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地理 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3节 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566425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地理 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3节 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版高中地理 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3节 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版高中地理 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3节 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8版高中地理 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3节 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8版高中地理 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3节 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地理 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3节 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地理 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3节 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城市化1理解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动力。2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重点)3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措施。(重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什么是城市化阅读教材P31P32上部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城市化含义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城市化标志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3城市化动力机制含义表现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推力促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4.城市化意义(1)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2)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2、价值观念等的变化。(3)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进步的表现。正误判断:(1)大批农民工进城会大大提升我国的城市化水平。()(2)城市化发展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变化。()(3)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表现在生产活动方式的转变。()【提示】(1)我国目前有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的成为城市人口,并没有提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地域逐渐转变为城市地域,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区域的产业结构随之变化。(3)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不仅改革了生产活动方式,还促进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的变化。教材整理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阅

3、读教材P32至P35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世界城市化表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2城市化阶段和特点阶段图示城市化特点水平发展速度分布初期阶段A较低较慢发展中国家中期阶段B较高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后期阶段C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发达国家正误判断:(1)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普遍较低,差异都比较大。()(2)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的增加。()(3)城市化水平高就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提示】(1)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较低,但内部也存在较大差异,拉丁美洲不少国家城市化水平已

4、接近发达国家。(2)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发展较为落后。由于人口过多过快的增长,导致了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产生,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增加。(3)有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因为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导致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使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教材整理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阅读教材P36P38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表现2合理的城市化:可改善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3过快的城市化: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4生态城市化(1)目的(2)目标正误判断:(1)城市化会极大地改变城市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2)城市化可以增加地表水下渗。()(3)许多城市化问题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

5、结果。()(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根本原因是建设不合理。()【提示】(1)城市是人类影响最集中、最深刻,地理环境变化最大的区域。(2)城市化过程中往往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地表大面积的硬化,会减少地表水下渗。(3)许多城市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技术落后、观念陈旧、管理不力、环境意识淡薄等主观因素导致的规划建设不合理而导致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人为努力解决。(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城市人口繁荣过度膨胀和工业的大量集中。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疑问4:解惑:疑问5:解惑: 什么是城市化

6、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型社会,城市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创造国家财富的主力军。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到2014年末,我国城市化率从17.9%提升到54.7%,城市数量从193个增长到653个,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农村,并且今后每年城镇化率仍会以1%的速度增长。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变化,城市不但从前是、现在是,未来仍是主导世界发展潮流的主体,并将继续得到强化。探讨:建国后到现在,我国各等级城市的数目有何变化?【提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的数目都有所增加,特别是小城市数目增加最多。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有哪些优势可以对农村人口产生迁移吸引力?【提示】城市的交通便捷、文化

7、设施齐全、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就业机会多、生活便利等方面的优势对农村人口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探讨: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关系如何?【提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图解城市化的内涵、标志和动力城市化的内容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城市化可从内涵、标志和动力等方面理解。1内涵2标志3动力1下图为广州市不同年份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1)促使人口向城市集聚的推力有()A农村劳动力过剩B广州有更多的就业机会C广州基础设施比较完善D交通便捷(2)20012007年以来引起广州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户籍政策的调

8、整B社会经济的发展C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D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解析】第(1)题,农村劳动力过剩,就会有大量劳动力向城市集中,是促使人口向城市集聚的推力,A正确。广州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广州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属于人口向城市集聚的拉力,B、C错误;交通便捷属于中间阻力减小,D错误。第(2)题,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动力,B正确。这个时期,国家户籍政策没有多大变化,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对城市化没有多大影响,A、C错误;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化的结果,不是原因,D错误。【答案】(1)A(2)B 世界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一切发展中国家都要经历的一个历史阶段,由此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活成本

9、提高、资源压力加大等一系列问题。逆城市化则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西方有一句俚语说:“穷人住城里,富人住城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现实。人们熟悉的那些西方大都市,基本都摆脱了过去城市化带来的诸多弊端,逆城市化在其中功不可没。下图为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探讨:在城市化进程的中期阶段出现的问题及发展的新趋势是什么?【提示】由于人口和产业迅速向城市集中,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在小汽车普及后,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探讨: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后期阶段,为什么城市化速度放缓?【提示】因为在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已经很

10、小,可转化为城市人口的农业人口很少。探讨: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处于哪个阶段?【提示】处于中期加速阶段。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1)时间差异(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特点各不相同,并且其成因也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晚(20世界中叶以来)原因工业化早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趋缓甚至停滞速度加快原因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民族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城市化水平高低高低原因经济发展水平高,带动了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乡经济出现巨大反差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大小原因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晚,城市

11、化水平低所处阶段后期成熟阶段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动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移动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发展现象及原因现象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2.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与联系名称区别联系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反向,更不是城市化的倒退,而是城市化推进的一个新阶段,表明城市化的“质”在提高郊区城市化20世纪50年代初,发达国家出现的人口由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城市中心区衰落的现象逆城市化20世纪

12、70年代以来,一些大城市中心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移,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再城市化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美国东北部一些城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专业人员回城居住2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1)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图2),回答(1)(4)题。 【导学号:36460046】图1图2(1)图1中,反映的现象是()A城市化加速发展B城市郊区化C逆城市化D城乡差别拉大(2)不是产生反映现象的原因的是()A城市环境污染严重B交通便捷C农村劳动力丰富D农村基础设施完善(3)若图2中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

13、状况,其中乙处在图1中的哪个阶段()A时段B时段C时段D时段(4)若图2中甲、乙代表世界上两类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关甲、乙叙述正确的是()A甲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B乙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C乙国目前城市化速度较快,城市环境质量高D甲国城市化速度缓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解析】第(1)题,阶段反映该城市城市化水平是在较高(90%左右)的情况下下降,应为逆城市化现象。第(2)题,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有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交通便捷、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等。第(3)题,城市人口比重与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口比重相当,乙城市劳动力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中就业的百分比分别大约是48%、30%、22%,因此乙城市城市化水平大约是52%,对比图1应在第时段。第(4)题,甲国城市化水平(工业、服务业人口比重)在80%以上,乙国城市化水平(工业、服务业人口比重)大约是52%,因此甲国为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缓慢,乙国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