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2013版课件第八章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663749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156 大小:3.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2013版课件第八章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毛概2013版课件第八章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毛概2013版课件第八章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毛概2013版课件第八章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156页
毛概2013版课件第八章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1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概2013版课件第八章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2013版课件第八章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1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布局,拓展:话说传统计划经济,传统的计划经济是一种“短缺经济”,与“短缺经济”相联系的是“排队现象”,1978年北京市民 在排队购买年货,(1)“排队现象”,(2)计划经济年代的计划票证,乌鲁木齐市商业局曾经发行过只有一厘米的布票。,1963年,周恩来总理为参加第27届世乒赛的乒乓球运动员举行家宴饯行时,无奈地宣布:“个人自带粮票”。,由计划向市场体制的改革给中国带来深刻的变化,2005年春节,云南乡村 74岁的刘老太第一次与 儿子用手机互致问候,青岛一个商场内琳琅满目的圣诞节商品,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2、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改革开放开始后一个很长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建国后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客观原因,集中力量从事现代化建设 2) 苏联经验 3) 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 高、利益比较单纯,主观原因: 将计划经济体制视为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计划经济体制的积极作用,1)在国民经济实力弱小的情况下,集中力量进行了以156个重大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迅速建立了工业化的基础 2)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

3、气式飞机在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驶下装配线。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以小于比利时的工业规模起步,到毛 泽东去世时,已经以世界六大工业国之一 的面目出现了。” 莫里斯.迈斯纳,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之一 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之二 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

4、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这是2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二十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4年全球营业额1016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之三 经济增长缺乏效率,高增长主要依靠高投入获得;技术创新速度缓慢,许多产品几十年不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商品短缺。,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忽视 价值规律,所有制单一,平均主义 严重,严重压抑 企业与职工的积极性、 创造性,社会主义经济 缺乏活

5、力,毛泽东对于符合国情的经济体制的探索 50年代初,毛泽东对苏联体制的弊端有所察觉,首先提出质疑。 1958年郑州会议,毛泽东指出“商品生产不能与资本主义混为一谈”。“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相联系,就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联系,就出社会主义。”,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供理论前提,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要否定自由主义坚持市场经济与私有制是天然同一的偏见 二是要纠正社会主义必然否定商品经济的偏见,第一阶段: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计划经

6、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突破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概念。,第二阶段: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长期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明确肯定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邓小平对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给予高度评价: “说出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

7、学。”,对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关系认识的突破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改革实践。 “没有前几年的实践,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写出来也很不容易通过。”,第三阶段: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后来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1987年邓小平再次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利,就可以利用。”,第四阶段: 1992年党的十四大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

8、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简表,“摸着石头过河”,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经济为辅,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几个阶段,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二是计划和市场作

9、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美国新闻周刊网站11月12日文章,原题:美国可向中国学习的五件事,前中国美国商会主席詹姆斯麦格雷戈说:“我们可以向中国学习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要设立目标、制订计划,全力推动整个国家向前走。中国人有五年计划,他们时刻牢记这些目标。这些计划不是决定哪个工厂获得哪些原材料,制造什么产品,如何定价以及销往何地等等。他们现在的计划包括,我们如何在五年内建立一个世界级硅片产业?我们如何成为世界上有影响的汽车制造业国家?”,计划和市场各

10、自的缺陷: 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 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只要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可以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绞首的危险 。” 马克思,“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恩格斯,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把发展市场

11、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 市场经济 =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 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是多余,并非画蛇添足,

12、而恰恰相反,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发展,党的十四大之后,我国的经济改革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加速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基础性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是说市场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或主要的资源配置手段(通过价格、供求、竞争自发调节资源配置),但政府(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也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通俗地说,市场对资源配置起主要作用,但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对资源配

13、置也在一定程度上起重要作用。 而在实践中,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过多、不合理干预太多,政府甚至在一些市场可以发挥作用调节资源配置的领域、部门对资源配置的作用超越了市场。,“决定性作用”,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意味着在配置资源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只能是市场;对于市场调节所具有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和市场无法起调节作用的领域。 政府的作用仍然是不可缺少的,但只可以通过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的职能,来影响和引导资源配置,而不可以直接决定(比如商品生产、价格、供求等)。,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央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意在理清市场经济条件下市

14、场和政府的关系,深化改革,在坚持市场化过程中完成政府职能转变,打造服务型政府; 解决以往存在的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和“缺位”现象,进一步放权给市场,积极提升市场的效率,充分发挥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从政府自身改起,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 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有序实施,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各地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李克强总理进一

15、步指出:“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 2014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充分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全面清理非行政审批事项。,以房地产为例:,以前的“基础性”时代,地方政府干预房地产市场过多,而开发商带给政府的是太多泡沫; 例如: 2008年12月,南京市某房产局局长宣称,对于开发商低于成本价销售楼盘,将和物价部门一起对其进行查处。另据报道,不久前,沈阳市某区政府也鼓励保利、华润等22家开发商组成

16、不降价联盟,并承诺对开发商造成的损失给予赔偿。此外,降价楼盘不得进入房展会等类似新闻近日时有发生。 由于房地产业带来的土地交易、房地产交易税费以及上下游十几个产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业的依赖与重视可以理解。但是,这些以行政手段禁止开发商降价的行为,已经超越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范围,严重违背了市场规则。,发挥房地产支柱产业作用,并不是要地方政府硬“守”着虚高的房价,以维持土地开发投资的高昂价值;而是要使房市逐渐规范化,维持合适的利润率和稳定的交易量。当前各地出现的商品房降价意愿和降价趋势,正是市场通过价格杠杆进行的自我调节。如果地方政府继续以不恰当的方式干预房地产市场,一旦房地产商积压商品房过多,导致资金链断裂,许多行业乃至当地经济都将受到严重影响,到时候,“冷”的可不止是房地产业了。,现在的“决定性”时代,政府不应干预房价,房价由市场说了算,国家只看、少管,把泡沫尽量挤干。,资料分析:,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10月29日下午就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供应体系建设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