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病虫害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641168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4.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板栗病虫害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板栗病虫害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板栗病虫害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板栗病虫害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板栗病虫害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板栗病虫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板栗病虫害(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板栗主要病虫害防治,湖北省林科院 陈京元 博士 研究员jingyuanchen,害虫:7目31科143种 直翅目1科2种,等翅目1科1种,同翅目11科12种,半翅目2科2种,鞘翅目6科52种,鳞翅目18科71种,膜翅目2科2种 病害:4类14种 叶部7种,枝干5种,果实1种,根部1种,栗实象鼻虫Curculio davidi Fairmaire 剪枝象鼻虫Mecorhis cumulatus(Voss) 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 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 Yasumatsu 栗链蚧Asterolecanium castanea

2、e Russell 栗大蚜Lachnus tropicalis (van der Goot) 栎掌舟蛾Phalera assimilis (Bremer et Grey) 栗疫病 Endothia parasitica (Murr.) P.J.et H.W. Anders. 板栗白粉病Phyllactinia guttata (Wallr.) Lv. 板栗膏药病Septobasidium spp 板栗烂果病,栗实象鼻虫 Curculio davidi Fairmaire,栗实象鼻虫简称栗实象,又叫栗实象甲,是板栗的主要害虫之一,危害率为25-40%,有的地方高达70%以上。它以幼虫蛀食果实,被

3、害栗果内充满虫粪,既不堪食用,也不能作种子,且易霉烂,不便贮藏,严重威胁板栗生产。,生活史与习性,成虫 体黑色,体长6.59 毫米。头管细长,是体长的0.8倍。雌虫头管长于雄虫。前胸背板密布黑褐色绒毛,两侧有半圆点状白色毛斑。鞘翅被有浅黑色短毛,前端和内缘具灰白色绒毛,两鞘翅外缘的近前方1/3处各有1个白色毛斑,后部1/3处有1条白色绒毛组成的横带 。足黑色细长,腿节呈棍棒状。腹部暗灰色,腹端被有深棕色绒毛。,卵 乳白色透明,椭圆形。 幼虫 纺锤形,乳白色,头部黑褐色,老熟幼虫体长8.511.8 毫米。 蛹 长7.511.5 毫米,乳白色,复眼黑色。,栗实象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两年完成1代,

4、以老熟幼虫在土中做土室越冬,次年继续滞育土中,第3年6月份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化蛹盛期,经25天左右成虫羽化,羽化后在土中潜伏8天左右成熟。8月上旬成虫陆续出土, 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产卵盛期。成虫上树啃食嫩枝、栗苞吸取营养,选择栗苞刺稀处产卵,交尾后的雌成虫在果蒂附近咬一个产卵孔,深达种仁,产卵其中,,先用头管啃食栗苞壁和种皮,蛀成深约2毫米卵槽,然后倒转身体将产卵管插入卵槽,产卵后啃食皮屑堵塞卵槽,每处产卵1粒,偶有2粒或3粒者 。每头雌虫产卵2-18粒。白天在树冠内活动,受惊扰后就迅速飞去或假死落地,夜间不活动。成虫寿命1个月左右。经10天左右,幼虫孵化,蛀食栗实,虫粪排于蛀道内。

5、栗子采收后幼虫继续在果实内发育,为害期30多天。早期的被害果易脱落,后期的被害果通常不落。果实采收时未老熟的幼虫仍在种子内取食,直至老熟后脱果。,幼虫脱果后,就地入土,造1个长椭圆形土室。脱果幼虫的入土深度因土壤疏松程度而有所不同。土质疏松,入土较深;反之,则浅。一般在610厘米范围内,最深的可达15厘米 。幼虫在土中的位置,在土室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固定不变。幼虫化蛹前,胴部13节腹面形成3对突起,随后脱皮成蛹。该虫化蛹整齐,从开始化蛹至全部化蛹仅12天,蛹历期1722天,平均19.3天。,防治方法,营林措施 栽培抗虫品种。可利用我国丰富的板栗资源选育出球苞大,苞刺稠密、坚硬,并且高产优质的抗

6、虫品种。 2. 加强林间治理。清除园地板栗以外的寄主植物,特别是不能与茅栗混栽;捡拾落地残留栗苞集中烧毁或深埋,提高栗园“卫生”条件;冬季垦复改土,深翻1020 cm,捣毁越冬幼虫土室,减少虫源。 3. 及时采收。栗果成熟后及时采收,尽量做到干净、彻底,不使幼虫在栗园内脱果入土越冬。,生物防治 灭幼脲类:5%卡死克乳油1000倍液,对产卵抑制率66.4% ,抑制卵孵化率80.7%,综合抑制率达到93.5%。25%灭幼脲 3号1000倍液,产卵抑制率为71.1%,抑制卵孵化率64.9%, 综合抑制率89.9%。5%抑太保乳油100倍液,产卵抑制率直 2.9%,抑制卵孵化率66.7%,综合抑制率7

