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三轮复习化学科目第四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课件(2017课件)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654596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三轮复习化学科目第四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课件(2017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高三三轮复习化学科目第四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课件(2017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高三三轮复习化学科目第四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课件(2017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高三三轮复习化学科目第四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课件(2017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高三三轮复习化学科目第四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课件(2017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三轮复习化学科目第四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课件(2017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三轮复习化学科目第四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课件(2017课件)(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考纲网络掌控全局,梳理判断突破点面,梳理基础,一、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层的表示方法及能量变化。,近 远,低 高,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一般总是尽量先排布在_的电子层里。 (2)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_个。 (3)最外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不超过_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_个)。 (4)次外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不超过_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_个。 3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 下面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能量最低,2n2,8,2,18,32,二、元素周期律 1定义。 元素的性质随着_的递增而呈_变

2、化的规律。 2实质。 元素原子_的周期性变化。 3主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原子核,电子层,电子数,原子序数,周期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增多,1,相同,减小,增大,增强,减弱,减弱,增强,减弱,增强,增强,减弱,17,主族序数8,主族,增强,减弱,减弱,增强,易,增强,难,减弱,减弱,增强,4.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应用的重要意义。 (1)为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线索。 (2)寻找新材料 半导体材料:_与_交界处的元素; 优良的催化剂:_; 耐高温、耐腐蚀的特种合金材料:_; 高效农药:含_等元素的化合物。,金属,非金属,过渡元素,过渡元素,F、Cl、S、P,判断正误,正确的打

3、“”,错误的打“”。 1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 2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 3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 4碱性:NaOHMg(OH)2Al(OH)3( ),5(2012天津高考)短周期第A与A族元素的原子间构成的分子,均满足原子最外层8电子结构( ) 6(2012朝阳一模)S、P、Cl得电子能力和它们相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 ) 7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 ),热点一,热点典例融会贯通,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4、依据。 (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难易程度:越易反应,则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2)根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A置换出B,则A对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比B对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 (3)根据金属单质的还原性或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金属性越强(Fe对应的是Fe2,而不是Fe3)。,(4)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则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5)根据电化学原理:不同金属形成原电池时,作负极的金属活泼;在电解池中的惰性电极上,先析出的金属其对应的元素不活泼。 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根据非

5、金属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越易化合,则其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2)根据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或还原性:越稳定或还原性越弱,则其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3)根据非金属之间的相互置换:A能置换出B,则A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B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 (4)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则对应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5)根据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或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6)最高价含氧酸形成的盐(同种阳离子)碱性越弱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特别提醒 1.元素的性质与单质的性

6、质一般是一致的,但是单质的性质还受单质结构的影响,如元素的非金属性NP,但是N2的性质非常稳定,而白磷却易自燃,这是由于N2分子中有氮氮三键,结构稳定造成的。 2.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如沸点、溶解性等无关。,【例1】 (2012杭州师大附中月考)下列有关叙述:非金属单质N能从M的化合物中置换出非金属单质M;M原子比N原子容易得到电子;两元素的阴离子在电极上放电时,N优先于M;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HmMHnN;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HmMOxHnNOy;单质熔点MN。能说明非金属元素M比N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 A B C D,解析:非金属性越强,

7、得电子能力越强,阴离子还原性越弱,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由此可得到答案为B。 答案:B,1(2012北京高考)已知33As、35Br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AsClP B热稳定性:HClAsH3HBr C还原性:As3S2C1 D酸性:H3AsO4H2SO4H3PO4,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Cl原子半径小于P,A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AsH3的稳定性小于HBr,B错误;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依次减弱,H3AsO4的酸性弱于H3PO4

8、,D错误。 答案:C,热点二,“位、构、性”之间的关系,1明确四个关系式。 (1)电子层数周期序数。 (2)质子数原子序数。 (3)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 (4)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族序数(F除外); 最低负价主族序数8。 2掌握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位置的方法。 首先熟记各周期0族元素原子序数,然后拿已知元素原子序数去比较。,(1)若ba12,则B元素处于A元素的下周期第A或第A族,如38号元素比第四周期氪的原子序数(36)多2,故该元素处在第五周期第A族。 (2)若ab15,则B元素处于A元素所在周期的第A第A族,如49号元素比第五周期的氙(54号)原子序数少5,因此该元素处在第五周期第A族。,

