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零班)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82832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零班)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西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零班)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西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零班)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西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零班)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西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零班)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零班)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零班)新人教版必修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余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段考高二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 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第卷(选择题 共50分)1、 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2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

2、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3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这说明( )A.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 B.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C.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 D.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4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体现了新兴市

3、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5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迅速崛起。“士与一般社会成员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他们往往能超越个人经济地位和阶级背景的狭隘限制, 从社会进步、国家兴旺、民众富足的宏观角度和长远目标上思考政治人生。”以下言论能充分体现该观点的是( )士有怀居,不足以为士也 士可杀不可辱 士志于道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A. B. C. D. 6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必要

4、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7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 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 D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8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求善而不存真 B有很强的封闭性 C缺乏理性精神 D落后于西方国家9太史公曰:“相如

5、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10有观点认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革命”色彩,其目的似乎不是解决现实问题,亦非获取功利,而是为了摆脱神学统治,向陈旧的宗教信条宣战。按照这种说法,中世纪末期的科学探索活动( )A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人文主义 B发挥着一种意识形态的作用C成为欧美早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旗帜 D并未推进知识进步与社会发展11在物种起源一书出版20年后,有一位名叫马歇尔的英国评论家,大胆说出了他的一些同代人

6、想说而不敢说的话。他写道:如果英国人口的增长赶不上中国人,那个无精打采的种族将会蹂躏地球的许多地方,而本来应当是朝气蓬勃的英国人定居在这些地区将受到威胁。这主要说明( )A达尔文主义成为19世纪末种族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B达尔文主义应用于社会对世界的影响是消极的C达尔文主义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后殖民主义的唯一指导思想D中国过多的人口挤占了英国人的生存空间12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7、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13“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有历史必要性 C.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14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15孙中山早期提出:“中国有很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中国人对家族和宗族的观念是很深的由这种观念推广出来,便可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孙中山这番讲话强调()A实现

8、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 B维护宗法体系的传承C反对外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D推翻满清政府,复兴汉族政权16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命名。这主要反映了( )A.“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C.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 D. 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开始萌发17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无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在其传播过程中无不烙上了主体性选择的烙印。在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因素主要是 ( ) A具有革命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 B主张民主革命的政治团体C代表无产

9、阶级的先进组织 D寻求救国之道的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18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中共十四大召开 C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中共十五大召开19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20世纪末21世纪初,党中央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

10、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20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几次大的留学热潮。下列表格中的、处依次应该是()批次留学时间留学初衷第一次晚清第二次民国初期第三次国民政府时期科技救国第四次新中国成立初期A.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 B.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C.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 D.富国强兵、建设国家、实业救国21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A民族危机的困境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C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D文学革命的影响22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

11、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 )A宣传了实业救国思想 B抨击了民主革命言论C反映了社会契约精神 D提出了救亡图存要求23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去把握生活真谛,首先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把握直接就使人们的生活更有意义,而不是因为它会在随后历史进程中造成更好的后果。这说明启蒙思想家们( )A认为理性会影响历史的进程 B强调要用理性思考社会问题C社会进程影响了理性的产生 D思想家使人们生活更有意义24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

12、版了易卜生专号,这部剧主要讲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与丈夫决裂,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后离家出走的自我觉醒过程。这表明,新文化运动()A提倡民主科学 B提倡新道德 C提倡新文学 D传播马克思主义25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26美国史新编中说“1776年发生了两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一是北美发表独立宣言,二是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有的美国史学家称这两件事为1776年的精神”。下列最能体现此“精神”范畴的是()A人民主权说 B社会契约论 C自由平等说 D天赋人权说27近代著名学者、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先生认为国家要制定出“左以庇民,右以待国”的良法,要做到“重生命”、“恤无告”、“平吏民”、抑富人“。他的这一主张是为了A实现以法治国 B追求权利平等 C达到抑官伸民 D实现直接民权28有学者说,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创新和发展, 说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这些话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