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社会关系的心理学研究及展望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7673588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3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虚拟社会关系的心理学研究及展望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虚拟社会关系的心理学研究及展望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虚拟社会关系的心理学研究及展望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虚拟社会关系的心理学研究及展望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虚拟社会关系的心理学研究及展望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虚拟社会关系的心理学研究及展望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虚拟社会关系的心理学研究及展望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科学进展 2006,14(3) :462467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462 虚拟社会关系的心理学研究及展望 王德芳 余 林 *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 400715) 摘 要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一种新型的、不同于传统“面对面(face to face) ”交往的社会关系 虚拟社会关系(virtual social relationship)已逐渐形成。该文从心理学角度对虚拟交往的动机、影响虚 拟关系发展的因素及“虚拟”与“现实”的关系等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虚拟社会关系的研究 取向进行了展望,认为虚拟社会关系形成的心理基

2、础、心理机制等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 虚拟社会关系,虚拟交往动机,虚拟社会关系的发展,虚拟与现实。 分类号 B849:C91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人与人之间通过网 络所进行的交往互动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由 此, 一种新型的、 不同于传统 “面对面 (face to face) ” 交往的社会关系虚拟社会关系(virtual social relationship)也逐渐形成。作为逐渐显现的一 种新型社会关系, “虚拟社会关系”已开始引起许 多研究者的注意,该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虚拟社 会关系”的现有研究进行了综合述评,并在此基础 上对其未来研究取向进行了展望。 1 关于虚拟社会关

3、系的涵义和特点 1.1 虚拟社会关系的涵义 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有关“虚拟社会关 系”的涵义,相应的研究界定不是很多。黄厚铭认 为:虚拟社会关系指因特网上陌生人之间所建立的 人际关系,就是以因特网的隔离功能为前提,再利 用网络的连结功能,建立起似近实远、又似远实近 的社会关系;他强调了虚拟社会关系“似近实远、 又似远实近”的特点1。冯燕等在对青少年虚拟社 会关系的研究中认为2:虚拟社会关系指青少年在 网络世界,通过因特网媒介而结识网友,所发展出 来的虚拟社会关系,共同互动方式主要是在虚拟网 络世界中,而缺乏现实生活的社交互动行为;这个 定义将“网络上的交往虚拟交往”作为虚拟社 会关系主要特

4、征。Kevin没有对虚拟社会关系进行 收稿日期:2005-08-30 通讯作者:余林,E-mail: yulin 明确界定,但将以网络维持的人际关系划分为两 种:只通过网络维持的人际关系(Exclusively Internet-based, EIB)和主要通过网络维持的人际关 系(Primarily Internet-based, PIB)3;他所认为的 虚拟交往的主体涵盖较宽, “PIB”人际关系的中交 往主体除“网友”外也可以是通过任何方式结识的 熟人、朋友等,交往方式除网络外还可以有面对面 的方式,但其研究重点仍是在网络中相识、相交而 形成的人际关系。以上界定虽侧重点不同,但都有 以下

5、共同特点: 基于虚拟空间产生、 有现实的特点、 有如电话等现实意义上的交往但主要是通过网络 交往。由此,可以将虚拟社会关系定义为:基于虚 拟空间里的交往而产生、发展来的一种社会关系状 态。 1.2 虚拟社会关系的特点 虚拟社会关系是基于虚拟空间发展而来的人 际关系状态,较之传统“面对面”意义上的人际关 系,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48。 (1)虚拟性。 “虚拟性”是虚拟社会关系的首 要特点,因为在虚拟空间里交往主体以一种符号出 现,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姓名、性别、 形象甚至交往环境等,带有强烈的虚拟色彩。 (2) 低限制性。这里是指虚拟空间里的制约极少,任何 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别人交往

