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讲稿课件(1)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657856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人为本讲稿课件(1)1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以人为本讲稿课件(1)1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以人为本讲稿课件(1)1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以人为本讲稿课件(1)1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以人为本讲稿课件(1)1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人为本讲稿课件(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人为本讲稿课件(1)1(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 开鲁县委党校 韩 子 义 2009年2月19日,要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008年9月19日 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一、什么是发展、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发展概念形成的时代背景,广大亚非拉国家走上工业化道路,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发展理论成为当代社会科学的显学,1、什么是发展?,一、什么是发展、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二、关于坚持全面发展,三、关于坚持协调发展,四、关于坚持可持续发展,五、关于坚持以

2、人为本,发展概念的演进,发展是指从传统农业社会经过工业化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发展是指从传统农业社会经过工业化、信息化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发展可以简要地理解为是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发展是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过程。,2.什么是发展观,发展观这个概念世界上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使用 1983年佩鲁出版新发展观 A New Concept of Development,发展观研究哪些基本问题?,(1)什么是发展?,(2)为什么要发展?,(3)怎样才能发展?,(4)靠谁发展、为谁发展?,(5)如何评价发展?,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3、。,发展观就是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方法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发展观问题的重要性,发展观的问题极为重要。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3、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胡锦涛在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讲话中简要地把这一发展观称为科学发展观。,需要注意到“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特指概念。,科学发展观总结了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

4、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的提出。,1. 提出时间及概述。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2. 提出背景与意义。,提出的背景: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确立之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

5、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也标志着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有了新的升华。,科学发展观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 中央党校一位教授向瞭望东方周刊表示:“在我们真心地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而叫好的同时,还要注意到,若它仅仅停留在理念层面,仅仅体现在部分领导干部的亲民形象和表率行为上,而落实不到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和制度安排上来,不能落实到广大党政领导干部内心观念的转变和执政为民的行动上来,那么这个发展观就将成为一句空话,甚至源于旧有矛盾和问题的种种罪名,都会被推到这个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改革措施头上。”,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树立科学发展

6、观,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原因,过度砍伐导致土地沙漠化,猛兽搬的洪水!,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白色污染,卫星照片中的我国西部地区,卫星照片上的我国东部地区,二、关于全面发展,1.什么是全面发展?,十六届三中会后“三位一体”的提法,十六届四中全会后“四位一体”的提法,近来关于“五位一体”的提法,2.为什么要坚持全面发展?,经济建设为全面发展提供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政治建设为全面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文化建设为全面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社会建设为全面发展提供和睦相处的社会条件,生态建设为全面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3.怎样坚持全面发展?,必须防止和克服“单打一”的倾向,破除“唯GDP论”

7、和“GDP崇拜”,GDP有时不够准确,GDP不能反映成本,GDP不能反映质量,GDP不能解决公平,把GDP作为衡量发展重要指标的弊端,实事求是看待GDP对发展的重要性,GDP是反映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最重要的指标,GDP虽有缺陷但至今没有能够取代它的指标,GDP增长不等于发展但发展离不开GDP增长,在使用GDP指标的同时制订资源、污染排放指标,3.怎样坚持全面发展?,必须防止和克服“单打一”的倾向,破除“唯GDP论”和“GDP崇拜”,注重解决好瓶颈制约和薄弱环节问题,3.怎样坚持全面发展?,必须防止和克服“单打一”的倾向,破除“唯GDP论”和“GDP崇拜”,注重解决好瓶颈制约和薄弱环节问题,坚持

8、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把坚持全面发展和解决薄弱环节问题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立起来的倾向,“以体制改革为中心”,“以协调发展为中心”,“以社会发展为中心”,“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 科学发展观不可动摇的原则,这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这是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所决定的,这是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所决定的,这是唯物史观生产力理论所决定的,三、关于协调发展,1.什么是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指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间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程度、发展效益等方面比例适当、结构合理,因而能够达到相互促进、良性运行、共同发展的状态。,2.为什么要坚持协调发展?,

9、坚持协调发展首先是因为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如马克思所说:“协调始终只是消除现存不协调的那个运动的结果”。,0 0.2 0.3 0.4 0.6 1,绝对平均 正常 警戒 危险 极端不平等,1990年0.343,2004年0.458,1980年0.28,(1)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中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城镇居民收入为农村居民收入的倍数,(2)城乡发展不协调,东中西GDP占全国GDP比重,(3)区域发展不协调,东中西人均GDP相当于全国人均GDP比重,在世界130个国家中,平均公共教育经费占GNP的比例,由1980年的4.4%提高到1996年的4.8%, 低收入国家由3.4%

10、提高到3.9%,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长期以来低于3%。,据联合国2003年HDI报告,2000年卫生保健公共支出占GDP的百分比,美国5.8,日本6.0,法国7.2,德国8.0,中国仅1.9。据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对191个成员国的卫生绩效进行的评估排序,中国居144位,在卫生负担公平性的评价排序中,中国居188位。,(4)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3.怎样坚持协调发展?,坚持系统结构性原则,进行重大的结构调整,坚持统筹兼顾的方针,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关键在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二元结构突出,这既是我国社会发展落后的突出特征,又是制约现阶段我国

11、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城乡二元结构在我国突出表现为城市化率低和城乡差距明显,因此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从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两方面入手,我国城市化率变化情况(%),世界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的城市化比较,加快城镇化的步伐,要以产业为依托,走产业兴市的道路;,要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创造生存的机会和就业的条件。,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实行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持农业,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政策保护、扶植农业的力度;,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防止农民成为失地的流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贯彻“生产发展、

12、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农村发展;,四、关于可持续发展,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提交联合国大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为: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我国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我国为什么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人口与自然资源的状况所决定,经济快速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

13、盾所决定,现有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所决定,判定发展是否可持续的三条标准,可再生资源消耗速率可再生资源开发速率,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速率可再生资源消耗速率,对环境污染排放速率环境对污染吸收速率,3.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 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把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点; 把建设节约型机关、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农村为抓手,把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到实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有

14、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大力开发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 建立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环保产业 创立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三条原则:,“减量化”:一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排放,实行清洁生产;二是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再利用”:就是以不同方式和手段多次反复使用某种物品和对废弃物进行加工再利用。

15、,“再循环”: 包括企业内的物质循环、企业之间的物质循环、生产和消费的整个过程的物质循环。,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传统经济运行方式,特征: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 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后果:导致许多自然资源短缺与枯竭, 酿成了灾难性环境污染后果。,废弃物回收再利用,资源,生产,消费,循环经济运行方式,特征: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 废弃物的低排放、零排放;,作用:为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提供了现实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是转变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16、五、关于以人为本,.提出以人为本的重大意义,提出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提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成果,.什么是以人为本?,发展必须把依靠人作为根本前提,发展必须把提高人作为根本途径,发展必须把尊重人作为根本准则,发展必须把为了人作为根本目的,3.坚持“以人为本”需注意两个问题,不能离开生产力的发展抽象谈论以人为本,不能离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抽象谈论以人为本,要不要发展 为什么发展 怎样发展得更好,以人为本 为谁发展?,全面 协调 可持续 怎样发展?,以 人 为 本,发展 发展规律 发展需要,以 人 为 本,全面 协调 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1)、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怎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呢?,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