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文言文《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原文和译文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43346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 文言文《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原文和译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 文言文《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原文和译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 文言文《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原文和译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 文言文《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原文和译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 文言文《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原文和译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 文言文《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原文和译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 文言文《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原文和译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原文和译文原文: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友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乘船: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之,王欲舍所携之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在中午,中午过了没有到,太丘放弃等他走了,走后不

2、久,那朋友就到了。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当时年龄是七岁,正在门外嬉戏。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回答说:“等您很久不到,已经走了。”友人便怒道:“真不是人!跟人约了同行,弃我而走。”元方说:“您和我父亲约的是中午。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吗父亲,就是无礼。”友人惭愧,下车牵他的手,元方进门不理睬。华歆和王朗一同躲避灾难,有一个人想和他们同乘一条船,华歆就为难他,(不让他上船),王朗(对华歆)说:船还有位置,为什么不给他上呢?后面的敌人(向那人)追了过来.(这时)王朗就想抛下带着的那个人.华歆说:我之所以怀疑正是因为这样啊.既然已经答应他让他上船,怎么可以现在抛下他呢?因此,就当什么事都没有

3、发生那样.世人就以这件事来平定华歆、王朗的(品质)好坏.附:世说新语二十则原文和译文世说新语二十则1、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注释】咨:询问。“元方”两句:指两人论排行有长幼之别,论功德就难分高下。按:这两句不会是陈寔的原话,因为父亲不会称呼儿子的字。【译文】陈元方的儿子陈长文,有杰出的才能,他和陈季方的儿子陈孝先各自论述自己父亲的事业和品德,两人争执不下,便去问祖父太丘长陈寔。陈寔说:“元方很难当哥哥,季方也很难当弟弟。”2、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

4、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注释】捉:握;拿。掷:扔;抛。席:坐席,是古人的坐具。轩冕:大夫以上的贵族坐的车和戴的礼帽。这里是指有达官贵人过门。宁、歆:上文称管,这里称宁,同指管宁;上文称华,这里称歆,同指华歆。古文惯例,人名已见子上文时,就可以单称姓或名。废:放弃;放下。【译文】管宁和华歆一同在菜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不理会,举锄锄去,跟锄掉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再扔出去。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3、魏甄

5、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注释】魏甄后:魏文帝曹丕的皇后,姓甄。“曹公”句:东汉未,袁绍割据河北、山西等地,与曹操争雄。袁绍死,其小儿子袁熙出任幽州刺史,把妻子留在邺城。公元204 年,曹操大破袁尚,取邺城。五官中郎:指曹丕。曹丕登位前曾任五官中郎将,主管宫廷保卫。“今年”句:曹操想得到甄氏,只因曹丕抢先一步,只好改口这样说。【译文】魏甄后既温柔又漂亮,原先是袁熙的妻子,很受宠爱。曹操攻陷邺城,屠杀百姓时,下令立即传见甄氏,侍从禀告说:“五官中郎已经把她带走了。”曹操说:“今年打败贼寇,正是为了他。”4、孔文举年十

6、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足叔)(足昔)。【注释】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历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职。曾多次反对曹操,被曹燥借故杀害。李元礼:见德行第4 则注。司隶校尉:官名,掌管监察京师和所瞩各郡百官的职权。诣(y):到。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中表亲戚:参德行第18 则注。府君

7、:大守称府君,太守是俸禄二千石的官,而司隶校尉是比二千石,有府舍,所以也通称府君(二千石的月俸是一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是一百斛)。仆:谦称。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著有(老子)一书。师资: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奕世:累世;世世代代。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太中大夫:掌管议论的官。陈韪(wi):后汉书孔融传)作陈炜。了了:聪明;明白通晓。踧?be(cj):局促不安的样子。【译文】孔文举十岁时,随他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隶校尉;登让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通报。孔文举来到他家,对掌门官说

8、:“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通报后,入门就坐。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这佯看来,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下赞赏他的聪明过人。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晚一些,别人就把孔文举的应对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文举应声说:“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陈韪听了,感到很难为情。5、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橼,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在适意,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注释】张季鹰: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他在洛阳当官,看到当时战乱不断,就借想吃家乡名菜为由,弃官归家。齐王:

9、司马冏(jing),封为齐王。晋惠帝时任大司马,辅政,日益骄奢。公元302 年,在诸王的讨伐中被杀。东曹:官名。主管二千石长史的调动等事。苑菜羹:晋书张翰传作“苑菜、薄羹”,与鲈鱼脍并为吴中名菜。薄羹,参看言语第26 则注的“苑羹”。羁宦:寄居在外地做官。见机:洞察事情的苗头。机,通“几”。【译文】张季鹰调任齐王的东曹属官,在首都洛阳,他看见秋风起了,便想吃老家吴中的菰菜羹和鲈鱼脍,说道:“人生可贵的是能够顺心罢了,怎么能远离家乡到几千里外做官,来追求名声和爵位呢!”于是坐上车就南归了。不久齐王败死,当时人们都认为他能见微知著。6、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尝算浑天不合,

