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相片》教学设计 冀教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42356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相片》教学设计 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相片》教学设计 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相片》教学设计 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相片》教学设计 冀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相片》教学设计 冀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相片》教学设计 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相片》教学设计 冀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相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相片叙述了一位农村妇女给战火中的丈夫寄相片、写信的事,借以表达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对幸福和自由的渴望与追求。文章语言通俗简单,情感深沉含蓄,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是其写作上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的基本含义。2.学习用简洁的对话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了解照片的来历和书信的主要内容,进而感受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对幸福自由的渴望。2.小组讨论,梳理不能解决的问题。3.代写书信,使阅读与写作有效沟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人物感情,感受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对自由幸福生

2、活的渴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课文中提到的“相片”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意义,感受以青年妇女为代表的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教学难点】1.课文中提到的“相片”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意义。2.感受以青年妇女为代表的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题辨析,图片引入:1.板书课题,利用工具书辨析“相片”的读音和“相”字的用法。2.由“相片”做引线,谈话引入。出示抗战时期的一组图片,敌人封锁中的村镇。炮火轰炸后的城市。遭受屠杀的民众。抗击敌人的战士。支援抗战的民众等。3.学生谈观感。抗日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4.介绍作者。二、初

3、读感知,学习字词: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词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用上“我、年轻妇女、信、相片”说出本课的主要内容。2.学习生字:出示生字,自由读。指名读、去拼音读。给生字组词。3、 学习词语:出示词语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4.交流:用上“我、年轻妇女、信、相片”说出本课的主要内容。5.质疑问题,交流归纳:崇高的心意是怎样的?为什么只有这种崇高的心意与战士的英雄气概相当?良民证代表了什么?人们为什么焚烧它?为什么要给他们寄这样一张相片?为什么以相片为题?为什么信封信纸用起来是如此不方便,而又非用不可?6.自由朗读课文:三、品读课文,

4、体会情感:1.“这是一张_的相片”为话题,“说话要有理有据”为发展语言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内容,并抓住重点句段,相机进行朗读的指导。2.多半是她们剪鞋样或是糊窗户剩下来的纸,亲手折叠、裁剪成的。可是她们看的非常珍贵,非叫我使这个写不可。这是一封什么信?为什么要用特别的信封信纸,还要加上一张特别的相片,表达特别的心意。哪里写出了信封信纸的特别?不用这种纸行不行?再读读第二自然段。为什么用这个不可啊?因为她们看的非常珍贵,只有用这样的信封信纸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意。3.那天,我的一个远房的嫂子来让我写信。除了这样的信纸信纸以外,还有一张小小的相片,这张相片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读3至

5、5自然段,勾画出相关的句子。生默读。良民证是什么,有了解的吗?生谈自己的看法。到底这是一张什么样的照片知道了吗?我看了看照片,又望了望她,为什么这样一个活泼好笑的人,照出相来,竟这么呆板阴沉!我说:“这相片照的不像!那是敌人在的时候照的,心里害怕得不行,哪里还顾得笑!那时候,几千几万的人都照了相,在那些相片里拣不出一个有笑模样的来!她这是从敌人的“良民证”上撕下来的相片。敌人败退了,老百姓焚烧了代表一个艰难时代的“良民证”,为了忌讳,撕下了自己的照片。4、 思考“为什么寄这样的一张相片”引导理解“相片”的代表意义,体会那位年轻妇女的思想情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老百姓对战争的痛恨,对幸福和自由

6、的渴望与追求。4、 布置作业:1、 思考:这位年轻妇女会在信中对她的丈夫说些什么?2.推荐阅读孙犁的荷花淀、采蒲台的苇等文章。3.阅读有关抗日题材的作品,或采访年长的人士,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处于敌占区的老百姓的生活情况。4.回忆信件的格式,了解家信的特点。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导入新课:1.诵读全文,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文章深沉的情感。2.用年轻妇女的口吻来简要复述这件事。二、交流资料,准备“写信”:1.交流抗战时期敌占区老百姓的生活情况。2.交流信件的基本知识,了解家信的特点。3.进一步进行想象练习,说说这封信中可能会谈到什么。三、代写书信,交流评改:1.代写书信,教师个别指导。2.评议,修改,选出佳作进行展览。四、板书设计:几千万 一个郑重 抬高声音 崇高心意 英雄气概 教学反思略。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