7、7.6%。田间试验, 施用灭幼脲3号虫果率5.4%,卡死克虫果率3.7%,抑太保虫果 率7.5%,对照未喷药虫果率54.9-53.4%。,人工及物理防治 1. 捕杀成虫。利用成虫的假死性,于早晨露水未干时,在树下铺设塑料薄膜或床单,轻击树枝,兜杀成虫。 2. 温水浸烫。将新采收的栗实在5055的温水中浸泡15分钟或在90热水中浸1030秒钟,杀虫率可达90%以上。要严格把握水温和处理时间。处理后的栗实晾干后即可沙藏,不影响发芽。,化学防治 地面封锁和树冠喷药。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虫出土之际,用农药对地面实行封锁,可喷洒5%辛硫磷粉剂、50%杀螟松乳剂5001000倍液等药剂;8月中旬成虫上树补

8、充营养和交尾产卵期间,可向树冠喷布20%杀灭菊酯2000倍液等药液;树体较大时,亦可按20%杀灭菊酯:柴油=1:20的比例用烟雾剂进行防治,效果都很好 2. 药剂熏蒸。将新脱粒的栗实放在密闭条件下(容器、封闭室或塑料帐篷内),用药剂熏蒸。药剂处理方法如下:溴甲烷。1 m3栗实用药60 g,处理4小时。二硫化碳。1 m3栗实用30 ml,处理20小时。56%磷化铝片剂。1 m3栗苞用药21 g,1 m3栗实用药18 g,处理24小时。 3.药杀脱果入土幼虫。栗实脱粒场所进行土壤药剂处理,以消灭脱果入土越冬幼虫。通常用3%5%辛硫磷颗粒剂,1 m2用50 g 100 g混合10倍细土撒施并翻耕,在

9、幼虫化蛹前均可进行。,剪枝象鼻虫 Mecorhis cumulatus(Voss),剪枝象鼻虫,又名剪枝象甲、锯枝虫,板栗剪枝象鼻虫及橡实剪枝象鼻虫等,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剪枝象属 Mecorhis ,危害板栗、茅栗、栓皮栎、麻栎、辽东栎、蒙古栎等树种,尤以板栗受害最重。一般危害轻的减产约20,严重的减产5090。,分布与危害,剪枝象鼻虫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河南、江西、四川、福建、浙江、安微、湖北等省;国外分布于日本、苏联。以成虫产卵在板栗的幼果苞上,将幼果苞果柄35cm处咬断,使幼果苞大量脱落。,形态特征,成虫 全体黑蓝

10、色,有金属光泽。雌虫体长8毫米,体宽3.5毫米,头管长4.55.0毫米,稍向上弯曲,触角着生于头管1/2处,长4毫米,向两侧伸出。雄虫体略小,触角着生在端部1/3处,共11节。前胸背板侧前方有角状刺突起,鞘翅各具10条刻点组成的纵沟,纵沟之间为颗粒状隆起线。,幼虫 体长4.58.6毫米,初孵幼虫乳白色,老熟幼虫黄白色,头部缩入前胸背板内,缩入部分白色,前端露出部分黄褐色,口器黑褐色,前胸背板宽大发达,具两块不很明显的橙黄色斑块,体多横皱,常呈镰刀状弯曲,胴部每节上横生一排较密的黄白色毛 。,卵 长约1.3毫米,椭圆形,初产乳白色,渐变黄白,近 孵化时一端呈现橙色小点 。 蛹 长0.70.9毫米

11、,初化蛹呈乳白色,后变淡黄色,密 生细毛,腹部末端有一对深褐色尾刺。,生活史与习性,剪枝象鼻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化蛹盛期。羽化的成虫5月下旬开始出土,6月中旬出土最多,至7月中下旬在田间仍可见到少量的成虫。6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卵于6月中下旬开始孵化,7月上中旬达孵化盛期。幼虫于8月开始脱果,910月为脱果盛期。幼虫脱果后入土越冬。,成虫羽化后,破土室爬出地面上树活动,夜间静伏于树冠内隐蔽处。初以板栗、茅栗花序为食料,后转移到嫩栗苞上取食,经610天的补充营养,开始交尾,23天后产卵于栗苞中。成虫产卵时,先选一嫩果枝,在栗苞下端2厘米处用口器把嫩果

