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597403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调节1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解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A项错误。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B项正确。即使有完整的反射弧,也不一定出现反射活动,如肌肉麻醉后不能完成反射,C项错误。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不相同,反射是功能,反射弧是结构,D项错误。答案:B2下列生理活动不能在突触小体中发生的是()A丙酮酸氧化分解B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突触小泡与细

2、胞膜融合解析:突触小体内含有线粒体,丙酮酸可以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在突触小体内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变化,不可能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兴奋在通过突触进行传递时,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释放时,发生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答案:B3(2018浙江卷)下列关于人体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后伸肌也会收缩B刺激传入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会兴奋C膝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D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也能发生膝反射解析: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产生的兴奋仍可传递到伸肌,引起伸肌收缩,A项正确。刺激传入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可传递到抑制性中间神

3、经元,进而引起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兴奋,B项错误。膝反射的反射弧由两个神经元组成,其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背髓中,C项正确。肌梭是一种感受肌肉长度变化或牵拉刺激的特殊的梭形感受装置,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产生的兴奋也能沿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进而引发膝反射,D项正确。答案:B4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丁区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解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图示中乙区外负内正,则乙区兴

4、奋,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丁区外正内负,是K外流所致。答案:A5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a点受刺激时膜内电位由正变负B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但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电表比电表先发生偏转解析:a点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的负电位变为正电位,A项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a点受刺激产生的兴奋,

5、能够先后通过电表的右电极和左电极,但只能到达电表的左电极,不能到达右电极,所以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B项正确。根据电表和发生的偏转方向和次数,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与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项错误。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借助神经递质才能完成,所以电表比电表先发生偏转,D项错误。答案:B6下图甲表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图甲图乙图丙(1)甲图中f表示的结

6、构是_,乙图是甲图中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h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g传到h的信号物质是_。兴奋不能由h传到g的原因是_。(3)图丙中若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称为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_(填字母)点可产生兴奋。解析:(1)甲图中f为感受器,乙图为突触结构,可作为甲图中d的放大图。(2)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传向突触后膜,而不能逆向传递。(3)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可双向传导,故刺激丙图中b点时,a、c、d、e处均可产生兴奋。答案:(1)感受器d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神经递质递质只能

7、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3)神经中枢a、c、d、eA级基础巩固1下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切断处,刺激处,处仍能出现反射活动B兴奋传导方向是C在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D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解析:属于传入神经,若切断处,则反射弧的结构被破坏,不能完成反射活动,A项错误。分析题图可知,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途径是,B项错误。传入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电信号(局部电流),兴奋传至传入神经元轴突末端时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神经递质),C项正确。是脊髓的神经中枢,是反射活动的低级

8、中枢,不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区在脑,D项错误。答案:C2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握紧电线,被解救后,当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时,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种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C前者在脊髓,后者在大脑和脊髓D前者在大脑,后者在大脑和脊髓解析:前者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非条件反射。后者缩手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属于条件反射。答案:C3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导B兴奋在突触后膜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

9、转化C神经纤维外膜接受刺激,引起Na内流,膜外形成负电位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导,在反射弧中是以单向传导,A项错误。兴奋在突触后膜接受神经递质传来的化学信号,使后膜电位发生变化,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B项错误。神经纤维外膜接受刺激,引起Na内流,膜外形成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C项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D项错误。答案:C4某人因意外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

10、功能的部位是()A脑干和脊髓B小脑和脊髓C小脑和脑干 D只有脊髓解析:“植物人”的呼吸和心跳正常且能完成基本(低级)的反射,呼吸、心跳中枢位于脑干,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控制人体的基本(低级)反射活动。答案:A5如图为膝跳反射的效应器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甲 乙A图甲中a为神经元的轴突,b为突触后膜B图甲中神经递质受体受损可导致电信号向化学信号转换过程受阻C图乙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持续刺激b膜D图乙中显示相关神经递质可能为兴奋性神经递质解析:突触小体应为“轴突”末端膨大形成,图为神经肌肉接头,b为肌细胞膜,即突触后膜,故A项正确。若神经递质受体受损,将导致神经递质不能

11、与受体结合,从而阻碍突触后膜上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化,B项错误。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迅速分解,C项错误。图乙显示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可引发突触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推测该类神经递质一定为兴奋性神经递质,D项错误。答案:A6(2018全国卷)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与特点。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的K浓度,细胞外的Na浓度高于细胞内的Na浓度

12、,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7(2018江苏卷)下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解析:K的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A错误;bc段Na大量内流,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B错误;cd段为恢复静息电位阶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需要达到阈值的刺激,在受到阈值以上刺激时产生的动作电位且不再随刺激强度增

13、大而加大,D错误。答案:C8(2017海南卷)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解析: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需要能量,缺氧能通过影响有氧呼吸过程而影响到细胞中能量的产生,A错误。传出神经和其支配的肌肉之间通过突触相连接,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B正确。当兴奋沿轴突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的电位发生改变,突触小泡就向突触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接触融合后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

14、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这样就使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C、D正确。答案:AB级能力训练9.图1的神经纤维上有A、B、C三个点,现将一个灵敏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A、B两点,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则电流变化情况为图2中的()图1图2解析:C点刺激传至B点时,该点膜外为负电位,A点未兴奋,仍为正电位,此时电流方向即由AB,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B点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电位,局部电流向A处传导,传至A处时膜外变为负电位,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答案:C10青蛙后肢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缩回,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兴奋到达a时,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变化为“负电位到正电位”,原因是_。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会形成痛觉。(2)肉毒毒素能阻断运动神经和肌肉之间信息传导过程,使肌肉松弛。某实验小组用破坏了脑而脊髓完好无损的青蛙来探究信息传导阻断机理的实验,实验前先刺激b处,看肌肉是否收缩,目的是_。(3)在c处注射微量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