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7567862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 红旗插上天津城【教学目标】认识解放天津的意义,了解我们的革命者和伟大的人民在天津解放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担重担、机智勇敢、不畏牺牲的精神。【教学重点】了解解放天津的全过程,以及重点事件。【教学难点】天津解放的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现在的生活幸福不幸福?这幸福的生活是怎么来的呢?对,他是经过我们老一辈革命家不懈奋斗的成果。二、讲新课1、出示课件1949年1月15日是一个天津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伟大的日子。这一天,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我们的天津城。我们的天津解放啦! 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平津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

2、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进攻,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52.1万人,控制北平、天津及华北大片地区。2、讲故事(1)、城防图纸的故事(2)、哑巴地雷的故事(3)、国共双方的上级指示(4)、解放天津战三、深入探究(1)、课件出示: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1949年1月6日平津前线司令部给陈长捷等敌军指挥官的信(2)、讲解激烈的平津战役(3)、会师金汤桥(4)、我军的全面胜利四、总结天津解放了,从此揭开天津历史崭新的一页,

3、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的胜利成果,我们将永远怀念他们。五、缅怀先烈(1)、 教师发起倡议(2)、同学畅所欲言(3)、寄托哀思(4)、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为解放天津牺牲的解放军战士!让我们给烈士们送上一束鲜花,寄托我们的哀思。六、教师小结七、作业除去刚才的纪念方式,我们还可以怎样纪念我们的革命先烈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也可以查找资料,了解了解我们的市政府是如何做的。板书设计:红旗插上天津城平津战役 (1)、城防图纸的故事 (2)、哑巴地雷的故事 (3)、国共双方的上级指示(4)、解放天津战课后反思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得,我们要站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第二课 永远

4、的怀念【教学目标】了解平津纪念馆的建馆意义; 了解历史,缅怀先烈。【教学重点】了解历史,缅怀先烈。【教学难点】了解历史,缅怀先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了解了天津是如何解放的,现在我们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家不懈奋斗的成果,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为了缅怀他们我们政府修建了平津战役纪念馆。二、讲新课1、出示课件平津战役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位于天津市子牙河桥西侧的植物园预留地内,于1997年建成占地4.7万平方米。该馆是反映中国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平津战役的专题纪念馆。聂荣臻元帅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2、馆舍介绍平津战役纪念馆位于天津红桥区,是一座全面

5、介绍平津战役的现代化展馆。主要由多维演示馆、纪念广场、胜利花园、序厅、战役决策厅、战役实施厅、人民支前厅、伟大胜利厅、英烈业绩厅等组成。陈列内容比较丰富,有战役决策、战役实施、人民支前、伟大胜利、英烈业绩等五个部分组成。纪念馆主体建筑雄伟挺拔、气势磅礴,既蕴含中国传统韵味,又富有现代审美风格。前区是暖灰色花岗岩饰面斗拱造型的三层展馆,古朴庄重;后区是金属材料构成的巨大银灰色球体建筑,恢宏壮观。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金色大字,镶嵌在展馆的巨大牌楼式眉额上,为纪念馆增添了光彩和神韵。战役实施厅战役实施厅通过大量照片、文献、实物等史实材料与图表、绘画等辅助展品有机结合、全面、真实

6、地展现了平津战役从发起到胜利结束的光辉历程。本厅设置的巨幅塑型电动图、大屏幕电视、战场景观、电动沙盘等,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形式,逼真地再现了战争场面。人民支前厅人民支前厅运用大量史料,翔实地展现了东北、华北各级党组织、政府和解放区广大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历史场景,深刻地揭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革命战争规律。伟大胜利厅伟大胜利厅陈列了平津战役取得的辉煌战绩和北平、天津以及全国各地欢庆胜利的场面等内容,并设置了缴获武器陈列台。同时对平津战役胜利后、新中国成立前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作了概要介绍。反映了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淮海等重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在中国革命历史演进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影响。英烈业绩厅英烈

7、业绩厅陈列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其他领导同志的题词;介绍了平津战役中牺牲的32位著名烈士和团以上干部、26位战斗英雄和109个英模群体的事迹;悬挂了英模群体的锦旗;展出了大量奖章、证书和英烈所用物品。英烈名录墙将战役中牺牲的6639名烈士姓名镌刻在上,寄托了对烈士的深切怀念和敬仰。多维演示馆多维演示馆运用现代声、光、电高科技与多元化视听的技术手段,把全景式超大屏幕环球电影、背景画、战场微缩景观结合起来表现战争时空氛围的音响合成,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视听艺术形式,气势恢宏地演示了平津战役多维空间历史画面。纪念广场纪念广场纪念广场总体环境艺术以胜利为主旋律。两根高大花岗岩圆柱构成

8、胜利门,柱顶分别伫立着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战士雕像。两壁反映军民团结奋战、欢庆胜利的花岗岩浮雕墙分列胜利门两旁。广场中央竖立着高64米的胜利纪念碑,不锈钢三冷刺刀直插云霄。广场东西两侧的大型锻铜群雕,烘托出人民战争的磅礴气势。兵器布列纪念广场兵器布列广场东西两厢布列着火炮、坦克、装甲车等重型兵器,渲染出军事纪念馆的浓重色彩。三、知识延伸天津的纪念馆还有很多,著名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周恩来邓颖超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天津度过的,他们在天津一起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们始终把天津作为第二故乡。为了纪念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缅怀他们的功绩,在1998年春天,周恩来百年诞辰的时候

