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宇宙与地球复习课件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565472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6.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讲宇宙与地球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1讲宇宙与地球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1讲宇宙与地球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1讲宇宙与地球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1讲宇宙与地球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讲宇宙与地球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讲宇宙与地球复习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宇 宙 与 地 球 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天体类型 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_恒星_、_星云_。(质量大、体积大) 2、恒星的特点:_质量巨大_; _炽热气体组成_(核聚变); _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_;_相对位置似乎固定不变_。(星座) 3、星云的特点:_气体_、_尘埃_物质组成; _云雾_状外表; 质量_大_、体积_大_、密度_小_。,三、太阳 1、太阳外部结构(由里向外): _光球层、_色球_层、_日冕层 2、太阳外部结构(由里向外) 亮度越来越 暗 , 温度越来越 高 。 光球层:肉眼可见, 色球层:玫瑰色; 日冕层:银白色。,3、太阳活动:光球层的 黑子 ,色球层的

2、 耀斑 、 日珥 ,日冕层的 太阳风 ;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_黑子_、_耀斑_;太阳活动的周期:_11_年 注意方向:内外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产生“磁暴_”现象、 地面_无线电短波通讯_受到影响、(电离层) 两极地区的“_极光”、(电离层) 对气候变化等都有影响。,四、太阳系 1、太阳系的组成:_太阳_、 行星及卫星 、 矮行星 、_太阳系小天体_(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行星际物质。 2、八大行星顺序:水星_、 金星_、 地球_、 火星_、 木星_、 土星_、 天王星、 _海王星_,其中前四个行星属于 类地 行星,依次是 巨行星、远日行星 3、八大行星运动特征:_共面_性;_同

3、向_性;_近圆_性 4、小行星带位置:在_火星_和_木星_轨道之间。,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物体的天体 距日远近_适中 温度适中,有液态水 体积与质量_适中 吸引适当大气 公转与自转周期 适中 昼夜更替与四季交换周期恰当,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一、月球环境 1、月球无_大气层,以致于月球无 声 ,无 天气现象 ,昼夜温差 大 。 2、月貌表面的环境特征: 高原与平原相间 、_环形山和月坑密布_。,二、月球的运动 1、月球的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公转方向:_自西向东_; 周期:27.32_日(恒星月)。 2、人类永远只能看到月球正面、看不到月球背面, 原因:月球的自转周期、方向和公转的

4、周期、方向完全一致。 月球正面:月海为主,月球背面:月陆为主,3、月相变化 新月 初一 蛾眉月 初三、初四 上弦月 初七、初八 凸月 十一、十二 满月 十五、十六 凸月 十八、十九 下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 蛾眉月 二十六、二十七,5、主要月相和升落时刻: 新月同升同落 , 上弦月日落月升 , 满月此生彼落 , 下弦月日出月落 。,6、月相变化的周期:_29.53日(朔望月) 27.32日(恒星月) 恒星月:公转360 朔望月:日地月再次重合的周期,月相变化循环的一个周期,7、日月食 1)日食的类型: 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2) 日食发生时日地月的位置 月球在日地之间,三者完全一直线 ; 3

5、) 日食必然发生在 朔(初一);,4)月食类型: 月_全_食、月_偏_食。 5)月食发生时日地月的位置 地球在日月之间,三者完全一直线 。 6)月食必然发生在 望(十五、十六)_。,8、潮汐 1)太阳引潮力与月球引潮力相比,_月 球引潮力大; 2)潮汐周期:_12小时25分_(半个太阴日); 一个太阴日:24小时50分,(360+1310) 3)大潮出现在 新月(初一) 和 满月(十五、十六) ; 小潮出现在 上弦月(初七、初八) 和 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月相、日期) 高潮:月出、月落;低潮:月上中天,月下中天 4)人们根据潮汐现象规律进行捕鱼和晒盐,利用潮汐发电, 大型轮船利用涨落

6、潮进出港口、 还能作为观光旅游。,专题3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1、宇宙中丰富的资源包括:空间 资源、太阳能_资源、矿产资源和环境资源。 2、宇宙空间的特点是高真空、强辐射、微重力(失重)、超低温,专题4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自转运动的特点 1、地球自转的方向:_自西向东_,从北极上空看(北半球),_逆_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南半球),_顺_时针。 2、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 太阳日: 24 小时 太阴日: 24小时50分 (以月球为参照物) 3、地球自转的角速度:_15_度/小时。(南北极点为零); 线速度:_赤道_处最大,向高纬逐渐减少,至南北两极点为零。 极点。线速

