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复习练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567791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复习练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复习练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复习练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复习练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复习练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复习练案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复习练案 新人教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考点一传统文化的继承考点二影响为文化发展的因素基础题1、2、3、45、6拓展题7、8、9、1410、11、12、13一、选择题1对绝大多数农民工来说,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回家过年仍然是不变的选择。即使路途再远,交通再难,但仍然是“年年恐归年年归”。这表明( B )A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能对人产生积极影响B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D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永恒不变的解析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回家过年仍是不变的选择,说明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B正确;文化环境和活动对人产生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

2、极的,A错误;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错误;传统文化的内涵会因时而变,D错误。2“中国社区”标识整体色彩以中国红为主色调,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寓意吉祥。图形整体呈开放的菱形,内部为三个手臂相挽的人构成中国结图案,寓意“三人成众”,即社区居民的团结协作,菱形与中国结象征汉字“区”字,标示出社区对特定地域的依存关系。这一标识创作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C )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文化是人对社会生活的如实反映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能因时而变ABCD解析“中国社区”标识整体色彩以中红为主色调,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寓意吉祥。这一标识创作体现了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

3、文化,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适合题意;文化是人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不一定是如实反映,是错误的;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为C。3为了安全和环保,近年来江苏多地实施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政策,大力倡导用安全环保的电子鞭炮、电子礼花作为节日庆祝用品,以保护传统年俗。对这一做法的正确解读是( C )剔除文化糟粕,倡导文明新风传统习俗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传统习俗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尊重民风民俗,加强管理和引导ABCD解析大力倡导安全环保的电子鞭炮,是传统习俗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体现,正确;实施禁放、限放烟花爆

4、竹的政策,是尊重民风民俗,加强管理引导的体现,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剔除文化糟粕,也没有体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排除。4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瑰宝、是黄金,但是,光继承,不改革创新,它将永远是旧市场上的古玩。如能在新的历史时空,与时俱进,展翼高飞,是令人神往的。这段话主要说明( D )A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C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就是要完全抛弃传统文化D对于传统文化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解析材料强调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D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对待传统文化不能光继承,而要创新,A、B只强调了文化继承,不符合题意;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C观点错误。5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

5、“百家争鸣”,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在西欧,中世纪末的“文艺复兴”,18世纪的“启蒙运动”都是催生社会大变革的著名思想运动。这段文字说明( A )A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C生产力推动了历史文化的发展D社会实践是文化变革的决定力量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都是思想运动,催生了社会大变革,故选A。6“翻转课堂”是教师通过网络展示教学视频,供学生在家中或课外先观看学习,然后回到课堂互动和练习,将原来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和在课后完成作业相互转换。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在一些学校试用并取得一定成效,主要得益

6、于( A )A它适应了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B它大大减轻了师生的教学负担C它对传统教学进行全面否定D它积极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解析B“大大减轻了”的表述不符合实际,因此错误;C“全面否定”的表述错误,“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全盘否定;现代信息技术并不是这种教学模式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即使传统课堂也使用了现代教育模式,因此D不符合题意;答案A正确。7墨子的“节用”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李商隐在咏史中告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些警世名言,都是对“节用”思想的发扬光大,对当代社会发展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表明(

7、 B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亘古不变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C传统文化推动着人与社会的发展D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解析墨子的“节用”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对当代社会发展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传承性,B正确;A中“亘古不变”的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推动人与社会的发展,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D排除。8下表是我国古代和当代国家治理方式的对比,其变化说明( B )古代当代法治战国末期的韩非子推行法治,其思想实质是使法律成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

8、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德治儒家认为德治是治国理政的最佳方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核心是以维护尊卑等级秩序为目的的“仁”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以德治国的原则,根本目的是通过加强道德建设,把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作为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环节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传统文化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ABCD解析我国当代的法治思想和德治思想是对古代法治和德治思想的批判继承,正确;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现代的法治和德治思想与古代相比,其内涵会因时而变,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文化的民族性,排除;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错误。9春夏秋冬雨露霜雪,

9、2 000多年前的先人观天时万物,总结出二十四节气,曾在漫长的农耕时代被人们奉为圭臬。花知时而开,人顺势而立,与天地唱和,与万物相谐节气中所体现出来的“天地人”合一的共生理念,绵延至今。这说明( D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传统文化注重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文化和享用文化ABCD解析2 000多年前的先人观天时万物,总结出二十四节气,节气中所体现出来的“天地人”合一的共生理念,绵延至今,说明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同时说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文化和享用文化,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说法错误;材料强调传统文化对

10、人们产生持久的影响,并没有涉及传统文化注重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不符合题意。10为响应总书记“应将我国古代古典诗词和散文嵌入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的倡导,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在授课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表明( A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应正确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ABCD解析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我们开展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在授课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即传统文化至今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其目的就是为了发挥教育的作用,选A。不选,因为优秀文化未涉

11、及去其糟粕;不选,否认了传统文化的两面性。11从下图可以看出( B )互联网的发展在我国教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化教育的发展已经代替了传统教育的方式现代科技媒体的发展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代传媒在我国文化创新中日益取代传统的媒体ABCD解析图中显示信息是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这说明互联网发展在教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说明现代科技传媒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正确;数字化教育并未完全取代传统教育方式,错误;现代传媒也未全部取代传统媒体,错误。122016年2月16日,中国梦中华经典故事公益微电影大赛正式启动,它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通过微电影的方式向社会和世

12、界传播中华文化,助推中国梦实现。可见( A )大众传媒能超越时空局限促进文化的传播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优秀文化使人精神振奋、力量倍增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ABCD解析题干强调通过微电影的方式传播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明,助推中国梦实现,强调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科技进步可以助推文化发展,与题意相符;讲的是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与题意不符;表述错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互联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改变了人类世界的空间轴、时间轴和思想维度。在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动和融合下,文化产业无论在表现形式

13、和内容上,还是在经营管理以及运作模式上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以创意性和新技术为特征的文化产业新内容和新业态将层出不穷。互联网打通文化领域产业链,促进文化产业整体业态升级,有利于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对于大众来说,通过“互联网”,大众可以超越时空获得演出场所、电影院线、电商平台、知名书店、低票价演出、电影展映、图书阅读、动漫游戏等文化消费信息。电商公司围绕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激发大众参与数字化文化消费,推动文化的沟通、共享。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科学技术的相关知识,分析“互联网”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答案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大众传媒,依托科学技术,带来更快速、

14、方便的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有利于开发新产品,促进文化创新。“互联网”促进文化产业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在经营管理以及运作模式上发生重大变化。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互联网”促进文化产业整体业态升级,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生活中科学技术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互联网”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属于意义类设问。材料中“以创意性和新技术为特征的文化产业新内容和新业态将层出不穷”指向互联网对创新的作用,“大众可以超越时空获得文化消

15、费信息”指向大众传媒的重要性,“互联网打通文化领域产业链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指向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2016年端午节前,中国内地微信朋友圈却传开一则消息: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只能“互送安康”,这则消息是以“普及知识”名义开始的。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五月初五是毒日,是个悲壮的日子。所以非遗专家杨某说:“不是所有节日都适宜互祝快乐,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但也有不少专家指出,端午节和清明节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