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伍禁忌讲座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585058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伍禁忌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配伍禁忌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配伍禁忌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配伍禁忌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配伍禁忌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配伍禁忌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伍禁忌讲座(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物配伍禁忌,药品配伍(concerted application,synergy)是指当应用一种药物疗效不佳时,选择其他的药物进行合理的配伍。配伍得当,会使疗效增强、并减少毒副反应;配伍不当,会导致疗效降低,产生毒副反应,甚至致人死亡。,药品配伍的原则,1. 安全性 2. 有效性 根除致病原,治愈疾病;延缓疾病进程;缓解临床症状; 预防疾病发生;避免某种不良反应的发生;调节人的生理功能。 3. 经济性 4. 适当性 药品配伍最基本的要求是将适当的药品,在适当的时间,经适当的途径,给适当的患者,使用适当的疗程,达到适当的治疗目标。,一、中药配伍禁忌,包括中药材、中药注射液及中西药物合用的配伍

2、禁忌三个方面。 (一)中药饮片配伍禁忌 中药相恶、相反配伍,可降低疗效,产生不良反应或毒性作用,称为配伍禁忌。概括为“十八反”和“十九畏”,广为传诵。 十八反:甘草反大戟、甘遂、海藻、芫花;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玄参、丹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佗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十八反、十九畏诸药,历代皆遵为配伍禁忌,但其中部分药物与实际应用有些出入,就是曾作为宋代国家法定方剂标准的局方中,仍可找到17个含“十八反”、14个含“十九畏”的内服方。这些方剂大多用于治疗痼疾、险

3、症。 从中国药典规定的不宜用药品种来看,尚未有突破中药“十八反”和“十九畏”的范畴。其不同之处是硫黄与朴硝、甘草与海藻、人参与五灵脂未作不宜同用的规定。,尽管“十八反”、“十九畏”是自古以来中医临床经验的总结,但限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及科学水平,限于医生用药方法及病人情况不同等因素,对这些配伍禁忌既要看到它的合理性,也要看到它的片面性。应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其变化机理,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二)中药注射液配伍禁忌,随着中药注射液品种增多及临床广泛使用,尤其与抗生素配伍治疗感染性疾病,其不合理的配伍及配伍后产生的变化随之增多。 中药注射液中常含有生物碱、皂苷、黄酮

4、、蒽醌、多糖,以及一些未除尽的大分子杂质,它们在配伍混合后会发生一些物理、化学变化,产生沉淀或外观颜色变化。,双黄连注射剂,【功效主治】清热解毒,辛凉解表。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腺炎、轻型肺炎见上述证候者。 【药物组成】 黄芩、连翘、金银花。 黄芩苷 R=葡萄糖醛酸,双黄连注射剂的配伍禁忌,双黄连注射剂与环丙沙星、维生素C、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吉他霉素、妥布霉素、氢化可的松配伍, pH发生变化,产生沉淀。 双黄连粉针剂溶于0.9%氯化钠溶液,再加入氨苄青霉素颜色即刻变深;若加入硫酸阿米卡星颜色变为棕黑色。,茵栀黄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时,黄芩苷含量下降,

5、微粒增加,不宜配伍;与四环素类、二甲弗林混合立即浑浊,与红霉素混合2 h产生浑浊,与钙剂配伍产生沉淀。,穿琥宁注射液,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当与硫酸阿米卡星、盐酸环丙沙星等注射液配伍后产生沉淀。,综上所述,中药注射液成分比较复杂,一种药液中就含有多种成分,在与其他药物配伍时需特别慎重,临床应用前应充分了解合并后的结果,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二、西药配伍禁忌,药理性,物理性,化学性,分类,(一)药理性配伍禁忌,处方:西米替丁针合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西米替丁针合用克林霉素。 结果:呼吸抑制。 分析:西米替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克林霉素均能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前膜上的钙结合部位结合,而阻断乙酰胆碱的

6、释放,产生神经肌肉接头阻断作用。联合应用时对肌肉神经阻断作用加强,有可能引起呼吸抑制,危及生命,故合用时一定注意。一旦发生呼吸抑制情况,应立即注射氯化钙以对抗。 另外,这类药与麻醉剂合用,易引起呼吸肌麻痹,临床应用也应注意。,2种药物联合应用,可能产生增效(相加、协同)或减效(拮抗)作用。 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菌作用提高。但是再和氨基糖苷类合用时,会降低氨基糖苷类的药效;和MTX合用时,会降低MTX肾清除率,从而增加毒性;和避孕药合用时,可干扰避孕药的肠肝循环,从而降低避孕药的药效。,(二)、物理化学变化,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1. pH的改变:注射液pH值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不适当的pH下,

