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8年中考地理 中国地理 第5讲 认识区域同步测试(含解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44664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17.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2018年中考地理 中国地理 第5讲 认识区域同步测试(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北京市2018年中考地理 中国地理 第5讲 认识区域同步测试(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北京市2018年中考地理 中国地理 第5讲 认识区域同步测试(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北京市2018年中考地理 中国地理 第5讲 认识区域同步测试(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北京市2018年中考地理 中国地理 第5讲 认识区域同步测试(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2018年中考地理 中国地理 第5讲 认识区域同步测试(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2018年中考地理 中国地理 第5讲 认识区域同步测试(含解析)(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5讲认识区域课时1北方地区全国真题“看”北京 (2017永州)地理区域具有整体的相似性和内部的差异性。读我国北方地区略图,回答12题。1. 北方地区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A. 以干旱为主 B. 以高寒为主C. 以旱地为主 D. 以水田为主2. 关于北方地区内部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为主B. 地区黄土广布,水土流失严重C. 地区相比,传统民居以窑洞为主的是地区D. 地区相比,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的是地区(2016湘潭)下图甲是我国某地区气候资料,图乙中表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回答34题。3. 图甲所示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图乙中的()A. B. C.

2、 D. 4. 图乙中区域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A. 甘蔗、花生 B. 水稻、香蕉C. 小麦、玉米 D. 小麦、青稞5. (2015昆明)图中、两地的地理差异,叙述正确的是()A. 地是“黄土地”,地是“黑土地”B. 地种“冬小麦”,地种“春小麦”C. 地多“暖温带”,地多“寒温带”D. 地有“辽中南”,地有“京津唐”6. (2016娄底)我国地大物博,地域饮食文化特色鲜明,各色菜肴在烹饪中形成了许多流派下列著名菜系中源自我国北方地区的是()A. 湘菜 B. 川菜 C. 鲁菜 D. 粤菜(2017崇左)读某地貌地形景观图完成78题。7. 图中地貌景观的形成,主要原因是()A. 修筑梯田 B. 大

3、规模采矿 C. 风力腐蚀 D. 长期流水侵蚀8. 这里的人们爱唱秦腔,歌声高亢,往往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是因为这里()A. 沙丘起伏 B. 沟壑纵横 C. 丘陵广布 D. 雪山连绵(2017苏州)下图是陕西省的某水土保持工程纪念碑,读图,回答910题。9. 下列图片反映该地区地表特征的是()10. 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对下列哪个地形区影响很大()A. 东北平原 B. 云贵高原C. 华北平原 D. 长江三角洲(2016邵阳)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日益改善。读下图,完成1112题。11. 图中阴影区黄土层深厚,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4、()A. 黄土是由风从沿海湿润地区吹到黄土高原堆积而成的B. 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水质清澈,含沙量小C. 黄土高原自然植被保存好,森林覆盖率高D. 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12. 下列属于“黄土风情”的是()窑洞碉楼信天游京剧白羊肚头巾A. B. C. D. (2017常德)阅读下面东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1314题。13. 图中两地气温相差20以上,主要原因是()A. 纬度差异 B. 地球自转C. 降水差异 D. 人类活动14. 图中处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三江是指()A. 黑龙江、乌苏里江、珠江B. 乌苏里江、嫩江、黄河C. 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D. 乌苏里江、嫩

5、江、长江(2017嘉兴)下表为我国北纬45附近某山地东西侧两地区气候和地形资料。据此完成1517题。甲乙1月均温()15. 519. 87月均温()23. 519. 6年降水量(毫米)446356. 5平均海拔(米)1302668001 10015. 该山地最有可能是() A. 小兴安岭 B. 长白山脉 C. 大兴安岭 D. 天山山脉16. 甲、乙两地区气候特征差异表现为()A. 甲地比乙地降水多,夏季气温低B. 乙地比甲地降水少,较为干旱C. 甲地比乙地海拔低,冬季气温低D. 乙地比甲地受夏季风影响明显17. 从地形和气候看,乙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草原广阔,放牧牛羊开辟梯田,种植小麦封山