10、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融果转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遂罢追。玄竟以得免。【注释】郑玄:字康成,东汉未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县)人,著名经学家,遍注群经,精通历算。马融:字季长,东汉大经学家。浑天:古代的一种天体学说和大体算法。古代的天体论中有浑天说,以为天像鸟蛋,地像蛋黄,日月星辰绕南、北两极旋转。人们就用这种观点去推算日月星辰位置。礼乐皆东:礼和乐是儒家的重要课程。这里是赞郑玄已掌握了礼乐的精髓,随着他东归,东方就成了讲授礼乐的中心。转式:旋转式盘推演

11、吉凶,是一种占卜的方法。式,通“栻”,占卜之具,类似星盘。按:这一则记载马融想追杀郑玄,不一定实有其事。所用方法,亦属迷信。【译文】郑玄在马融门下求学,过了三年也没见着马融,只是由高才弟子为他讲授罢了。马融曾用浑天算法演算,结果不相符,弟子们也没有谁能理解。有人说郑玄能演算,马融便叫他来,要他演算,郑玄一算就解决了,大家都很惊奇,佩服。等到郑玄学业完成,辞别回家,马融随即慨叹礼和乐的中心都将要转移到东方去了,担心郑玄会独亨盛名,心里很忌恨他。郑玄也猜测马融会来追赶,便走到桥底下,在水里垫着木板鞋坐着。马融果然旋转式盘占卜郑玄踪迹,然后告诉身边的人说:“郑玄在土下、水上,靠着木头,这表明一定是死

12、了。”便决定不去追赶。郑玄终于因此得免一死。7、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注释】义帝:魏文帝曹丕,足曹操的儿子,逼迫汉献帝让位,自立为帝。东阿王:曹植,字子建,曹丕的同母弟,天资聪敏。是当时杰出的诗人,曹操几乎要立他为太子。曹丕登帝位后,他很受压迫。一再贬爵徙封,后封为东阿王。大法:大刑,重刑,这里指死刑。“煮豆”句:大意是,煮熟豆子做成豆羹,滤去豆渣做成豆汁。羹,有浓汁的食品。漉(l),过滤,菽(sh),豆类的总称。”其(q)在”句:大意是,豆桔在锅下烧。豆子在锅中哭。然,通“燃”

13、,烧。“本自”句:大意是,我们(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根所生,你煎熬我怎么这样急迫!按:曹植借豆子的哭诉,讽喻胞兄曹丕对自己的无理迫害。【译文】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8、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注释】枕石漱流:比喻隐居山林。枕石,用石做枕。漱流,用流水来漱口。洗耳:比喻不愿意过问世事。传说尧想召隐士许由为九州长,许由认为这听脏了自己的

14、耳朵,就到河里洗耳。【译文】孙子荆年轻时想要隐居,告诉王武子说:“就要枕石漱流”,口误说成“漱石枕流。”王武子说:“流水可以枕,石头可以漱口吗?”孙子荆说:“枕流水是想要洗干净自己的耳朵,漱石头是想要磨练自己的牙齿。”9、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注释】郗(x)太傅:郗鉴,曾兼徐州刺史,镇守京口。矜持:拘谨。坦腹:敞开上衣,露出腹部。按:后称人女婿为东床或令坦,本此。逸少:王羲之,字逸少,是王导的侄儿。【译文】太傅郗鉴

15、在京口的时候,派门生送信给丞相王导,想在他家挑个女婿。王导告诉郗鉴的来人说:“您到东厢房去,随意挑选吧。”门生回去禀告郗鉴说:“王家的那些公子还都值得夸奖,听说来挑女婿,就都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公子在东边床上袒胸露腹地躺着,好像没有听见一样。”郗鉴说:“正是这个好!”一查访,原来是王逸少,便把女儿嫁给他。10、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注释】王仲宣:王粲,字仲宣,魏国人,建安七子之一。【译文】王仲宣生前喜欢听驴叫。到安葬时,魏文帝曹丕去参加他的葬礼,回头对往日同游的人说:“王仲宣喜欢听驴叫,各人应该学一声驴叫来送他。”于是去吊丧的客人都一一学了一声驴叫。11、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注释】契:契会;约会。按:竹林七贤都是意气相投、纵酒清谈的著名人物。【译文】陈留郡阮籍、谯国嵇康、河内郡山涛,这三个人年纪都相仿,嵇康的年纪比他们稍为小些。参与他们聚会的人还有:沛国刘伶、陈留郡阮咸、河内郡向秀、琅邪郡王戎。七个人经常在竹林之下聚会,毫无顾忌地开怀畅饮,所以世人叫他们做竹林七贤。12、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衤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