7、有些药物会产生沉淀或加速分解。常用输液:等渗氯化钠(pH约6.45);GNS(pH约5.5);5%葡萄糖注射液的pH为3.25.5。如青霉素G在混后pH4.5的溶液中在4小时内损失10,而在pH3.6时,一小时即损失10;。 pH对药物稳定性影响极大。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pH3.5-6.0)则H+相差约320倍。很多药物在这种 pH辐度中易产生变化。,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续),2.缓冲容量: pH对于配伍禁忌影响虽然很大,但药液混合产生的pH是受注射剂中所有成份的缓冲能力决定的(有些加入缓冲剂)。缓冲剂抑制pH变化能力的大小称为缓冲容量。有些输液中含有阴离子如乳酸根等,它们有一定缓冲容量。在酸

8、性溶液中沉淀的药物,在含有缓冲能力的弱酸溶液中常会出现沉淀。如5硫喷妥钠10ml加入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500ml)中不产生变化,但加入5葡萄糖或含乳酸盐的葡萄糖液中则析出沉淀,这是由于具有一定低pH并有一定缓冲容量的溶液,使混合后的pH下降至药物沉淀的范围以内所致。,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续),3.溶媒组成的改变:注射剂有时为了有利于药物溶解、稳定而采用非水性溶媒如乙醇、丙二醇甘油等。当这些非水性溶媒的注射剂加入输液(水溶液)中时,由于溶媒组成的改变而析出药物。如氯霉素注射液(含乙醇、甘油等)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时往往析出氯霉素。但输注液中氯霉素的浓度低于0.25%则不致析出沉淀。,产生变化的

9、主要原因(续),4.电解质的作用:例如两性霉素B在水中不溶,在强酸性及强碱性溶液中能溶解(1mg/ml)本品的注射用水的溶液为胶体分散,只能加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如果在电解质的输液中则易发生盐析作用而产生沉淀。 5.注射液之间的相互作用:除将两种以上的注射液混合以外,还常常将两种以上的注射液加入输液中一起作静注。两种注射液混合后更容易出问题。这方面的配伍变化,大部分是由于pH改变的影响。,产生变化的操作原因,混合的顺序:有些药物混合时产生沉淀现象可用改变混合顺序的方法来克服。如1g氨茶碱与300mg菸酸配合,先将氨茶碱用输液稀释至100ml,再慢慢加入菸酸则可达到澄明的溶液,如先将两种药液

10、混合后稀释则会析出沉淀。,产生变化的操作原因(续),配合量:配合量的多少影响到浓度,产生沉淀与浓度有关。如阿拉明注射液与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注射液,在0.9%NS或5GS中各为100mg/L时,观察不到变化。但浓度为300mg/L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与200mg/L阿拉明时则出现沉淀。,产生变化的操作原因(续),反应时间:许多药物在溶液中的反应有时很慢,个别注射液混合后数小时才出现沉淀,所以在短时间内使用完是可以的。但作用输液的时间有长有短,一般在4小时内应输完。如需要入的量较大时,可分为几次输入,每次重新配合,这样还可减少输液被污染的机会。,产生变化的操作原因(续),温度:反应速度受温度影响很大

11、,一般每升高10反应速度增24倍。通常输液过程中温度波动不大。但须注意注射液混合后注射(输入)前这段时间要短,如将粉末或冻干剂制成贮备溶液时,此浓溶液应贮存于冷暗处,以防止因湿度过高或时间过长而变质。,产生变化的操作原因(续),光敏感性:有些药物对光是敏感的,如两性霉素B、呋喃妥因钠、磺胺嘧啶钠、核黄素,四环素类雌性激素类药物。两性霉素B的液体应以黑纸遮好,避免强光照射。 输液管中的反应:输液管约30mL,两种不能配伍的药物可能在其中发生反应。,青霉素的稀释,肉眼看不见的变化 如青霉素钠可以用生理盐水稀释而不能用GS或GNS稀释。 原因分析:青霉素在pH4时就开环水解,而药典规定GS的pH为3