6、育林,森林旅游商品基地,扩种水稻A. B. C. D. (2017广州)梅河口市地处吉林省长白山西麓,当地采松子、食松子的传统源远流长,有着“十斤汗水一颗塔,十斤松塔一斤子”的顺口溜。来自全世界的松子,在梅河口加工,并被开发出新产品,然后再销往世界各地,成为称雄世界的“松子贸易帝国”。结合材料完成1819题。18. “十斤汗水一颗塔,十斤松塔一斤子”,说明当时的松子加工需要()A. 大量的劳动力 B. 充足的资金C. 先进的技术 D. 丰富的能源19. 梅河口市发展松子特色产业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借鉴意义,不包括()A. 开发新产品 B. 采用新技术C. 加强内外联系 D. 开采矿产资源20

7、. (2017郴州)东北地区是中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2003年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下列做法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是()A. 加大资源的勘察力度 B.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 大力冶炼钢铁 D. 大力发展火电工业21. (2017湘潭)读黑龙江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黄河上游地区,该区北部的宁夏平原沟渠纵横,灌溉农业发达,自古即享有“塞上江南”、“西北明珠”的美称,而今依旧是中国西北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特色农业基地。材料二三江平原经过50多年大面积开荒,北大荒变成北大仓,21世纪初,国家决定停

8、止开荒。材料三图甲为黑龙江省略图,图乙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略图。(1)黑龙江省的行政中心是_,位于宁夏西北边缘,大致呈南北走向的是_山脉。(2)下列属于宁夏特色农产品的是()A. 枸杞 B. 甘蔗 C. 柑橘 D. 芒果(3)结合材料一,简述宁夏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4)结合材料二,说明三江平原停止开发的原因。22. (2017岳阳)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积极探索“河长制”,由当地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履行属地职责。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M河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地区,流经了_高原。(2)图中三点中,海拔在1 000米以上的是_,年降

9、水量最少的是_。(3)说出M河的水文特征。(4)列举图中地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并说明其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5)假如你是M河的“河长”,你将如何履行职责。23. (2017保定)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下图甲为黄土高原位置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图甲图乙(1)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第二级阶梯,包括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_(山脉)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2)黄土高原地处沿海向内陆的过渡地带,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_。(3)黄土高原经流水长期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是世界上_最严重的地

10、区之一。为改善自然环境,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如_等。(4)图中R河为_,流经黄土高原后,使其成为是世界上_最大的河流。(5)黄土高原矿产丰富,尤其煤矿、铁矿储量大,因此_(工业部门)地位突出。(6)黄土高原孕育了黄土地独特的文化,图乙所示的_是当地特有的传统民居。2018备考精练1. (2017菏泽模拟)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景观和人文活动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A. 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如苏州园林建筑B. 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为主C. 赛龙舟、“三月三”是当地传统的民俗活动D. 当地的一些剧种,如京剧、豫剧、秦腔,唱腔高亢2. (2017广东模拟)下列关于

11、我国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出产多种亚热带和热带水果,柑橘的产量最大、分布最广 B. 分布有“黄土地”和“红土地” C.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D. 农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到两熟(2017广东模拟)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下图完成35题。3. 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A. 矿产资源不足 B. 人口密度较大C. 水资源短缺 D. 洪水灾害频发4. 甲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条件是()A. 地势平坦,排水不畅B. 光热条件好C. 土壤深厚肥沃D. 降水丰富,水源充足5. 天津、青岛、大连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条件是()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前景广阔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水源、动力充足A. B. C. D. 6. (2017菏泽模拟)大兴安岭东侧地形区的突出特征是()A.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C. 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广布 D. 地势平坦,沃野千里(2017呼市一模)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据此完成79题。7. 松花江的水文特征是()A. 含沙量大 B. 无凌汛 C. 结冰期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