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养老保险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584904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4.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 养老保险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第4章 养老保险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第4章 养老保险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第4章 养老保险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第4章 养老保险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章 养老保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 养老保险(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养老保险,本章内容,养老保障,养老金问题 养老服务问题 养老机构问题 与养老保险、老年保障的区别,我们后面的重点 是养老金问题. 先讨论一下 养老观念和服务问题,请看天价征子记引发的思考,4.1 养老模式的分类,养老模式的分类与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自我储蓄养老,家庭养老,社会福利机构养老,社会保险养老,自我储蓄养老受货币贬值的影响或遇到灾难时的抗风险能力低,难以保证老有所养,家庭养老是较普遍形式,然而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核心家庭成为家庭规模和结构主流形态,难以承担养老的经济和劳务负担,社会福利机构养老,有可能由于经费无法充足保证,导致供养不足,社会保险形式的养

2、老是由国家出面干预,建立缴费制的专项基金解决养老问题,社会保险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较为理想的养老形式,四种养老形式的适应性如下 :,4.1 养老模式的分类,由国家建立并实施,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具有法律强制性,1,2,4,3,国家法定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般同时具备的条件,享受对象必须是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在老年风险发生之前,社会保险机构预先储存一部分基金,这笔基金及其增值部分用于支付退休金,对老年人提供稳定的基本生活保障,不受物价波动的影响并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4.1 养老模式的分类,4.2 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应当建立一体化的,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军队转业官兵、个体劳动者、

3、灵活就业者以及农村劳动者在内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在运行机制上使各个类别、各个层次的养老保险具有内在的结构性、功能性联系。,从完善制度结构的角度看,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对象和实施范围有机结合,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近期目标:非公有制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非公有制企业参保率比较低的原因,雇主追求企业短期利益最大化而逃避给雇员投保,雇员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强、看重当前收入而缺乏参保意识,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在基本养老保险方面支出与受益的不对称,影响后者参保积极性,养老保险经办机构难以掌握用人单位的经营现状、职工的收入、参保人员的基本信息,4.2 养老保险的覆盖面,2.知识阶层和毕业而未就业的大学

4、毕业生等。,Description of the companys sub contents,3.进城务工的农民工,Description of the companys sub contents,我国现阶段灵活就业人群主要来源,1.各类企业的离岗、下岗、失业人员,4.2 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覆盖率低。其原因主要是制度缺陷造成的:,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是针对有固定用人单位的正规就业形式设计的,费率过高,现行政策中,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与待遇脱节,存在逆向激励,灵活就业人员很容易受到来自劳动力市场排斥、经济衰退和就业形势恶化等经济环境的影响,4.2 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缴费基数

5、一般是指当月的工资,社保缴费基数是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为缴纳基数,比如社会平均工资是1000元,缴纳的基数可以是600元-3000元 缴费年限是指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规定缴纳养老、医疗、失业等有关社会保险费的累计年限,是计发社会保险待遇的依据之一。它不同于连续工龄,但二者在时间上有一定的承袭关系。 关于“缴费年限15年”的争论,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措施主要包括:,将灵活就业群体参保作为社会保险正常业务管理内容,管理服务面对单个劳动者,改变社会保险过于依托用人单位的传统做法 。,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必须考虑灵活就业人员劳动关系的柔性化、多元化和不确定性与社会保险关系的确定性

6、、唯一性之间的矛盾,实行弹性的养老保险政策和灵活的缴费方式。,对于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和其他灵活就业人员,采取政府补贴部分养老保险缴费的办法推动他们参保、续保 。,4.2 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制定农民和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及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接续办法,4.2 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选择的出发点,在宏观层次上能够抵御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和未来老龄化高峰的不利影响,与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接轨,与企业工资制度协调配套,4.3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选择,4.3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选择,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模式的特定内涵

7、,1.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内涵与功能,2.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内涵与功能逆向选择的机理,个人账户一般是指在国家行政强制力和信用保证的基础上,采取“个人预缴专款储蓄”的养老保险形式。,4.3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选择,做实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空账”的形成,个人账户做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小资料,个人账户“空账”的产生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养老金实行混账管理的办法,允许统筹基金、个人账户基金相互调剂使用,个人账户因此成为“空账”。据估计,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已达1.4万亿元,而且每年还会以1000多亿元的速度递增。 面对个人账户出现如此大额的空账问题,很多人担心,从在职人员

8、个人账户抽调资金添补养老金收支缺口的作法,既不能解决当下入不敷出的问题,同时也为未来的保障机制的健康运行埋下了隐患。,然而,也有人说,目前的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并没有想象中的严重。个人账户只是一种支付方式,“空账”“实账”都无所谓。目前来说,这种混账管理的方式是解决转制过程中所出现困难的最好办法。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教授说, “个人账户属于一个政府计划,还是非政府计划。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我们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搞清楚。谁来管理和运做这个账户?什么样的机制是安全有效的,即能让它保本,又能让它增值?关于这些问题,中国目前还没有做出一个很好的制度安排。在这些问题上我们应当下功

9、夫。”,我国个人账户产生“空账” 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是否 应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来源,1、企业缴费,企业缴费一般是按职工缴费工资总额和规定的比例在税前提取,由企业的开户银行按月代为扣缴 。,2.个人缴费,国际惯例为雇主、雇员各缴一半,3.政府的财政补贴,政府财政补贴的形式主要有:让税、让利和补助。此外,养老保险基金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以及滞纳金等并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构成基金来源之一。,4.4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结构及费率水平,基本养老保险的费率水平的合理界限与调整,工资水平与养老金替代率水平,赡养率,平均征缴率,平均余命,养老保险覆盖面,统筹层次,基金的积累率,增值率,4.