12、.2-6.5;GNS的为3.5-5.5。生理盐水为4.5-7.0 即使用生理盐水配制,放置时间越短越好,还有室温上升,都会加速水解反应速度。,酸性药物和碱性药物配伍,在输液瓶中最常见的变化是浑浊(沉淀),这其中最大原因是pH发生变化 常见酸性药物和碱性药物配伍后产生沉淀。 如头孢噻肟钠和硫酸阿米卡星混合后产生浑浊。,头孢噻肟钠Cefotaxime Sodium,又名头孢氨噻肟,凯福隆,硫酸阿米卡星,酸性药物和碱性药物配伍,头孢类钠盐与碳酸氢钠、甲硝唑、氨茶碱、呋塞米、止血敏、拉贝洛尔、万古霉素、西咪替丁、环丙沙星类、氨基苷类都可能产生沉淀。,酸性药物和碱性药物配伍,注意:凡是药物的钠盐、钾盐与

13、硫酸、盐酸、硝酸、酒石酸、枸橼酸盐混合时都要防止相互作用产生沉淀。有时虽然由于浓度、温度等原因当时未产生沉淀,但是要防止延时发生反应,即在输液过程中发生反应。,酸性药物和碱性药物配伍,如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pH值4.0-6.0 与氨苄西林钠(pH8.0)混合,会发生延迟浑浊;与两性霉素B、呋塞米(是加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制成的注射液)、葡萄糖酸钙都会发生延迟浑浊。,发生颜色改变,原因:主要是发生氧化反应。溶液的pH改变、光线、温度都可加速反应。 1.酚类药物:肾上腺素、吗啡、维生素E、己烯雌酚、PAS-Na等。 2.具有还原性醇酮基:氢化可的松类、甘露醇等。 3.烯醇:维生素C极不稳定,易被氧化生

14、成黄色的糠醛。 4.巯基、二硫键、硫杂环:二巯丙醇、卡托普利、盐酸氯丙嗪。,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均含有儿茶酚胺结构,与碳酸氢钠混合易使其氧化变质,生成醌型化合物肾上腺素红呈红色,并可进一步聚合成棕色多聚物,故应避免与碱性药物配伍。,肾上腺素红,棕色多聚物,实例 1:维生素C-使用最广泛的注射剂,维生素C Vitamin C,化学名:L(+)苏阿糖型-2,3,4,5,6五羟基-2- 己烯酸-4-内酯,又名抗坏血酸。,主要化学性质:,本品在水溶液中存在互变异构现象,以烯醇式为主,3-氧代物极不稳定。,本品在无氧条件下也发生脱水,水解和脱羧反应而生成糠醛,并聚合呈黄色。,维生素C

15、制剂,在制片剂时,应采用干法制粒,以免水解。 在配制注射液时,应使用二氧化碳饱和的注射用水,并控制pH在5.0-6.0之间,和加入EDTA和焦亚硫酸钠或半胱氨酸等作为稳定剂;通入二氧化碳或氮气等惰性气体置换安瓿液面上的空气。应密闭避光贮存 为了提高维生素C的稳定性,可制成维生素C磷酸酯,以利贮存和制剂。,与维生素C产生配伍变化的制剂,1.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配伍浑浊变色。 2.与碱性药物配伍均要小心!有报导磷霉素钠与维生素C 、止血敏配伍会变色。 3.在输液管中的反应 在临床输入过程中发现,输完1袋维生素C或维生素B6后(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再更换注射用盐酸头孢甲肟(注射用盐酸头孢甲

16、肟2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时,莫菲滴管内立刻出现白色混浊现象,甚至阻塞针头。更换输液顺序,结果与上述的结果相同。这说明,立肖均与维生素C或B6均存在配伍禁忌。,实例2: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属静脉给药,但在静脉药物配伍“禁忌表”中查不到该药的配伍变化情况。 药典规定pH3.5-4.5 分析:能与碱性药物配伍吗? 碳酸氢钠、氨茶碱、氨苄西林钠、,与氨苄青霉素,报导患者用乳酸环丙沙星0.2克静脉输注,当换输氨苄青霉素组药物约3分钟,即发现输液管中出现晶柱状结晶现象,甚至堵塞针头。后来,再取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与氨苄青霉素稀释液直接混合,3分钟后出现晶柱透明结晶,若将液体加热至5080,结晶不能溶解,放置24小时后仍为晶柱状透明结晶。,与头孢哌酮钠,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与头孢哌酮钠注射液联合应用时,可以产生乳白色混浊。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均为酸性溶液,二者直接混合使溶液pH值下降,出现混浊,加入碱性溶液后pH值升高,溶液变清,稳定性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