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45499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西城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西城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西城区2018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一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 Fe 56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1.下列试剂中,标签上有如下标注的是A. 纯碱 B. 铁粉 C. 浓硫酸 D. 酒精【答案】C【解析】【分析】警示标记为腐蚀品的标志,根据物质的性质解题,有腐蚀性的为答案.【详解】A项、纯碱没有腐蚀性,故A错误;B项、铁粉没有腐蚀性,故B错误;C项、浓硫酸有腐蚀性,为腐蚀品,故C正确; D项、乙醇易燃,没有腐蚀性,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危险品标志,分清每个物

2、质的性质,明确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下列固体呈淡黄色的是A. Na2O B. Na2O2 C. Fe2O3 D. Fe(OH)3【答案】B【解析】【详解】A项、Na2O是白色固体,故A错误;B项、Na2O2是淡黄色固体,故B正确;C项、Fe2O3是一种红棕色的固体,故C错误;D项、Fe(OH)3是一种红褐色的沉淀,故D错误。故选B。3.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 Cu B. NaCl溶液 C. NaOH固体 D. 乙醇【答案】C【解析】【分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例如酸、碱和盐等,凡在上述情况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详解】A项、金属Cu是

3、单质,故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故A错误;B项、NaCl溶液是混合物,故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C项、NaOH是碱,属于电解质,故C正确;D项、乙醇属于非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明确概念的要点即可解答,抓住化合物来分析是解答的关键,并注意导电的原因来解答。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液氨 B. 漂白粉 C. 赤铁矿 D. 氯水【答案】A【解析】【分析】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详解】A项、液氨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B项、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属于混合物,故B错

4、误;C项、赤铁矿中主要含有三氧化二铁,还含有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D项、氯水是氯气通入水后形成的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物。5.下列气体过量排放不会导致酸雨的是A. SO2 B. CO2 C. NO2 D. NO【答案】B【解析】【分析】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详解】二氧化硫

5、、氮氧化物等物质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CO2的大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不会导致酸雨的形成,故选B。【点睛】酸雨的危害是很大的例如,酸雨能危害人体健康,导致水生生物死亡,能腐蚀建筑物、能毁坏森林、能是土壤酸化、能使水体显酸性等等。6.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A.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 胶体微粒能通过滤纸C. 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 D. 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答案】C【解析】【详解】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是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胶体的本质特征,抓住不同分散系划分的依据是解题的关键。

6、7.合金是一类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A. 不锈钢 B. 青铜 C. 生铁 D. 水银【答案】D【解析】【分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和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化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是合金,合金都属于混合物。【详解】不锈钢、生铁属于铁合金,青铜是铜锡合金,水银属于单质,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合金的定义,注意合金的成分不一定都是金属。8.下列溶液中,常温下可以用铁制容器装运的是A. 浓硝酸 B. 浓盐酸 C. 硫酸铜溶液 D. 稀硫酸【答案】A【解析】【分析】常温下,Fe遇浓硫酸或浓硝酸发生钝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则用铁罐装运浓硫酸或浓硝酸。【详解】A项

7、、常温下,铁遇浓硫酸发生钝化,则可用铁罐装运浓硫酸,故A正确;B项、铁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能用铁罐装运,故B错误;C项、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Cu,则不能用铁罐装运,故C错误;D项、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不能用铁罐装运用,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用途,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注意钝化现象为氧化还原反应。9.下列物质中,常用作还原剂的是A. 氯气 B. 金属钠 C. 氯化铁 D. 稀硝酸【答案】B【解析】【分析】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化合价只能降低,只能做氧化剂;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低价态,化合价只能升高,只能做还

8、原剂;元素的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既能升高,也可以降低,既能做氧化剂,又能做还原剂。【详解】稀硝酸中N元素为最高价,只能做氧化剂;氯气中Cl元素为中间价、氯化铁中Fe元素为中间价态,既能做氧化剂,又能做还原剂;金属钠中Na元素为最低价态,只能做还原剂,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熟悉利用元素化合价来分析物质的性质及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中学化学中,常用作氧化剂的主要有高锰酸钾、硝酸、浓硫酸、氯气、过氧化氢、次氯酸、三价铁离子等;常用作还原剂主要有钠镁铝铁等常见金属单质、C、氢气、CO、亚铁离子、硫离子、碘离子等。10.下列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图中,正确的