6、,克服了现实 中身份、地位等事实上的不平等,实现了精神上的 平等和无利益冲突,这可能也是虚拟交往之所以吸 引人的地方。 (3)弱联系性。意思是交往主体的沟 第 14 卷第 3 期 虚拟社会关系的心理学研究及展望 -463- 通联系较弱。虚拟空间在打破时空限制的同时也削 弱了感情等的交流。交往主体可以随时更换交往对 象,可以进行非即时性交往,个人之间隐蔽性强, 这些都体现了虚拟社会关系的弱联系性,是与传统 人际关系明显不同之处。 2 虚拟社会关系研究的现状 当前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虚拟社会关系主要 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虚拟社会关系中交往动机的研究 这里的 “交往动机” 即平时所说的 “上

7、网动机” , 即虚拟交往的动机。目前“动机”的研究一般是从 人本主义的“需要”理论出发,集中在“克服孤独 (loneliness) ”和“获得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 ” 两方面。 2.1.1 克服孤独 “克服孤独”是指由于在现实中与人建立亲密 关系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为排遣孤独而产生的进行 虚拟交往的动机。现有研究显示,成人和青少年在 “克服孤独”的动机上存在差异。 Katelyn 等对成人加入虚拟团队的动机的研究 表明9:成人会由于找不到志趣相投的现实同伴、 没有时间参加社会活动、缺乏归属感等情况而感到 孤独并转向虚拟交往; 另外, Katelyn 10、 Koerler 1

8、1 等研究还显示一些生理特征、自身个性是导致现实 适应不良而感到孤独并进行虚拟交往的重要原因, Katelyn 把外貌没有吸引力、 容易害羞焦虑等生理个 性特点叫做“门槛特征” (gating feature)10, “门 槛特征”会成为现实交往的障碍,而对虚拟交往却 没有影响,因此,Katelyn 等认为 “门槛特征”是 个体感到“孤独”并进入虚拟空间与他人交往的主 要原因10;再者,国内对大学生虚拟交往的研究也 证实了与 Katelyn 看法10相似的结果13,14。但 Gustavo 12等对以色列(Israel)1318 岁的青少年 的调查研究则显示:现实伙伴和网络朋友有正相 关,即有

9、较多现实朋友的青少年也会有更多的网 友;同时,Gustavo 将“家庭冲突”作为“孤独” 的衡量指标发现12:当现实中有亲密的伙伴时,家 庭冲突增强并没有提高青少年的虚拟交往行为;同 样,冯燕对台湾 1417 岁青少年深度访谈也显示了 相似的结果2;这些研究结果不支持“克服孤独” 的动机假设,即青少年在虚拟空间进行交往的主要 动机不是“克服孤独”。 青少年和成人之间存在差异可能是因为青少 年正处于发展阶段,对未来有美好的前瞻性,并没 有将希望寄托在虚拟空间里;其次就是青少年仍然 是非独立的软弱的个体,现实的教育使他们有较强 的自我保护意识,因此表现出了与成人的不同。 2.1.2 获得社会支持

10、“获得社会支持”这里指通过虚拟交往获得外 界的理解、给予,以致需要尤指精神需要的满足。 不少对成人的研究9,15,16表明“获得社会支持”是 虚拟交往的主要动机之一;Gustavo 对以色列青少 年虚拟交往的研究12、国内关于大学生网络交往动 机的探讨也均显示:面对家庭的冲突、现实的压力 时,青少年倾向于有更多地网络沟通,即寻找社会 支持17,18。因此说,获得社会支持”是进行虚拟交 往的动机之一,这一点上,国内外有关成人与青少 年的研究结果非常一致。 但在对所获得支持的感受(质量)上,现有研 究有不同的看法。Albrecht(1994)等认为在虚拟 空间里得不到实际的帮助,人们对支持的感受不

11、强 19。但近来有研究显示:在虚拟空间里更容易找到 所需要的人(如经历相似者) ,人们可以更好地沟 通、分担忧愁、减轻压力,可以切实地感到他人的 支持9,19;Wright19、Walther20等的研究还认为来 自虚拟空间的支持有其独特的优点:可以不用回 报、 可以获得的更广泛支持、 可以随时寻求帮助等。 两种看法的差异可能是因为二者衡量支持的标准 不同,前者从现实的角度以物质帮助来衡量虚拟支 持,而来自虚拟空间的支持则主要是精神方面的, 所以就出现了二者的分歧。 2.2 影响虚拟社会关系形成发展的因素 关于影响虚拟社会关系形成发展的因素,现有 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自我暴露、相互吸引

