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化学课听课记录评课笔记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7612925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6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听课记录评课笔记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听课记录评课笔记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听课记录评课笔记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听课记录评课笔记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听课记录评课笔记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九年级化学课听课记录评课笔记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九年级化学课听课记录评课笔记初中九年级化学课听课记录评课笔记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听课记录评课笔记 听课时间:2012 年 3 月 24 日,第二节。 年级:九年级。班级:三(2)班 学科:化学 上课教师:王为,听课教师:符仲霞 上课内容:课题 3 制取氧气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记录: 教师: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 性质。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 重要用途。 师生归纳引入:氧气有很多重要用途,那你们想知道氧 气是如何制得的吗? 教师: 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 学生: 讨论交流 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 高锰

2、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 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 教师指导: 1、 在试管中加入约 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 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 无氧 气放出 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 2、 向上 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 复燃 师生分析原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 有氧气生成。 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 可能是促进者。 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木条复燃 试 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 师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锰没有参 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

3、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 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 没有改变。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 催化剂: 在化 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 质在反应前 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例:汽车排气管 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 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 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用途: 老师强调: 1、改 变(加快或减慢)速率,不能片面说是加快。 2、二氧化锰对过氧化 氢(氯酸钾)的分解是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的。 3、催化 剂不能

4、增大或减少生成物质量。 学生实验探究: 二氧化锰 1、实验原理:在刚才的实验中,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过 氧化氢分解加速,这一反应可以 如下表示:过氧化氢 水+氧气 2、 气体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装置: 问题: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 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 归纳: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与验满: 问题: 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 如何判断氧气已集满?如何检验氧气? 归纳: 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 木条复燃, 证明已满 (气泡从瓶口溢出, 证明已满) ; 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 气。 5、老师组装仪器,演示实验,检验

5、气体(排水法)并讲解注意 事项。 学生活动: 除了用过氧化氢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外, 实验 室还可用哪些方法制取氧气呢?请 同学阅读教材。 演示实验: 教 师演示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 按照 实验步骤边操作边讲解。 学生: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加热分 解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二氧化锰 加 热 氯酸钾 氯化钾+ 氧气 加热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氧气 学生讨论: 1、 分 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 有何特点?它们与化合反应有何不同? 2、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哪一套装置更好,怎 样来比较两套装置的 优劣? 归纳总结: 1、 分解反

6、应概念 2、 特点: 一变多 (ABA+B) 学生课堂练习:幻灯片 教师:工业上用氧气的 特点是量大,工业上制取氧气也和我们实验室制取一样吗? 学生阅 读教材资料: 工业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气, 并思考工业上制取氧气的 原则、 特点及方法。 师生归纳: 1、原则、特点:原料是否易得、 价格是否便宜、成本是否低廉、能否大量生产及对环境的 影响。 2、 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方法)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收 获是 。 在的问题是 作业布置 评议: 1、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2、教学设计合理,重点突 出,难点突破好。3、教学过程层次清楚。 4、教学方法得当。 5、 课堂调控好、师生配合默契。 6、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 7、 将教师演示实验改成学生演示, 教师指导,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8、建议在写文字表达式的时候,可写出化学式,便于降低以后学习 的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