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中数学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72488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高中数学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广东省高中数学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广东省高中数学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高中数学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高中数学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中学高中数学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 等价转化思想的运用。3 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应用。难点: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探究发现及应用。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教材第61页的观察题,三角板的一条边所在直线与地面平行,这个三角板所在的平面与地面平行吗?三角板两条边所在直线分别与地面平行,情况又如何呢?导入本节课所学主题: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二)研探新知1、问题:(1)平面内有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平行吗?(2

2、)平面内有两条直线与平面平行,、平行吗?通过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得出结论。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符号表示:a b ab = P ab2、例2 引导学生思考后,教师讲授。例子的给出,有利于学生掌握该定理的应用。应用时关键是在一个平面内寻找两条相交直线,并证明与另外一个平面平行也就是说:欲证面面平行,要先转化为线面平行而转化的思想方法是数学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立体几何中,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例2 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求证:平面AB1D1平面C1BD分析:欲证面面平行,由判定定理,必须有线面平行,而题

3、目所给的是正方体及体内的截面,隐含较多的线面平行的位置关系证明:因为ABCD-A1B1C1D1为正方体,所以 D1C1 A1B1,AB A1B1,所以 D1C1 AB,所以 D1C1BA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D1AC1B,因为 C1B 平面C1BD,故 D1A平面C1BD同理 D1B1平面C1BD又 D1AD1B1D1,所以 平面AB1D1平面C1BD(三)自主学习、加深认识练习:教材第63页1、2、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后,教师指导讲评。(四)归纳整理、整体认识1、小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以及应用。2、判定定理中的线与线、线与面应具备什么条件?3、转化的思想方法,是数学思维

4、的重要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转化的过程,同学们要认真掌握(五)作业布置第68页习题2.2 A组第7题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并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感知数学,体验数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化归转化能力;了解科学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是汇报课,因此将教材的内容做在课件上,通过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了课堂容量,节省了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和练习,同时通过课件演示,将复杂抽象的空间几何问题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和动画显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问题的本质。在复习引入和创

5、设问题情景的环节上,采用实物演示,使得问题清楚明白,主题明确。在学生实验发现探索阶段,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发现问题的本质,得到结论。在练习中通过思路分析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寻找解题方法。通过以上的做法,本节课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但是应该看到,我这节课的做法还存在许多的不足:首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内容,例如:对探究问题做进一步的讨论;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给出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其次在例题的讲解和习题的评讲中应重点关注解题思路的分析,从问题出发条件入手,分析解题思路,找到解题的关键,以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同时还应对学生的习题作出评价。最后在语言方面还有待加强,以保证课堂教学语言的简练、准确和规范,通过教师的语言来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以便师生更好的沟通交流互动;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双基的训练不能忽略,还应当进一步加强立体几何作图的能力,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能为了用课件而用课件,应根据不同的学生和课堂情形,灵活处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从学生的发展这个角度来灵活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