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单元学业水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12540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单元学业水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版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单元学业水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版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单元学业水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版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单元学业水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版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单元学业水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单元学业水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单元学业水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上册(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单元学业水平检测(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语言积累与表达(本题共7小题,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经济的活力,_于企业创新、百姓乐业。第一个5G电话接通,最智能的视觉推理芯片诞生,柔性显示屏开始量产在机制日益完善、产业基础更加完备的_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经济优化升级交汇融合,企业创新活力如同_加速萌发。与此同时,也诞生了智能客服系统专家、无人机“飞服师”等上千种新职业,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源源不断的力量。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劳动大军,亿万劳动者的辛勤汗水,浇筑中国经济活力的坚实底气。得道者多助。作为全球自由贸易的旗手、合作共赢的坚定实践者,中国的朋友圈越来

2、越大,同样为经济活力打开新的生长空间。汇聚_的朋友,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国经济的大船必将穿越风雨,()。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厚积前提雨后春笋志趣相投B来源基础星星之火志趣相投C厚积基础雨后春笋志同道合D来源前提星星之火志同道合答案C解析厚积:丰富的储备;广储。来源:事物所从来的地方,事物的根源;(事物)起源;发生(后面跟“于”)。语境是说企业创新、百姓乐业是中国经济活力的丰富储备,应用“厚积”。前提:事物发生或发展的先决条件。基础: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前提”是先决条件,一般和“下”搭配;“基础”是以后发展的起点,一般和“上”搭配,所以此处应用“基础”。雨

3、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星星之火: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语境是说企业创新活力迅速涌现,所以该处应用“雨后春笋”。志趣相投:彼此有着相同的理想和兴趣因此很投缘,很容易成为知己。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思想相合。前者强调投缘,后者强调志趣相同。语境强调的是朋友之间志向相同,所以该处应用“志同道合”。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劳动大军,把亿万劳动者的辛勤汗水,浇筑中国经济活力的坚实底气。B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劳动大军,用亿万劳动者的辛勤汗水,坚守中国经济活力的坚实底气。C

4、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劳动大军,把亿万劳动者的辛勤汗水,坚守中国经济活力的坚实底气。D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劳动大军,用亿万劳动者的辛勤汗水,浇灌中国经济活力的坚实底气。答案D解析原句中途易辙导致成分残缺,应在句首加“作为”,或在“亿万劳动者”前加“用”,这样“用汗水,浇灌”更搭配,而不能用“把”。排除A、C两项。B项“坚守中国经济活力的坚实底气”搭配不当。前一句意境说是“汗水”,后一句的谓语用“浇灌”最好。故选D。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更为广阔的蓝天翱翔B翱翔更为广阔的蓝天C驶向更为广阔的蓝海D在更为广阔的蓝海行驶答案C解析补写的句子主语承前省略,是“中国经济

5、的大船”。A、B两项的谓语是“翱翔”,与主语“中国经济的大船”搭配不当,所以排除这两项。由前一句中“必将”可推知是将来时态,D项“在行驶”是现在进行时态,错误,所以排除。故选C。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到底是什么成就了“舌尖上的中国”?美食,抑或是情感?这些固然是观众追捧关注的一个因素。但是,在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后面,很多人忽略了_可是,时至今日,劳动的概念已经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发生了质的变化。劳动是人类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而从事这些劳动的人们也往往与卑微低贱、冷嘲热讽联系在一起。可是,不要忘记,如果没有这些不起眼的人的辛勤劳作,如果没有这些人的默

6、默付出,我们是否还能如现在般的衣着光鲜、大块朵颐?特别是,对那些最简单、最直接、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劳动,很多人往往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其实“尊重每一个普通劳动者,珍惜每一个劳动果实”应该才是“舌尖上的中国”要传递给我们的真谛。ABCD答案B解析介绍人们的劳动观念发生了变化;主要介绍劳动的含义;对从没有技术含量的劳动者的冷嘲热讽;介绍要尊重这些人;介绍看不起没有技术含量的人;介绍“舌尖上的中国”的真谛。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介绍劳动的含义,承接介绍人们忽略的内容,通过“可是”转折引出对没有劳动技术含量人的鄙视,然后引出从事这种劳动的人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故相连,归纳“舌尖上的中国”的真谛。5在下面一

7、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要明白什么是艺术创作的“工匠精神”,得先_。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解释说:“匠”,木工也;“工”,巧饰也。南唐文字训诂学家徐锴则曰:“为巧必遵规矩、法度,然后为工。”以上阐释可以有三层理解:首先工匠来自生活实践,做出的物品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其次是这物品要“巧饰”,既要满足实用需求,_;另外,_,要追求精巧而非花巧,这体现了工匠职业的质量和专业要求。答案弄明白什么是“工匠”还应满足艺术欣赏需求(或:具备赏鉴品性)工匠的劳动要有规矩有法度解析第处,根据“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解释说”可知,要明白什么是艺术

