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编知识专题速查专题8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检测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79342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编知识专题速查专题8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编知识专题速查专题8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编知识专题速查专题8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编知识专题速查专题8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编知识专题速查专题8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编知识专题速查专题8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编知识专题速查专题8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检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八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专题概述科技革命的进行,使人类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也改变着世界格局。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是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世界经济、中国产生的重要影响。,知识归纳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的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的一场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18世纪60年代首先是从英国开始,到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理论基础是牛顿力学理论。2工业革命过程: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最早从棉纺织业发展和使用机器开始,

2、以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为开始标志;推动了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新动力又推动冶金、采矿等部门,采用新技术;工业发展又推动交通运输业革新。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完成工业革命。3工业革命的特点:(1)首先从英国开始,然后逐渐向法、美等国扩展。(2)以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3)从轻工业开始,然后进入重工业领域。(4)重大发明多来自一线工人,科技含量较低,科学和技术尚未实现真正结合。4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城市化进程开

3、始,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引起思想的变化;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的时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也带来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等问题。5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欧美列强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进入民主革命时期。(2)中国人民开始了既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又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3)面对内外危机,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地

4、主阶级中的洋务派进行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开始了近代化探索的第一步。(4)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5)中国的对外政策由闭关锁国政策被迫变为对外开放,客观上有利于西方文明生活方式的传播。6中国错过工业革命的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闭关锁国的政策。7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高涨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在这一时期里,一些发达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工业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出现了电气、化工、石油等新兴工业部

5、门,继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又一次重大飞跃。理论基础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创制;新通讯手段发明、使用。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一些国家的两次革命是交叉进行的;(从第一次时的“一枝独秀”发展到第二次的“百花齐放”)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推进了“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重工业部门,以钢铁、电力、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技术首次结合,科技含量高。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人类从“蒸汽

6、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同时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出现并加剧,美、德后来居上赶上并超过英法;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国家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侵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在政治上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5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明治维新后,日本为发展资本主义,将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发动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戊戌变法中,鼓励创办私人企业,辛亥革命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中国人民掀起救亡图存高潮,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由学习西方的技术转变为学习制度;农民阶级进行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6中国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列强的侵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7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8、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三、第三次科技革命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从美国开始,随后波及到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而又逐渐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扩展,最终形成了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即第三次科技革命。理论基础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2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速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

9、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科技进步带来一些负面影响。4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带来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提供难得的机遇;增加了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因而努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出台了863计划,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的地位。5中国一度错失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国内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美国

10、等西方国家的敌视、封锁、包围;国内的“左”倾错误。6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各国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欧共体和日本,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这就使得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7三次科技革命的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重视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重视人才,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8我们应如何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1)从国家来讲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经济的增长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

11、上来。(2)从学生来讲,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增强创新意识;要充分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充分认识到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四、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趋势过程:(1)1618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的进行,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使世界市场形成,经济全球化起源。方式:商贸往来。(2)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资本主义国家加紧殖民扩张,在全球范围内掠夺资源、倾销商品。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经济全球化初步发展。方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3)19世纪70年代到20世

12、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瓜分世界狂潮,整个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经济全球化加强。方式:资本输出。(4)二战后至今,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日益增多,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方式:经济的趋同。2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各国经济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互相竞争。3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政策和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2)加快改革开放,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3)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人才,实施科教兴国

13、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高技术产业,提高商品国际竞争力。(4)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6)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努力构建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能力提升1.下图是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柱状图(%),由此不能得出的信息是,英国(C)A人口比例逐年减少B非农业人口比例逐年增加C农业、农村走向衰退D工业所占比重逐年递增21975年生产计算机软件的微软公司仅是一家小型企业,比尔盖茨是其创始人之一。到1999年,在短短的24年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了90.5万倍,公司市值达5 000亿美元左右。这说明(C)A互联网具

14、有开放性B现代社会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C信息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D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被大致划分为东西两大阵营,经济上分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长期存在,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应是(A)A两极格局B北约组织C华约组织 D世界银行4全球通史中记载:“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交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信网络得以形成。”由此可见(A)A交通、通信技术有利于全球化的发展B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起主导作

15、用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促进了全球化进程D科学理论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5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与富国、穷人与富人之间的鸿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A发展中国家应该坚决抵制全球化B国际形势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C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D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有优势61999年,欧元正式诞生;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1997年,泰国金融危机爆发后迅速蔓延,很快变成了亚洲金融危机。这表明,20世纪末(A)A世界经济全球化B世界经济完全受控于国际经济组织和跨国公司C世界形势出现稳定局面D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滞后7“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收益国,却呈现出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主要是在说明全球化(A)A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B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C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D对当今美国来说是弊大于利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