10、4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结构及费率水平,4.4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结构及费率水平,基本养老保险的费率水平的合理界限与调整,(2),(1),(3),基本养老保险费率水平的合理界限 .,费率水平对就业的影响,费率水平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费率水平对征缴效率的影响,此处可应用“拉弗曲线”理论加以分析。如图3.1所示。 “拉弗曲线”表明了税收与税率之间的关系:当税率为零时,税收为零;而当税率上升时,税收也逐渐增加;当税率增加到一定点时,税收额达到抛物线的顶点,这是最佳税率,如再提高税率,则税收额将会减少。,4.4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结构及费率水平,基本养老保险费率水平的调整,国家为统一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

11、业人员参保缴费办法出台了优惠政策:,首先,按照决定,改革后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由于不承担历史债务,他们的缴费比例比前者总体上低8个百分点。,其次,对持再就业优惠证的“4050”人员(女40周岁以上,男50周岁以上)灵活就业后参加社会保险的,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再次,城镇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可从结余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给予适当补贴。,4.4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结构及费率水平,确定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办法的依据和原则,4.5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标准与计发办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办法的原则 :,退休金的工资替代率应以在职时实际工资收入的全部为基数,退休金同在职时工资

12、收入要保持可比性,退休金的最低额不应低于本地区最低生活标准,退休金的数额一般不应超过在职时的正常收入,老人,中人,新人,国发199726号文件实施后参加工作的参保人员,国发199726号文件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的参保人员,决定实施前已经离退休的参保人员属于“老人”,具体方案是以参保缴费年限为基础,采取“新人新制度、老人老办法、中人逐步过渡”的方式来设计的。,4.5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标准与计发办法,我国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办法,简单地以缴费年限满15年成为能否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分水岭”,未能从制度上激发参保人的缴费积极性,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设计缺乏精算基础,与人均寿命延长的趋势不相适

13、应,过于慷慨,使基金在财务上不可持续,4.5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标准与计发办法,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办法的改革,按时间分类,实时监控,事后控制,调整机制,随工资调整,随价格调整,4.5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标准与计发办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标准调整机制,降低费率并相应降低替代率的理由,工资替代率不宜下降 的理由,我国城镇贫困人口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高,4.5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标准与计发办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替代率水平的分析,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与健康状况,劳动年龄下限的上移,4.6 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条件与政策,法定退休年龄的影响因素,主要关联,不同的养老金计发办法会影响人们的退休行为,社会统筹

14、与现收现付相结合的财务机制因具有代际再分配功能,往往导致劳动者选择提前退休,以闲暇替代劳动,退休待遇调整机制会影响退休行为,4.6 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条件与政策,劳动者退休行为与养老保险制度的关联分析,(一)现收现付制的运行机理与特征,:,在其他因素既定时,延长退休年龄会相应地减少就业岗位,从而会提高失业率。然而这只是一种静态分析的结论,当提前退休是由于非正常的体制性因素诱致并且呈密集状态时,它是一种高成本的短期行为。 从长期看,它既无助于就业岗位扩大,也无助于企业改革的深化。因为这一政策减少了熟练劳动的供给,许多因提前退休而留下的空缺也不一定能够被填补上。,4.6 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条件与政

15、策,劳动者退休行为与就业的关联度分析,4.6 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条件与政策,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及其实施中的问题,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偏低与人口寿命延长的矛盾,非正常的提前退休行为密集地发生于转轨时期的国有企业,女干部和女工人退休年龄不统一引发劳动争议,具体方案,实施精算基础上的弹性退休政策,对从事特殊工种职工实行企业内部退养,破产企业应一次性预留一定的养老保险费用,退休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应当从代际负担相对均衡的角度进行精算,4.6 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条件与政策,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的思路,弹性退休制度是指允许劳动者在退休年龄、退休方式和退休收入方面具有某种弹性、较为灵活的退休制度,4.7 基本养老

16、保险的统筹层次,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基于以下因素 :,三大因素,遵循“大数法则”,实现各地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和享受待遇标准的统一,减少管理环节和管理层次,四大问题,由于各级政府都有权制定政策,地区间具体政策差异较大,引起攀比,资金缺口主要由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弥补,形成地方依赖中央的倾向,形成基金的结构性缺口,由于统筹层次低,基金结余和基金不足并存,不利于基本养老金“确保按时足额发放”成果的巩固,4.7 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过低,带来的四个问题 :,四个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的标志,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调剂,4.7 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首先,其次,不同级次政府的责任界定不明确,统筹层次提高涉及到资金的上缴和下拨,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