9、3掌握原子序数差规律。 (1)同周期第A和第A族元素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前三周期的所有元素中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值为1;第四、五周期的差值为11;第六、七周期为25。 (2)同族的上下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若为第A、第A的元素。 原子序数的差值等于上一种元素所在周期所能够排列的元素种类数。,若为第A至0族的元素。 原子序数的差值等于下一种元素所在周期所能够排列的元素种类数。,特别提醒 原子序数是奇数或偶数的主族元素,其所在主族序数必为奇数或偶数。,【例2】 (2012北京房山一模)X、Y、Z、W为四种短周期元素,有关这四种元素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Y的氢化物与W的氢化物反应的

10、产物只含有共价键 B1 mol W的单质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 mol C0.3 mol Cu分别与足量HYO3和H2ZO4的稀溶液反应均产生0.2 mol气体 DX与Z形成XZ2时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解析:X、Y、Z、W为四种短周期元素,由原子半径可推知这四种元素在第二、三周期,结合化合价可知,X应为C,Y为N,Z为S,W为Cl;Y的氢化物(NH3)与W的氢化物(HCl)反应生成氯化铵,除了共价键还有离子键,A错误;1 mol Cl2的单质参加氧化还原反应,完全还原成Cl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 mol,如果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则不是,如与碱反应,B错误;Cu不与稀硫酸反应,C错

11、误;CS2类似于CO2,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正确。 答案:D,2(2012潮州二模)短周期元素X、Y、Z、M、R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R)r(M)r(Z) 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R强于M D离子R和Z3的电子层结构相同,解析:由周期表的结构可知,短周期元素X、Y、Z、M、R这五种元素在第二、第三周期,分别为X为N、Y为O、Z为Al、M为S、R为Cl;O的非金属性比N强,O的氢化物也比N的氢化物稳定,A错;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往右依次变小,B错误;非金属性越强,元素的最高

12、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C正确;离子R比Z3多一个电子层,D错误。 答案:C,热点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确定,1由原子结构的特点确定。 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来确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再根据主族元素的名称和顺序确定元素的名称。 2由元素形成的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确定。 根据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同周期的主族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与下一周期的主族金属元素形成的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来确定。,3根据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思维程序。首先要熟记每周期中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比大小,定周期。若该原子序数比最邻

13、近的稀有气体原子序数小,则该元素与该稀有气体元素同周期;若该原子序数比最邻近的稀有气体原子序数大,则该元素在稀有气体元素所在周期的下一周期。,求差值,定族数。若某元素原子序数比相应稀有气体元素多1或2,则该元素处于该稀有气体元素所在周期的下一周期的A族或A族;若比相应稀有气体元素少15,则该元素处于稀有气体元素所在周期的AA族。对于过渡元素族序数的确定另行考虑。 4根据元素的特殊性质进行推断。如钠元素的焰色反应、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火焰颜色、铝既能和酸反应也能和强碱反应等等。,【例3】 (2012大纲高考)元素X形成的离子与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X的离子半径小于负二价硫的离子半径,X元素为

14、( ) AAl BP CAr DK,解析:Al的离子半径和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不同,A错误;P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大于负二价硫的离子半径,B错误;Ar不能形成简单离子,C错误。 答案:D,3(2012合肥八中质检)若以R、M分别代表一种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存在简单阴离子R,则R一定属于A族 B若存在简单阴离子R2,则R一定属于A族 C若存在简单阳离子M,则M一定属于A族 D若存在简单阳离子M2,则M一定属于A族,解析:能形成简单阴离子R,除了A族元素,也可能是H,A错误;只有A族元素能形成简单阴离子R2,B正确;能形成简单1、2价的阳离子,除了A、A族元素,B、B族元素也可以,C

15、、D错误。 答案:B,实验操作提高素养,实验课题: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探究,1实验目的。 探究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2实验原理。 (1)利用置换反应比较Cl和S的非金属性强弱。 (2)利用Na、Mg、Al与H2O或H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Na、Mg、Al的金属性强弱。,(3)测定同浓度H2SO4和H3PO4的pH,把H3PO4滴入Na2SiO3溶液中比较H3PO4和H2SiO3的酸性强弱,从而比较Si、P、S的非金属性强弱。 3探究活动。 (1)探究Na、Mg、Al的金属性强弱(见下表)。,(2)探究Cl、S、P、Si的非金属性强弱(见下表)。,4.操作提示。 (1)钠要取“黄豆粒”大小,且要用试纸擦干其表面的煤油,放在大的烧杯或玻璃水槽中进行实验。 (2)镁条、铝条最好取形状、大小一样的且放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中进行实验。,(3)氯水和H2S溶液均要新制的。 (4)测溶液的pH的操作:把一小片pH试纸放在干净的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或胶头滴管)蘸取一滴待测液点在pH试纸的中央,待变色后立即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 5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