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76737 上传时间:2017-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摘要】巧妙的运用学具操作,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能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数学抽象知识之间得到和谐的统一。 【关键词】学具;操作;渗透; 创新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多媒体课件能融声、图、文于一体,形象、生动,它的作用是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但美中不足的是它难以调动学生的触觉参与,代替不了学生的操作,而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巧妙的运用学具操作,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能使学生的形象

2、思维与数学抽象知识之间得到和谐的统一。我的做法是: 1.利用学具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天性,借用学具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的机会,不仅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同时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设计孩子们感兴趣的教具、学具,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2学生可以把三根长短不同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在不经意的摆弄中,却轻松的了解到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三个顶点组成的, 再通过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不同形状学具的拉动,总结出只有三角形才具有的特性“稳定性” 。又如“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呢

3、?那怎样的三条线段才能围成三角形呢?”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似乎有些难以理解, 假如只是单纯告诉学生任意两条边的长度之和必须大于第三条边的长度,学生也只是一知半解,照葫芦画瓢 ,这样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是接受式的, 学生没有亲身体验,但如果把这个问题放手给学生, 让学生自由运用长短不一的小棒拼摆,学生在量一量、摆一摆、算一算中,问题便迎刃而解,学生会发现如果两边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条边时,根本拼不成三角形,这样使学数学在动态中进行,使学生把外显动作与内隐思维有机结合,顺应了儿童的特性,自然就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利用学具操作,渗透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 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加强数学

4、思维方式的训练,而学具就是我们的好帮手。像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学生们通过割、补、移、拼,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特殊的梯形还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再利用转化出的图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就渗透了转化的思维方式。像有时在计算时遇到算理难以理解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数圆片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就3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量身高时,学生们准备的学具也是各种各样, 皮尺、卷尺等等, 还有的只准备了一根绳子,测量的内容也不是单一的课桌或书本的长、宽,他们可以走下座位,合作测量黑板或教室的长、宽等,这样多种形式发现问题, 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采取不同策略为学生设计展示才华的舞台

5、,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实际上是更加注重了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体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快速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3.利用学具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广泛的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具操作活动,提供较多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想像,激发学习兴趣, 训练想像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有趣的七巧板时,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七巧板既是学具,同时又是玩具, 玩是儿童的特性,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尽情地玩, 在玩中想,玩中悟。这样

6、, 在拼拼搭搭的过程中,学生们摆出了各种各样的图案,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也激发了学生学数学, 用数学的兴趣。又如,在教学五年级长方体体积时,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中的若干个 1 立方厘米的小立方体, 拼摆出不同的长方体, 同时提出不同坡度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一个问题:用 18 个 1 立方厘米的小立方体堆一个 18立方厘米的长方体;第二个问题: 凭借想象,用 18 个 1 立方厘米的小立4方体堆一个体积比 18 立方厘米大的长方体。这其中的第一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操作。但第二个问题,学生就有些困惑,但也正是这一挑战性的问题激起了学

7、生的好奇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思、尝试, 学生会发现, 将体积单位间的距离拉开,会有不同的发现, 如摆出中间有空隙的长方体或只摆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进行虚拟的空间想象等,这样堆放出来的虚拟的长方体的体积都比 18 立方厘米大。通过学具的操作,学生的思维经历了由“想不出”,到“想的出”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的想象力, 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安排学具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 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活动中, 亲身体验,理解新知识, 从而提高数学能力。学具袋为我们准备了丰富的可操作的学具材料,可是学具操作方法没有统一的模式、统一的要求,教师的设计不同,选择的学具也不会完全一样。所以,在教学中除了充分利用学具袋里的材料之外, 我还注重开发学具资源, 拓宽应用渠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