9、,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落成开馆。 还有天津历史纪念馆四、总结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淮海等战役的胜利,确立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平津战役中产生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随后产生的“绥远方式”,对而后解决国民党残存军队,加速解放战争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位于天津市子牙河畔的平津战役纪念馆,它的主体建筑雄伟挺拔、气势磅礴,由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镶嵌在展馆的巨大牌楼式眉额上。展馆由序厅、战役决策厅、战役实施厅、人民支前厅、伟大胜利厅、英烈业绩厅及多维演示馆、纪念广场和兵器布列组成,这里有7000多件文物、文献资料,全面、真实地展现了平津战役从发起到胜利结束的光辉历程;也采用

10、大屏幕电视、战场景观、电动沙盘等现代化的手段和形式,逼真地再现了战争场面。是一个缅怀革命先烈、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良好场所,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作业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板书设计:永远的怀念平津战役纪念馆 战役实施厅 人民支前厅 伟大胜利厅纪念广场 纪念广场课后反思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得,我们要站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第三课 奇才李叔同【教学目标】认识李叔同,了解李叔同在各领域的成就,从而受到艺术的熏陶。【教学重点】了解李叔同在各领域的成就,从而受到艺术的熏陶。【教学难点】了解李叔同在各领域的成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李叔

11、同,生在天津、长在天津,家境殷实,年仅十八岁却执意离津南下、远走他乡;他,为妻尽爱、对母尽孝,丧母之时却一改旧规、自作主张;他,长于诗词、工于书画,才识过人,不惑之年却忽然遁入空门、超然世外。从此,尘世间少了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士,多了一位致远通达的高僧。此人,正是一代奇才、一代宗师李叔同。那么,李叔同为何离津南下、远走他乡?以孝著称的他又究竟为何遭人非议?在出家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二、讲新课1、出示课件合适尺寸 实际尺寸 李叔同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

12、面,都颇有造诣。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2、讲故事(1)、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听!听!那缥缈的歌声又从远方传来,又在耳畔响起。酒壶已空,余欢将尽,惟剩苍凉别梦,其中还残留下多少回忆的温馨?该上路的终归要上路,该告别的终归要告别。人生是一段不长不短的夜行,惟独智慧才是我们心中的长明灯,所以要觉悟,所以要修智慧。极少数人修持了慧业,经历这段夜行之后,便能抵达光明的彼岸。李叔同先生无疑便是这极少数成就者中的一个: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

13、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这是先生辞世前在致生平至友夏丐尊、弟子刘质平和性愿法师的遗书中附录的四句诗偈。前两句是警劝他们勿要执迷于人生表象,如此而想获取正觉正悟,无异于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后两句是对自己灵魂得到美好归宿颇感欣慰。大智者的告别仪式的确有些与众不同,弘一法师大慈大悲的临终关怀(反过来,是死者关怀生者)给今天的人们依然留下了至为深切的感动。城防图纸的故事(2)、弘一法师李叔同:俗家姓李,幼名成蹊,字叔同,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清光绪六年(1880)生于天津,卒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出家之前三十九年,以傲视之才浪迹江湖。先生不仅精诣诗、词、

14、文、画,还能演剧弹琴,金、石、书法也得心应手。这样的大才子总使人好一阵纳罕,他的宿慧何以得天独厚? 在弘一法师身上,有许多个“想不到”,这样一位奇人和畸人(他和苏曼殊被称为“南社两畸人”),居然会不小心投胎世间,可能连造物主也感觉意外吧。想不到,他是第一个将西洋油画、音乐和话剧引入国内的人;想不到,他在东京的舞台上演出过茶花女,扮演的不是阿芒,而是女主角玛格丽特;想不到,他是才子,是艺术家,本该落拓不羁,却偏偏是个最严肃、最认真、最恪守信约的人;想不到,他在盛年,三十九岁,日子过得天好地好,却决意去杭州虎跑寺削发为僧 太多的“想不到”拼贴在一起,仍旧是不完整的,是模糊的。真实的那个人,有血有肉

15、有灵有性的弘一法师,他随时都可能穿着芒鞋从天梯上下来,让我们一睹想象中所不曾有过的另一副风采。读了他的新诗新词,我们笑了,他却不笑;我们忧伤了,他却不忧伤;我们等着他说话,他却悄悄地转过身,背影融入霞光,飘然而去,无迹可寻。(3)、国共双方的上级指示(3)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先世移居津门,经营盐业。其父李筱楼是同治四年(1865)乙丑科的进士,当过吏部主事,后辞官经商,先后创办了“桐达”等几家钱铺,挣得偌大一份家业,被人称为“桐达李家”。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乐善好施,设立义塾(提供免费教育),创立“备济社”,专事赈恤贫寒孤寡之人,施舍衣食棺木,有“李善人”的口碑。李筱楼晚年喜好内典(佛经),尤其耽爱禅。很显然,他的言传身教对儿辈(尤其是李叔同)影响极大。童年时,李叔同常见僧人来家中诵经和拜忏,即与年纪相仿的侄儿李圣章以床罩做袈裟,扮成和尚,口诵佛号。他儿时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位姓刘的乳母,她常教李叔同背诵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