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四课 -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612043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5.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第四课 -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哲学第四课 -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哲学第四课 -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哲学第四课 -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哲学第四课 -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第四课 -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第四课 -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宇宙天体的运动、四季更替说明自然界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人类社会的发展说明了人类社会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人类思维的发展说明了人类思维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的思维都处于运动的状态,因此我们说世界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什么是运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运动,如:球在滚动、人在跑步、飞机起飞等等。这些和哲学上所讲的运动一样吗?,只要指空间位置的变化,如果某一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此物体在运动,反之,我们就说这一物体没有运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更具有广泛的含义。它们之间是

2、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水在流动、人在运动、百花开放等等,这些运动的载体(承担着)是什么?,物质,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犯了什么错误?,楚国人虽然承认船、水、剑的客观存在,但却否认了运动,这是离开运动谈物质,最终他的求剑之举只能落空。 因此我们说物质与运动有关系。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上犯了什么错误?

3、,慧能和尚承认运动,但否认是物质的运动,而说是心感觉动就动,这是离开物质谈运动。试问:心动的“心”是不是物质载体呢?,不是,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者是精神的运动,是典型的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客观事物是运动的主体。,下面我们来看看哪些物质是这些运动的载体 宏观物体 生物运动 原子、离子 化学运动 生命有机体 思维或精神运动 生产方式 机械运动 人脑 社会运动,我们可以看出,世界上有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啊?,(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有人说“这些建筑从建立那天起就没动过”,请同

4、学们分析一下这种观点对吗?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什么是静止,它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1、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变化 2、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1、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2、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 例如我们坐火车,从抚顺到沈阳。,没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这句话错在把相对静止看成了绝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比萨斜塔、克林姆

5、林宫、悉尼歌剧院、长城等它们只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物来说是没有发生运动的,但它们始终处于运动状态中,它们随着地球一起运动。,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1、运动是绝对的。运动的绝对性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2、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阅读教材第32页第二个材料并分析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欧布里德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因此被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

6、止则导致。,承认运动而否定静止,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芝诺问他的学生:“一支射出去的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学生:“那还用说,当然是动的。” 芝诺:“确实是这样,在每个人的眼里它都是动的,可是,这支箭在每一个瞬间里都有它的位置吗?” 学生:“有的,老师” 芝诺:“在这一瞬间里,它占据的空间和它的体积一样吗?” 学生:“有确定的位置,又占据着和自身体积一样大小的空间。” 芝诺:“那么,在这一瞬间,这支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学生:“不动的,老师。” 芝诺:“这一瞬间是不动的,那么其他瞬间呢?” 学生:“也是不动的,老师。” 芝诺:“所以,射出去的箭是不动的。”,芝诺“飞矢不动”说,芝诺的论证的症结

7、在于,把飞矢在某一点上的相对静止绝对化,从而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形而上学的不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而不能被哲学史上一些哲学家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所迷惑。,课堂训练,赫拉克里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说:“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 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C,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

8、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绝对静止,A,“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在“天宫一号”中工作的三名宇航员,即使在睡觉休息期间,也随着“天宫一号”的运转,每90分钟绕地球一周。 (1)在上述情况下,宇航员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在哲学上,应如何认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宇航员处于既运动又静止的状态,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与静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二者的含义和性子不同。其次,二者又有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

9、发展,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天宫一号”只有在特定轨道上绕地球运动才能完成使命。据此判断: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就是唯一特性,B、C,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观念中运动。”( )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B,“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竹排、青山各以什么为参照系是运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系是静止的?,竹排的运动以青山为参照,静止以江水为参照;青山的运动以竹排为参照

10、,静止以地球为参照。,有一天,鲁国城郊飞来一只罕见的海鸟。猎人们知道鲁侯喜欢养鸟,就捉住海鸟,献给他。鲁侯唯恐海鸟死去,就把它当成贵宾,供养在庙堂里,下令高级厨师每天给海鸟准备丰盛的酒席,叫乐队演奏高雅的乐曲,让海鸟欣赏优美的歌舞。可是那只海鸟却被吓得神魂颠倒,连一点东西也不敢吃,一滴水也不敢喝,三天后就活活饿死了。,1、规律的科学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不是主观赋予、上帝创造的,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是确定不移的、不是偶然的,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规律的科学含义,A、喜鹊叫喜、乌鸦叫丧,B、新陈代谢,C、价值

11、规律,D、彗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B、C,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规律的科学内涵,A、春夏秋冬四季更替,B、水往低处流,C、苹果落地,D、万有引力定律,D,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规律的科学内涵,能被人的感官所感知,现象,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把握,规律,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万有引力定律,商品的价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规律,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规律的科学内涵,A、守株待兔,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C,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的联系。

12、,规律的科学内涵,地球绕地轴自转,导致了昼夜更替;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季节更替,乃至昼夜长短的变化。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发生。,注意:规律是稳定的,不是暂时的。,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相对重复性。,规律的特点,探究问题 规律是有的领域有,有的领域没有,还是所有的领域都有?,规律的特点,规律的特点普遍性,一、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的特点客观性,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

13、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忘。,天不为人之严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而辍广。,荀子,规律的特点客观性,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性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

14、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方法论,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 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 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 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唱歌,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森林间嬉戏。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那时森林里大约有4000只鹿,人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15、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个跟着一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消灭了,总共被杀掉6千多只。凯巴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凯巴伯的狼和鹿,整个森林像着了一场大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6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8千只病鹿。人

16、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的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的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地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水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水滴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在空气中聚成了云,当小水滴越来越多云的厚度会变大,云的厚度变大最后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时,便从云中直落到地面,成为我们看到的雨水。人工降雨就是将(二氧化碳固体)干冰进入云中迅速吸收云中的热量,使云中的小水滴迅速凝结成冰,当云承载不了冰的重量时,冰就在空气中融化成了水,就成为我们看到的雨水。,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位于新疆吐鲁番地区。新疆吐鲁番地区酷热少雨,但盆地北有博格达山,西有克拉乌成山,每当夏季大量的融雪和雨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