7、度的比较:纬度 卫星发射基地:酒泉、西昌、太原、文昌,二、地球自转的意义 1、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 昼夜更替 现象; 由于地球不发光、不透明造成 昼夜 现象; 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 昼夜长短变化 现象。 晨昏圈:自东向西迁移,东边先进入新的一天。(晨圈、昏圈),昼夜更替:不应理解为地球自转产生昼夜现象,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注意点: 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 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直射点A,晨昏线与极夜最小纬线圈切点B,N,S,2、产生地方时 (1)经度每隔_15_,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

8、隔1,地方时相差_4_分钟; 东边时刻_早_。 相同纬度,东早西晚,东边先看到日出 地方时计算:+(-)经度差 * 4分钟,(2)时区 全球按经度划分成_24_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 零时区:_7.5_W_7.5_E; 东西十二区:_172.5_E_172.5_W。 中央经线:15*时区数 时区计算: X/15 余数7.5,整数位加1;余数7.5,整数位减1 (3)区时计算:先计算区时差(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各为东西时区,+)。 求东时区,则+;求西时区,则-。 友情提醒:区时计算尽量避开日界线,将零时区放在中间。 (4)北京时间:_东八区_的区时(_东经120 E 的地方时),(

9、5)国际日期变更线: 180 经线 向东跨过日界线 减 一天;向西跨过日界线 加 一天。 (东十二区到西十二区,减一天;西十二区到东十二区,加一天。) 自然日界线:由东向西进动,加一天:向东跨过日界线;减一天:向西跨过日界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 180 经线; 自然日界线:2日0点或者1日的24点,3、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向:在北半球向_右_偏,(面对箭头) 在南半球向_左_偏。 4、地球自转对地球的形状产生影响: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旋转椭球体 。,三、地球公转的特点 1、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 ; 2、 公转的方向_自西向东; 3、角速度1/ 天; 线速度30 km / s 4、公转的周期 36

10、5日5小时48分46秒 (回归年) (黄道上春分春分) 5、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冬季快; 夏季慢,5、黄赤交角:_23 26_; 地轴与黄道面夹角是_66_34_; 地轴与赤道面的交角是 90。,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 1)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界线: 23_26_N_23_26_S 。 2)二分、二至时的太阳直射位置: 春分(3月21日) 赤道(0) , 夏至(6月22日) 北回归线 (2326N) , 秋分(9月23日) 赤道(0), 冬至(12月22日) 南回归线(2326S) 。 3)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的时间段 春分秋分(夏半年) ,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的时间

11、段 秋分来年春分(冬半年) ;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间段 冬至夏至 ,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的时间段 夏至冬至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 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自_赤道_向南、向北降低;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自_北回归线_向南、向北降低;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自_南回归线向南、向北降低。 直射纬线最大,并依次向南北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 _北回归线_及其以北,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值; _南回归线_及其以南,夏至日达最小值,冬至日达最大值; _南北回归线_之间,每年两次直射,两次出现最大值。 分四个地区:90N2326N 232

12、6N0 02326S 2326S90S 影子:太阳高度角越高,影子越短。 太阳从南面照射过来,正午影子向正北。 房间内太阳照射到的面积:太阳高度角越高,面积越小。 太阳在南面,从南面照射进来。,H= 90纬度差,3、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 (1)春分日至秋分日(夏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_长_夜_短_,纬度越高,昼越_长_,夜越_短_,北极四周有_极昼_现象。6月22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昼最长_、夜最短_的一天,这一天,北极圈及其以北到处_极昼_。 (2)秋分日至春分日(冬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_短_夜_长_,纬度越高,昼越_短_,夜越_长_,北极四周有_极夜_现象。12月22日是北半球各地一

13、年中昼最短_、夜最长_的一天,这一天,北极圈及其以北到处_极夜_。 (3)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_均分_。 (4)赤道昼夜始终均分_。 同一经度:昼长,日出早、日落晚 昼短,日出晚、日落早 昼夜变化幅度:赤道极地递增 两分两至递增,4、四季更替 (1)四季的形成,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黄赤交角,四季更替,假设黄赤交角为0;各地无四季变化,但有地区差异。 假设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五带范围的变化,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 不同纬度热量的变化,(2)天文四季的划分: 大部分国家:春季 35月(春分夏至) , 夏季 68月(夏至秋分) , 秋季 911月(秋分冬至), 冬季 122月(冬至春分) 。 中国:春季 立春立夏 , 夏季 立夏立秋 , 秋季 立秋立冬 , 冬季 立冬立春 。 四季各国不统一。,5、五带的划分 北寒带:北极圈以北地区; 南寒带:南极圈以南地区 北温带:北极圈北回归线;南温带:南极圈南回归线 热带:北回归线南回归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