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概述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660382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概述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概述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概述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概述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概述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概述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概述剖析(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概述,01,职业病危害评价基础知识,03,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要点,02,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要点,04,评价过程质量管理要点,Contents,目,录,是什么? 怎么看?,二、 职业病危害评价常用术语,一、 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分类,三、 评价依据、评价范围与评价单元,四、评价程序与内容,职业病危害评价基础知识,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分类,一、预评价 二、控制效果评价 三、现状评价,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其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有害性、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应急救援设施等进行的预测性卫生学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完工后、竣工验收前,对工作

2、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与措施及其效果等做出的综合评价。,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其他职业病防护措施与效果、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情况等进行的综合评价。,职业病危害评价常用术语,1、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者影响,保护劳动者健康的设备、设施、装置、构(建)筑物等的总称。 2、工程分析- 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和卫生特征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了解项目所具有的工艺特点、工艺流程和卫生防护状况等,并剖析其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

3、性质及其分布。(编制要求!) 3、工作场所- 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由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工作地点。 4、应急救援设施- 在工作场所设置的报警装置、辐射剂量测量设备、个人剂量监测设备、现场急救用品、洗眼器、喷淋装置等冲洗设备和强制通风设备,以及应急救援使用的通信、运输设备等。 其它-职业接触限值、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个体防护用品、噪声作业、高温作业等(GBZ/T224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评价依据,主要包括: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等 重点关注: 1、所使用依据是否现行有效?最新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是否使用? 2、所列评价依据是否与本次评价有关? 3、所列评价依据是否

4、适用于本次评价? 4、是否使用了有关行业标准? 5、所使用的类比资料是否有明确来源?,评价范围,预评价的评价范围 原则上以拟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内容为准,并包括建设项目建设施工过程职业卫生管理要求的内容。对于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评价范围还应包括建设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基本情况以及所有设备设施的利旧内容。 控制效果评价的评价范围 以建设项目实施的工程内容为准。对于改、扩建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的项目,还应包括有关的利旧内容。 评价范围的确定 “人、机、料、物、环”5个方面。,评价单元,评价单元 是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建设项目分成有

5、限、确定范围进行评价的单元。(简化评价方法、减少评价工作量、避免遗漏,确保评价的真实、客观、准确) 评价单元的划分原则 1、以工艺特征划分;2、以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主划分。 重点关注: 1、所划分的评价单元是否涵盖了应评价的所有场所或危害? 2、所划分的评价单元是否得到了正确的使用?,评价的程序,1.准备阶段 (1)接受建设单位或用人单位委托、签订评价工作合同;(2)收集职业病危害评价所需的相关资料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3)开展初步现场调查。4)根据需要编制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技术审核;(5)确定职业病危害评价的质量控制措施及要点。 2.实施阶段 (1)职业卫生调查与分析(或工程分析、

6、辐射源项分析);(2)现场(或类比现场)职业卫生检测与分析以及辐射防护检测与分析,或收集与分析现场(类比现场)职业卫生检测数据;(3)现场(或类比现场)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健康监护等职业病防护措施调查与分析;(4)对评价内容进行分析、评价并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 3.报告编制阶段 (1)汇总实施阶段获取的各种资料、数据;(2)完成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的编制。,评价内容,1、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 2、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 3、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 4、职业病防护设施。 5、辐射防护措施与评价,辐射防护监测计划与实施等。 6、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7、职业健康监护及其

7、处置措施。 8、应急救援措施。 9、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10、其它应评价的内容。,检查表法,1,类比法,2,职业卫生调查法,3,工程分析法,4,检测检验法,5,评价方法,其它方法: 综合分析法 经验法 风险评估法 理论计算法,评价方法,重点关注: 1、检查表检查内容是否符合工程实际? 2、是否有遗漏? 3、是否重复? 4、是否有针对性? 5、检查内容与标准的要求是否“答非所问”或“含糊其辞”? 6、检查结果有定量指标的是否给出了具体数值?,评价报告的编制要求,1、主报告 应全面、概括地反映拟建项目预评价工作的结论性内容与结果,应用语规范、表述简洁,单独成册 2、资料性附件 应包括评价依据、评价

8、方法、工程分析、类比调查分析(现场调查)与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分析、检测(职业病防护设施性能参数的检测)、检查、计算等技术性过程内容,以及建设项目立项文件、地理(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图等和其他与拟建项目有关的资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要点,01,目的内容,03,资料性附件,02,主报告,04,工程分析,05,类比调查,07,综合性评价,06,职业病危害及其防护措施评价,预评价之目的内容,对项目投产运行期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主要环节、岗位分布等进行识别与分析;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行预测; 对拟建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9、的预期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 指出建设项目在职业病危害防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科学、可行、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措施; 做出客观、真实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论。,项目没有可研, 只有项目简介 怎么办?,预评价之主报告,1、建设项目概况 2、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评价 3、综合性评价 4、职业病防护补充措施及建议 5、评价结论,1、拟建项目名称、拟建地点、建设单位、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 2、岗位设置及人员数量 3、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基本情况以及工程利旧情况。,1、概括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各危害因素存在的作业