8、创作的“工匠精神”,得先弄明白什么是“工匠”;第处,与“要满足实用需求”对应,应该是“艺术欣赏需求”;第处,根据“体现了工匠职业的质量和专业要求”可知,“工匠的劳动要有规矩有法度”。6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30个字。(4分)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形形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任何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答:_答案创造是人首次获得精神或物质的思维和行为活动。解析首先确立“创造是”的答题格式。其次找出被定义

9、项的邻近属概念“人的一种活动(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再次筛选相关信息:首先介绍“创造”的特点,再介绍创造的两种类型;最后一句介绍其必要条件,“首次获得”。最后是整合,把中间的内容整合为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为了满足字数要求还要把重复的内容、次要的内容删去。7仿照画线部分,续写一个句子,要求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4分)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片土地;_。答案(示例)如果你是一缕清风,就吹走一阵炎热。(或:如果你是一束阳光,就洒下一片温暖。)二、文学常识与背诵默写(本题共2小题,9分)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10、的一项是(3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诗经的“六义”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是内容上的分类,后三者是表现手法。B诗经反映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C苏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除了他还有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D苏辙,字子瞻,其父为苏洵,其兄为苏轼,他们三人并称“三苏”。答案D解析苏辙字子由,苏轼字子瞻。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芣苢中用重章叠句法,多次写芣苢茂盛样子的句子是“_”;写采摘过程中,从茎上成把地握取的一句是“_”;写采

11、摘得很多,只得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取的一句是“_”。(2)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中,“_”一句描写了麦收前天气的恶劣;“_,_”两句为我们呈现了带有浓郁乡村气息的饮食。答案(1)采采芣苢薄言捋之薄言襭之(2)三夜阴霪败场圃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三、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虽然有关诗经如何成书的问题仍待细究,但我们有理由认定,“王官采诗”的说法值得注意。“采诗”是从上古传下的制度,周王朝的统治者派出专门人员到各地采集歌谣,以此观风俗、察得失。也正因为如此,诗经作为“王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族教育和培养体系中的一门课程和一部教材,它能够在贵族子弟尚未广

12、泛深入接触社会之前,丰富和健全他们的知识和情感。孔子在谈到读诗经的益处时,特别提到它可使读者“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足见已将诗经当作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来看待。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毛诗故训传对诗中提及的动植物加以注解,这为人们理解诗经及产生它的时代提供了一种路径。受前贤著述启发,三国吴人陆玑撰成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不仅提拈出诗经中动植物的名称,还附述其样貌、形态、功用和生长环境,有时更综合对比不同地域的不同称呼以丰富人们对该物之认知。比如秦风蒹葭中第一句“蒹葭苍苍”,陆疏云:“蒹,水草也。坚实,牛食之令牛肥强。青、徐州人谓之蒹,兖州、辽东通语也。葭,一名芦菼,一名薍,薍或谓之荻,至秋坚成,则

13、谓之萑,其初生三月中,其心挺出,其下本大如箸,上锐而细,扬州人谓之马尾,以今语验之,则芦薍别草也。”明人毛晋据陆疏所作毛诗陆疏广要,其中辨蒹、葭之别,并录别名十五种。如此详细的分辨考证,既存注疏者本人的见闻,也有他们思考判断(“验之”)后所得出的结论。在这类路径的解析之下,诗经成了一种“博物志”。很显然,熟读诗经者更易成为博识之人,但绝非仅仅识于“物”而已,先秦以至后世的贵族,还会依据诗经所述来传递信息、理解隐义,因识于“事”而做到“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汉代的刘向在说苑中就记录了一则与诗经有关的“父慈子孝”的故事,魏文侯将自己不太钟爱的太子击封于中山,三年间都很少往来,一次太子击遣舍人赵仓唐

14、向文侯进献礼物,文侯问太子平常读什么书,赵答诗经,文侯又问太子读哪些篇章,赵答晨风黍离。熟悉诗经的文侯当然知道,晨风写的是“未见君子”的忧伤心事,而黍离则抒故国之思,于是立刻赐给太子一袭衣裳,并敕令赵仓唐在天明之前一定要送达。太子击受赐开箧之后,发现下裳在上、上衣在下,马上吩咐安排车驾,即要前往晋谒文侯。赵仓唐大惑不解,太子击解释道:君侯赐衣,其实不是让我御寒,而是下令召还,这就是齐风中的“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果然,太子复归其位,父子君臣皆大欢喜。可见,接受过诗经教育的王公贵族,常会使用其中的诗句来“编码”和“解码”,由此交流沟通,既能矜持含蓄地传递话语,亦使信息交换的过程具有一定的保密性。(摘编自谷卿诗经里的物、事、情、理)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贵族教育和培养体系中,作为“王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既是一部教材,又是一门课程。B读诗经益处多多,可使读者“多识于鸟兽草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