12、及印象形成。 2.2.1. 自我暴露(self- disclosure) “自我暴露”即在虚拟空间里向对方提供有关 个人信息的过程。现有研究比较一致的认为9,10,21: “自我暴露”是促使虚拟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重 要因素。 Paula等认为要建立亲密的关系, 就要不断地自 我暴露22。这一原理在虚拟社会同样适用。Katelyn 等的研究910表明陌生人在虚拟空间里从相识到建 立稳定的关系是以双方逐步地自我暴露为基础的, 暴露的内容是“真实自我(real self) ”即自己 -464- 心理科学进展 2006 年 在各个方面的真实情况;Julie将暴露内容称为“内 在自我(inner se

13、lf) ” 23,其本质上等同于 “真实 自我” 。Julie还认为: “真实自我”是控制亲密水平 和关系发展的一种资源,其暴露的程度和数量将决 定双方关系发展的程度和质量,可以作为虚拟社会 关系能否长期继续下去的一个预言性因素23; Katelyn的调查10也显示了类似的结果: 多数被调查 者认为“真实自我的暴露”在建立亲密关系及关系 是否能走入现实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研究之 所以都显示“真实自我”的暴露在虚拟社会关系发 展中非常重要,可以这样解释:在缺乏现实的人际 交往线索的情况下,要想获得对方的信任和欣赏, 就必须在交往过程中进行“真实自我”的暴露,由 此才有可能建立起稳定的虚拟社会

14、关系。 另外,现有对虚拟社会关系发展的研究几乎都 突出了几个关键性的暴露线索:电话、交换照片、 现实见面2,9,17。如 Katelyn 等的调查这样表述:63 的人和在网上认识的人通过电话,54的人见过 面等9;在 Julie 对虚拟空间中浪漫关系(网恋)的 发展研究中也有类似表述23:61%的人不能想象在 没收到照片或见面前考虑结婚;69%的人认为仅仅 以电话或邮件的方式进行联系不算进入恋爱等。现 有研究之所以要将电话、照片、现实见面作为虚拟 社会关系发展的标志,可能与这些线索能够将虚拟 关系一定程度上带入现实有关,这些线索的暴露意 味着在一步步放弃“虚拟”所带来的安全感和控制 感,所以暴

15、露之前通常都会有较为慎重的考虑,因 此这些线索也就成为虚拟社会关系发展研究中自 然的标志。 2.2.2 相互吸引及印象形成的研究 自我暴露并不能完全决定虚拟社会关系的发 展形成。相互吸引(attraction)和(印象形成) (Impression formation)是另一重要的影响因素, 二者常常被放在一起研究。目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研究结果。 首先,关于影响相互吸引和印象形成的因素的 研究。现在一般认为,在长期的虚拟关系中个体的 “内在品质”对彼此的相互吸引和印象形成起着相 当重要的作用9,23,24。如 Julie 在对虚拟空间浪漫关 系(网恋)中“吸引力”的研究发现23:80%的人

16、认为兴趣相同对长期的关系保持很重要;84%的人 认为语言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一些本质特点,中等或 极端重要; 96%的人认为幽默感是中等或极端重要, 是形成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在虚拟关系 中,现实意义上的生理特征、身份、地位等的作用 相对较小, 只在相识的初期或在以建立 “浪漫关系” 为目的交往中才引起关注,而在一般意义及长期的 关系中,幽默感、语言等内涵的作用则凸显出来, 并会最终决定个体的吸引力及自己在对方心目中 的印象,即“内在品质”在虚拟社会关系的发展中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虚拟空间里的印象形成还呈现出了一些 原则。一是相似相吸(like attract like) ,即人们倾 向于选择和自己在各方面相似的人交往, Julie 的研 究23中 93.4%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