9、是A. B. C. D. 【答案】CD【解析】【分析】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详解】A项、部分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应为交叉关系,故A错误;B项、部分化合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应为交叉关系,不能是包含关系,故B错误;C项、部分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应为交叉关系,故C正确;D项、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应为包含关系,故D正确。故选CD。【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明确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是否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的关键,明确包含与交叉的意义

10、即可解答。11.下列有关试剂保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新制氯水需要避光保存 B. Na可保存在煤油中C. NaOH固体需要密封保存 D. 保存FeCl3溶液时需加入少量Fe粉【答案】D【解析】【分析】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起反应的药品应密封保存。如钾、钠应浸在煤油中;白磷放在水中,使之与空气隔绝;易潮解、挥发、吸水的药品应密封保存,如固体NaOH、浓盐酸、浓硫酸等;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应盛在棕色瓶中,放置阴凉处,如AgNO3、浓HNO3等;液态溴有毒且易挥发,应贮存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加水封,加盖玻璃塞(不能用橡胶塞),并放置于阴凉处;易挥发、着火的药品应密封保存并放置于阴凉处,远

11、离火源,如乙醇、乙醚、苯等;盛放药品的器皿应不能跟所盛药品反应,如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应用橡胶塞。【详解】A项、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易分解而导致氯水变质,应于棕色试剂瓶避光保存,故A正确;B项、钠易与空气中氧气和水反应,所以要隔绝空气保存,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且和煤油不反应,所以可用煤油保存,故B正确;C项、NaOH固体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需要密封保存,故C正确;D项、FeCl3溶液与Fe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保存FeCl3溶液时不能加入Fe粉,故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判断,明确物质的性质与保存方法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根据试剂的性质特

12、点选择保存的方法,如浓硝酸、新制的氯水等见光容易分解的试剂,应该避光保存,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12.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Na、Ag、Cl、CO32 B. Na、Mg2、Cl、SO42C. Fe3、K、SO42、OH D. Fe2、H、SO42-、NO3【答案】B【解析】【分析】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溶液中的离子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离子间不能形成沉淀或气体或水,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详解】A项、Ag+与Cl-、CO32可以形成AgCl沉淀、Ag2 CO3沉淀,该组离子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A错误;B项、离Na、Mg2、Cl、SO42子间既不能形成沉淀也无气体或

13、水产生,该组离子可以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B正确;C项、Fe3+与OH-可以形成Fe(OH)3沉淀,该组离子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C错误;D项、酸性条件下NO3-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侧重于考查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注意把握离子的性质以及反应类型的判断,熟练掌握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对解决此类问题至关重要;掌握一些常见离子的共存规律则可以快速解决此类问题,如H+不能与OH-、CO32-共存,OH-不能与大多数金属离子、NH4+共存,CO32-不能与大多数金属离子、H+共存,SO42-不能与Ba2+、Cl-不能与Ag+共存

14、等。13.配制100 mL 1 mol/L的NaCl溶液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 选择容积100 mL的容量瓶B. 在容量瓶中溶解NaCl固体C. 转移NaCl溶液时用玻璃棒引流D. 定容时向容量瓶中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答案】B【解析】【分析】配制100mL1.00mol/L NaCl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等。【详解】A项、配制100mL1.00mol/L NaCl溶液时应选择容积100 mL的容量瓶,故A正确;B项、容量瓶为精密仪器,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或者溶解物质,故B错误;C项

15、、转移NaCl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溶液溅出,故C正确;D项、定容时,距刻度23cm处,改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故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置,配制100mL1.00mol/L NaCl溶液要算出所需的氯化钠的物质的量,然后将所需要量的氯化钠,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即可,注意100ml是指溶液的体积。14.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 加热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B. 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的SO2气体C. 用氯水除去Fe2(SO4)3溶液中的少量FeSO4D. 用BaCl2溶液除去NaCl溶液中的K2SO4【答案】A【解析】【详解】A项、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