精准翻译句子二试题2019050521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ⅲ核心突破六精准翻译句子二试题201905052112(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心突破六精准翻译句子(二) 符合“直”“信”“境”,落实得分点一、判断句判断句的判断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从特征入手,看是否符合判断句的要求。判断句的特征之一就是谓语部分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天下所共传宝”是一个名词性短语,符合判断句的特征要求。(2)看是否能翻译成“是”字句。所有的判断句都能翻译成“是”字句,如果不能翻译成这种句式,那自然就不是判断句。(3)看有无外在语言标志。判断句的主要标志有“者也”“者,”“,也”,此外还有一些副词,如“则、乃、皆、诚、非”等。如果有这些标志,再结合上面的两种方法做进一步判断即可。当然有些特殊的没有标

2、志的判断句,也可以根据前两种方法进行判断。句子中有“是”字不一定是判断句,因为“是”不是判断句标志词。如“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中的“是”作“这”讲,而句末的“也”才是判断标志。(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D解析为一般句式,为判断句。其他几组均为判断句。(2)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B且相如素贱人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答案C解析C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二、被动句被动句的判断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从标志词入手,看是否符合被动句的要求。被动句的标志词主要

3、有以下几类:“为”“为所”或“为所”。“于”或“受于”。“见”或“见于”。“被”字。(2)从语法入手,看主语是不是受动者。因为有些被动句没有标志词,但在意义上含有被动意,所以单凭标志词判断是不行的,还需要考虑一下主语是不是谓语的受动者。(3)巧借“添”“变”二法。在动词前或后加上“被”而未改变句子基本意义的,是被动句。主谓结构的句子能够变成动宾主动句的,是被动句。如“函谷举”,可以将其变为“举函谷”。(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答案D解析“被”是“遭受”之意。(2)下列各组句子中,

4、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A.B.C.D.答案D解析为状语后置句,为宾语前置句。三、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在文言倒装句中最为复杂,判断方法主要是认准标志,辨清类型。(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标志是:有否定词“未”“不”“莫”等;作宾语的必须是代词,如“之”“余”“尔”等。(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或介词的宾语前置,标志是:疑问句式;作宾语的是疑问代词,如“何”“安”“奚”等。(3)用“之”“是”“唯是”等作标志的宾语前置。(1)下列属于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夫晋,何厌之有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微斯人,吾谁与归答案D解析A、C两项均为“之”作标志将宾语前

5、置,B项为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2)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之二虫又何知B求人可使报秦者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D不然,籍何以至此答案B解析B项为定语后置句。(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D解析为宾语前置句,为定语后置句。四、定语后置句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且有一定的语言标志,如“之”“之者”“者”。辨析时,只要抓住这些标志性词语,再加上语意理解即可。(1)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B马之千里

6、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答案D解析D项为否定判断句,其他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2)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定语后置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铸以为金人十二C仰观宇宙之大D宾主尽东南之美答案D解析D项为判断句。五、介宾短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也叫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是指在文言文中,带“于”“以”的介宾短语放在谓语动词后面的句型。其突出标志是动词后面的介词“于”“以”,“于”通常省略。下列各句中,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介宾短语不能提前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D

7、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答案C解析C项“于”应译为“到”。六、谓语前置句一般情况下,谓语是放在主语后面的,但在文言文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而将它放到句首,这就是谓语前置,也叫主谓倒装。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应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谓语前置句一般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多为疑问句或感叹句,二是谓语动词后多有语助词“乎”“哉”“矣”“兮”等。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节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改)译文:_答案我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

8、,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解析两处倒装是重点:“殓以嫁时之衣”,介宾短语后置;“甚矣吾贫可知也”,主谓倒装。七、省略句省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一般省略的是主语、宾语、介词。此外,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还有省略谓语。识别省略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瞻前顾后”,看有无主语省略。所谓“瞻前顾后”,是指在理解句意时要注意该句前后的语境,因为主语可能会承前省略或蒙后省略。如捕蛇者说中“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黑质而白章”就承前省略了主语,补充出来即为“(蛇)黑质而白章”。这种情况在文言文中非常普遍。(2)借助成分分析,判断有无省略。在有些文言句子中,谓语动词后面直接带了宾语,尤

