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682351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 心理健康教育,林 崇 德,一、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其英文为psychological well-being或 mental health,意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精神状态; 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称为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志 心理健康的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也表示它的相反方向-心理问题。 1.国际争议 第一,关于心理健康的含义有不同认识。有的学者强调心理健康的客观标准,认为具有良好的身体,良好的品德,良好的情绪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等就是心理健康。如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和Buhler的基本生命倾向论(

2、Ryff C D & Keyes C. The 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revisited.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5, 69, 719-727. )。,1.国际争议 有的则强调心理健康是一种主观感受。如Maslow的自我实现概念(Maslow A H. Self-actualizing people: A study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Personality, Symposium,1950, 1, 11-34. );Campbell的

3、观点(Campbell, A. (1976). Subjective measures of well-be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31, 117-124 );Jahoda的观点( Jahoda, M. (1958). Current concepts of Positive Mental Health. New York: Basic Books)。 有心理学家从外部标准、主观感受、情绪三个方面来论述心理健康。还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Boey, K. & Chiu, H. (1998). Assessing psycholog

4、ical well-being of the old-old: A comparative study of GDS-15 and GHQ-12. Clinical Gerontologist, 19, 65-75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志,1.国际争议 第二、关于心理健康的测量指标有不同认识。在对西方心理健康研究文献检索中发现,关于心理健康的测量指标有很多,例如:情绪和情感、主观幸福感、自尊( Rosenberg, M., Schooler, C., Schoenbach, C. & Rosenberg, F. (1995). Global self-esteem and specif

5、ic self-esteem: Different concepts, different outcom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60, 141-156. 13 Owens, T. (1993). Accentuate the positive-and the negative: rethinking the use of self-esteem, self-deprecation and self-confidence.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56, 288-299 )、一般健康状况、生活满意感等,那么,究竟什么指

6、标最能够反映心理健康的本质和核心呢?,(一)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志,1.国际争议 第三、关于对心理健康的测量存在误区。目前心理健康工作者所使用的心理健康测量工具大部分为对心理问题或心理症状的测量,例如:对于忧郁、焦虑和其它负面情绪的测量,如Goldberg的一般健康问卷( Goldberg, D. (1972). The Detection of Psychiatric Illness and Social Psychology, 78, 662-675. );Bradburn的负性情绪量表(Bradburn, N. The 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

7、ng. Chicago: Aldine, 1969);而忽略了对心理健康积极方面的量度。这样的测量无法指示非不健康和健康之间的区别。,(一)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志,2.心理健康的含义 (1)心理健康分为正负两个方面 迄今为止,对心理健康公认的理解是:心理健康分为正负两个方面,它不仅仅是消极情绪情感的减少,同时也是积极情绪情感的增多。心理健康也就被默认成了这两种情感。积极情绪情感和消极情绪情感彼此相互独立。换句话说,积极情绪情感的增加/减少并不意味着消极情绪情感的减少/增加,它们可以同时存在。 Akiyama, H. Measurement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 cr

8、oss-cultural research.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motion and Culture, University of Oregon, Eugene,1992,(一)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志,(2)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 所谓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或自我)的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和态度; 自尊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因为自尊与心理健康各方面的测量指标都有着高相关。 (The Casts of Seeking Self-Esteem. Journal of Social Issue.58, no.3(

9、2002): 597-615),(一)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志,(3)心理健康是一种个人的主观体验 (主观性、积极性、全面性) 主观性:心理健康与否,往往来自个人的主观 体验,客观条件只是作为影响体验的潜在 因素; 积极性:表现出肯定的、正面的精神面貌,热 忱的、进取的心理状态; 全面性:心理健康与否,不仅表现在知、情、 意的各个过程和个性的各个方面,而且也 往往表现在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Diener E.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4, 95, 542-575 ),3.心理健康的标志 其一,没有心理疾病; 什么是心理疾

10、病?心理疾病是指心理现象或精神现象发生病理性的变化,它有轻度与重度之分;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主要属于心理素质或心理质量不高的表现,它不属于心理或精神疾病的范畴,充其量是一种心理失衡的状态。 其二,具有一种积极向上发展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一)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志,(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要求,1.心理素质是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2.对“健康”含义的新理解; 3.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性。 (1)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腾飞必须以人才的培养为基础; (2)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

11、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3)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4)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应激状态的持续等,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可能遇到心理失衡的现象。,(三)适应性指标与发展性指标,1.判断心理健康的指标 (适应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 2.发展性指标是分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根本性 的指标 学生身心发展是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前进并呈现一定趋势、方向和水平的。正因为如此,纲要才把“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原则; 才把小学生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初中生以活动与体验为主、高中生以体验和调适为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途径和方法;

12、才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按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年级和高中年级分阶段进行。,(四)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 理素质。正如纲要指出的: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这里的心理素质,既包括智力因素,又包括非智力因素或人格因素。 1.学生发展的主流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2.面向全体与顾及差异的教育; 3.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 4.从上面的论述能获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任务和原则。,二、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一)东西方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西方教育模式及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 响。 (1)十分关注学

13、生的适应性或社会适应能力; (2)相当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3)贯穿着一条创造力培养的线索; (4)一个重要目标,是发展人的个性。 “中国与亚太地区早期教育研讨会”和国际“apple”计算机会议(1995),二、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2、东方教育模式及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 响。 (1)东方教育十分关注学生的知识,而强调知 识的深度和理解水平; (2)东方教育特别强调学生读书; (3)东方教育十分重视逻辑思维培养; (4)东方教育还强调集体协作精神,讲究规范 化。,二、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二)国外心理健康研究的启示 1、自尊是心理健康的核心 (1)自尊及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

14、(2)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中,应以提高自尊 为核心内容。 2、适应是提高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1)适应及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 (2)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提高广大学 生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二、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3.年龄阶段性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 年龄阶段性及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 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正因为如此,所以纲要才把它作为首要原则。 4.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与升华 学校心理学及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 T.K.Fagan& P.S.Wise(1994,1999),School Psychology: Past, Prese

15、nt, and Future. Longman Publishing Group. 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认真学习与建设学校心理学。,(三)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去、现状和发展 1、中国有一个健康心理学思想的漫长过去 中国心理学是由西方传入的,但是西方心理学传入中国之前,中国早就有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早在4600年前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从它所含的医学心理学思想和健康心理学思想便可见中国古代医学心理学思想和健康心理学思想的丰富。 首先,在病理心理学思想方面,认为发病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情绪和意志异常的心理因素。“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也

16、就是说,情绪或意志波动过于激烈或持续过久,会使脏腑功能失常,气机发生紊乱而致病。,二、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二、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其次,诊断心理思想方面,提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即以“得神”与“失神”,也就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或心态作为衡量其情绪与意志心理活动是否下沉的标准,作为预测疾病的根病; 再次,治病心理思想方面,认为“精神进,志意治”,并翔实地论述了心理疗法,例如,开导安慰法,情绪与意志相胜法,针刺疗法,等等; 最后,心理卫生思想方面,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则。“治未病”的根本措施是:顺应自然,生活有度,调摄形体,调摄精神。 中国后来历代医学家都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的医学心理学思想和健康心理学思想。,二、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2、中国健康心理学研究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 3、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1)专家的理论指导; (2)中央和教育部文件的指示; (3)各地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作出的 努力。,三、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一)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主要表现 1、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人际关系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