10、岗位、接触人员、接触时间、接触频度 3、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及导致的职业病等。 3、给出拟设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其合理性与符合性结论; 4、给出拟配备的个体防护用品及其合理性与符合性结论; 5、针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给出拟设置的应急救援设施及其合理性与符合性结论; 6、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给出在可研条件下各个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期浓度(强度)范围和接触水平及其评价结论。,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投资等符合性的结论,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1、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具体补充措施; 2、给出拟

11、建项目建设施工和设备安装调试过程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建议。,1、确定风险类别; 2、给出在采取了预评价报告所提防护措施后,各主要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浓度(强度)范围和接触水平; 3、明确其是否能满足国家和地方对职业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预评价之主报告,重点关注: 1、主报告为结论性内容。 2、项目名称的一致性(核准、备案证)?岗位定员是否包括了外委作业、临时用工人员,是否给出了女职工人数? 3、接害工种描述是否一致性? 4、补充措施主要针对设计单位,是否根据所有评价的不符合与基本符合提出相应的卫生工程改进措施?针对预期超标的岗位和工作地点提出相应的卫生工程改

12、进措施是否科学性、针对性、合理性、可操作,使设计单位便于落实?尤其是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应急救援方面的措施是否只提原则,没有具体到岗位、措施?是否针对建设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防护提出措施?,是否存在评价合格, 补充措施有提了不少 的情况?,预评价之资料性附件,1、任务由来、评价依据、评价方法、评价范围与内容、评价单元 2、评价程序、质量控制 3、工程分析 4、类比调查分析 4、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分析、检测、检查、计算等技术性过程内容 5、其它附件。委托书、地理(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图等和其他与拟建项目有关的资料。,预评价之工程分析,1、拟建项目概

13、况 2、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与产品的名称和用(产)量、岗位设置及人员数量 3、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 3、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 4、建筑卫生学 5、建设施工工艺和设备安装调试过程等内容 6、初步识别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及建设期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特点与分布。对于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分析还应明确工程利旧情况。,施工方案尚未确定:作说明后省去相关分析评价内容。确定后另行申报,预评价之工程分析,重点关注: 1、是否大段摘抄了可研(设计)资料?是否给出了生产工艺的先进性(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 2、生产工艺流程(包括生产装置、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等)

14、是否全面?化学反应是否给出了方程式?生产物料是否平衡? 3、拟使用或产生的原料、辅料、产品、副产品、中间品化学名称、理化特性、用量或产量分析(年用量和每天最大用量)是否全面?物料的储运、装卸情况是否进行了分析? 4、总体布局是否描述了“三区”布置情况?竖向布置描述是否正确? 5、主要生产设备列表中是否给出了产生的危害及布置位置? 6、主要建筑物结构、朝向及间距,各建筑物内是否按工艺功能分区?,预评价之工程分析,7、高毒物质工作场所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和表面应采用耐蚀、不吸收、不吸附毒物的材料;车间地面, 应平整防滑,易于冲洗清扫;产生较多或大量湿气的车间,是否设计除湿排水防潮设施? 8、

15、产生噪声、振动的厂房设计和设备布局应采取降噪和减振措施? 9、通风描述是否全面、准确(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全室、局部)? 10、是否分析了封闭车间的微小气候? 11、辅助用室关注浴室:车间卫生特征1级、2级的车间应设浴室;3级的车间宜在车间附 近或厂区设置集中浴室;4级的车间可在厂区或居住区设置集中浴室;更/存衣室:卫生特征1级的更/存衣室应分室设计,2级的同室分柜存 放设计,3级的同柜分层存放。更衣室与休息室可合并设置;4级的更/ 存衣柜可设在休息室内或车间内适当地点。,气流的组织,预评价之类比调查,1、类比企业职业卫生调查 2、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1、可比性分析; 2、类比企业产生

16、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存在的作业岗位、接触人员、接触时间、接触频度等; 3、类比企业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及运行维护状况; 4、类比企业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与使用情况; 5、类比企业应急救援设施设置等,1、收集类比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最新检测资料,分析明确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布及其浓度(强度)等。 2、收集的检测资料的质量、检测种类和范围应符合要求,引用时应注明检测报告来源。 3、没有可收集的检测资料时,应制定检测方案,并对类比企业进行现场检测。,预评价之类比调查,重点关注 1、所选择的类比对象是否具有可比性(原辅料与产品、工艺、设备、规模)?是否考虑了气候条件、管理措施的可比性? 2、是否对类比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运用是否正确?类比数据不全时是否进行再检测? 3、是否对超标原因进行了合理的分析? 4、类比资料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分析评价、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分析评价、应急救援设施分析评价等方面是否得到正确的运用?,预评价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1、识别的原则(全面、客观、准确): (一)列入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