9、其是处所性宾语,这时就需要我们考虑宾语前面是否省略了介词。如“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中,“军”为动词,而“函陵”和“氾南”均为处所名词,所以前面应该是省略了介词“于”。省略句虽然复杂,但最常见的有三种:省略主语,省略动词或介词宾语“之”,省略介词“于”。(1)下列各句中,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A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B沛公军霸上C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答案D解析A项承前省略主语。B项“军”后面省略介词“于”。C项“使”后面省略“之”。(2)补充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于是秦王不怿,为(之)

10、一击缻。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能)胜。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八、固定句式固定句式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根据表达语气和表达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种:(1)表陈述语气:“有以”(有可以用来的办法)、“无以”(不能、没有什么用来的办法),“有所”(有用来的人、事、物)、“无所”(没有用来的人、事、物)等。(2)表疑问语气:“何如”“如(奈、若)何”,均译作“把(对)怎么办”。(3)表反问语气:“何(奚、曷)以(用)为”“何为”,可译作“还要干什么呢”“哪里用得着呢”。“不亦乎”(不也是吗)、

11、“何之有”(有呢)、“庸乎”(难道吗)。(4)表揣度语气:“无乃(得无)欤(邪)”(莫非/该不会吧)。对下列固定句式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如何,译为“对怎么办”无乃乎,译为“恐怕吧”孰与,译为“与一起”奚以为,译为“凭什么呢”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呢”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ABCD答案C解析表比较,应译为“与比,谁”。表反问,应译为“哪里用得着呢”。一、如何审出得分点文言翻译也有个审题问题,而且特别重要。文言翻译的审题有两点:一是审句子的内外语境,二是审出得分点。翻译评分是因点赋分,译出得分点才给分。因此要译好句子,拿到分数,必须知道该题的得分点在哪里,这样翻译才有目标,才有着力点。文言译

12、句常见的得分点主要有关键词语(实词、虚词),重点是实词;特殊句式。审出得分点的方法有:(1)审出关键词语。在翻译题中,命题人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得分点,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语。这些关键词语有两类:一类是实词,这是主要的;一类是虚词。实词从词性方面看,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重点是动词;从知识点方面看,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实词、多义实词,重点是古今异义词、活用实词、多义实词。虚词是指考试说明规定的18个虚词,重点是有多种意义、用法的虚词。(2)审出特殊句式。寻标志。一般的特殊句式,都有其语言标志,抓住这些标志,就基本能锁定它。联语境。有一些特殊句子,无任何语言标

13、志,如直接判断句、意念被动句、省略句等,这时就需要联系语境来判定其性质。另外,一些有标志词的句子也要联系语境,因为它不一定是特殊句式,如带“见”“于”的句子。二、落实得分点关键实词对于关键实词,一定要准确译出其意,不含糊,不游离。下面五类实词要特别注意:1古今要区分古今异义词是十分重要的得分点,考试中将其设为“分点”的频率相当高。它有两种情况:一是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走”“谷”“金”等,翻译时要把它的古今义区别开来,并且置换成现代汉语,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二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祖父”“妻子”“其实”等,一般情况下要把它当成两个词拆分开来翻译。当然,须警惕的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

14、同形词不一定是“异义”的,有时可能是“同义”的,这时叫同义复词,具体翻译时可进行同一处理,如“传之美人,以戏弄臣”中的“戏弄”就是这样。2多义要确定多义实词虽然有多个义项,但在具体句子中只能有一个义项切合。因此,要学会利用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确定该实词的准确义项。在语境中确定多义词的义项,特别要注意一词中几个相近而又易混的义项。如“爱”,义项“爱护”“爱怜”“爱惜”较难区分;“坐”,义项“犯罪”与“判罪”易混;“治”,何时作“治理”,何时作“治理得好、天下太平”等。不管多么易混,只要真正到了语境中,就只有一个义项是最恰当的。这时,也只有细辨语境,代入检验来确定了。记住:只要把词放在句中理解,把句放在段(篇)中读,一切问题皆有可能解决。3活用要译准翻译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命题者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碰到活用词,其法有二:一是根据语法准确判断。首先要学会语法分析。如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多种语法特征:两个名词连用,其一必活用为动词;“而”前或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