12、枝从上面剪断,下面仅留表皮,使嫩果枝悬挂空间,然后爬到栗苞上刻槽产卵。产卵后再爬回原来剪折处把果枝咬断,致使果枝坠落地面。每个栗苞中一般产卵1粒,产2粒者甚少。每头雌虫产卵30余粒,剪果枝30余枝。,成虫飞翔能力不强,高温晴朗天气活动最盛,趋光性极差,有假死性。雄成虫寿命615天,平均10天,雌成虫寿命为1020天,平均15天。卵在落地栗苞中孵化为幼虫后即在栗苞内取食,被食的栗苞内充满褐色细线状虫粪。幼虫经40天老熟,脱果后钻入土中13厘米深处做一土室,并在土室中越冬。,防治方法,1.清理虫苞。 被成虫咬断的果枝,落地后明显易见,应于67月逐园捡拾、清理虫苞34次。清理时要做到细致彻底,捡后集

13、中烧毁,不可随便处理。 2.深翻栗园。秋冬季节深翻栗园土壤,清除杂草,有利于栗树的生长发育,并使幼虫遭受旱、冻而死,减轻来年危害。,3. 烟雾熏杀。6月中旬至7月上旬,即成虫羽化盛期,选微风或无风的早晨和傍晚,用磷化铝烟雾剂在栗园点燃放烟,连放3次,保果率可达90以上。 4. 喷洒亚胺硫磷。6月中下旬,用25乳油稀释成500倍液或1 000倍液,喷洒2遍,被害苞减少15。或在成虫羽化初期和盛期,先后2次用75辛硫磷1 000倍或2000倍液喷洒,效果非常显著。 5. 喷洒苏云金杆菌。在成虫期使用2次,栗苞被害率由31.9下降为16.6。,栗瘿蜂 Dryocosmus kuriphilus Ya

14、sumatsu,栗瘿蜂又叫栗瘤蜂,属膜翅目Hymenoptera ,瘿蜂科Cynipidae 。发生严重的年份,栗树受害株率可达100,是影响板栗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分布与危害,栗瘿蜂中国各板栗产区几乎都有分布,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陕西、福建、湖南、湖北、广西等16个省市,日本也有分布。,以幼虫为害芽和叶片,形成各种各样的虫瘿。被害芽不能长出枝条,直接膨大形成的虫瘿称为枝瘿。虫瘿呈球形或不规则形,在虫瘿上有时长出畸形小叶。在叶片主脉上形成的虫瘿称为叶瘿,瘿形较扁平。虫瘿呈绿色或紫红色,到秋季变成枯黄色,每个虫瘿上留下一个或数个圆形出蜂孔。栗树受害严重时,虫瘿比比皆是,很少长出新梢,不

15、能结实,树势衰弱,枝条枯死。,生活史与习性,成虫 触角丝状,基部两节黄褐色,其余为褐色。胸部膨大,背面光滑,前胸背板有4条纵线。两对翅白色透明,翅面有细毛。前翅翅脉褐色,无翅痣。足黄褐色,有腿节距,跗节端部黑色。产卵管褐色。仅有雌虫,无雄虫。,卵 椭圆形,乳白色,长0.10.2毫米。一端有细长柄,呈丝状,长约0.6毫米。 幼虫 体长2.53.0毫米,乳白色。老熟幼虫黄白色。体肥胖,略弯曲。头部稍尖,口器淡褐色。末端较圆钝。胴部可见12节,无足。 蛹 离蛹,体长23毫米,初期为乳白色,渐变为黄褐色。复眼红色,羽化前变为黑色。,栗瘿蜂1年1代,以初孵幼虫在被害芽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栗芽萌动时开始取

16、食为害,被害芽不能长出枝条而逐渐膨大形成坚硬的木质化虫瘿。幼虫在虫瘿内做虫室,继续取食为害,老熟后即在虫室内化蛹。每个虫瘿内有15个虫室。5月初至6月底化蛹,蛹期152l天。6月上旬至7月中旬为成虫羽化期。成虫羽化后在虫瘿内停留10天左右,在此期间完成卵巢发育,然后咬一个圆孔从虫瘿中钻出,成虫出瘿期在6月中旬至7月底。,生活史与习性,成虫白天活动,飞行力弱,晴朗无风天气可在树冠内飞行。成虫出瘿后即可产卵,营孤雌生殖。成虫产卵在栗芽上,喜欢在枝条顶端的饱满芽上产卵,一般从顶芽开始,向下可连续产卵56个芽。每个芽内产卵110粒,一般为23粒。成虫产卵于栗芽内的部位不同,形成的虫瘿亦不同。,栗瘿蜂在栗芽上半部产卵的占90%。卵产在栗芽生长点顶端的占80%左右,翌年不能发枝而长出较大虫瘤;卵产在芽生长点旁边的,能抽出带虫瘤的细弱枝;卵产在叶原始体上的,翌年在叶脉上形成虫瘤;卵产在栗芽基部侧面的,不能形成虫瘤;卵产在栗芽其他部位绒毛上的,幼虫自然死亡。卵期15天左右。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